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逵良  龚金祥 《食用菌》2004,26(1):36-37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出口数量较多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国内进行食用菌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不多,因此产品质量不稳,竞争力强。为此,我们开展了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两年的试验探索,生产出了优质、安全、卫生的双孢蘑菇,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较好的  相似文献   

2.
正双孢蘑菇是世界上商业化栽培规模最大,普及地区最广,生产量最多的食用菌。广西玉林地区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利用本地大面积的荔枝树林地及其优良环境条件,集成创新双孢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机械化架料同步进出菇棚、泉水自动喷雾、数字化调控、荔枝林地拱棚栽培等技术,总结出双孢蘑菇荔枝林地拱棚数字化调控高效栽培技术。现将该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要求周边环境卫生,2km内不得有"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3.
蘑菇规范化栽培示范试验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华 《食用菌》1993,15(4):27-27
为了进一步提高蘑菇单产,我省食用菌科技工作者吸收国内外先进栽培技术,结合本省多年的实践,制订了蘑菇栽培技术规程,生产上称蘑菇规范化栽培。本文主要报道笔者在潭头乡进行该项示范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利用甘蔗渣、桉树皮等广西本地产原料栽培食用菌,开展了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为主料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试验。结果表明,甘蔗渣、桉树皮、凉粉草渣、杏鲍菇菌渣4种原料均可作为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培养料。综合产量和投入产出比,利用凉粉草渣工厂化栽培双孢蘑菇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5.
《浙江食用菌》2014,(1):4-4
日前,中国食用菌协会正式授予了横县"中国双孢蘑菇之乡"的称号。广西横县已有50多年栽培双孢蘑菇的历史,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以来,横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孢蘑菇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横县积极引进广西集盛食品有限公司等大企业作为龙头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动双孢蘑菇产业不断发展,成为横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及影响(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近代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与近代农学一起开始传入我国。所传播的内容不仅是蘑菇的栽培技术,还带来了真菌分类知识、生物双名法以及菇的形态构造、繁殖、营养、对外界环境的要求等生物学基础理论,还有菌种制作、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包装等领域的知识与技术,这些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大多至今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自然科学知识的运用,正是西方近代蘑菇栽培与我国传统食用菌栽培的最本质区别。由此,也促进了我国多种食用菌的科学发展,为实现食用菌新法栽培铺筑了一条坚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姬松茸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姬松茸栽培技术湖北省当阳市中心食用菌研究所444100柳会珍姬松茸原产于美国、巴西等地,故名巴西蘑菇,又名小松菇。人工栽培始于日本,我国于1992年从日本引进该菌株在福建、广西、湖北等地广泛试栽,均获成功。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具有杏仁香味,集...  相似文献   

8.
杨建武 《中国食用菌》1995,14(2):26-26,25
竹荪、香菇、木耳和猴头菇立体套种栽培技术杨建武(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长沙410006)食用菌作为高效农业的基础、立体农业的新产物,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对蘑菇、滑菇、金针菇等通过人工调温控湿,实现周年栽培。通过利用自然温度条件,实现立体套种栽...  相似文献   

9.
《食药用菌》2019,(4):252-252
创立于2007年的中国蘑菇节,是目前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影响力巨大的食用菌大型活动,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历经十年打造的名牌会议。经研究决定,第十三届中国蘑菇节将于2019年11月17~19日在"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中国食用菌名城"--福建省漳州市举办,各项筹备工作已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嘉善县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嘉善县食用菌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嘉善重要的农业产业和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当前,嘉善食用菌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要以打造现代农业精品为目标,创新载体,努力促进嘉善食用菌产业科学发展、持续增效。1嘉善县食用菌产业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较大。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营销者达1000多户。2007年,全县秋季食用菌种植面积227.8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了33.4万平方米,增幅达17.1%。以每平方米出菇9千克计算,产量达2.1万吨,比2006年增加16.7%;以每平方米产值36元计,总产值达8200万元。二是品种品质优良。嘉善的食用菌产业以双孢蘑菇为主,其主栽品种“2796”通过不断试种选育,具有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的特点。三是区域适度集聚。姚庄镇是全县蘑菇生产主产区,占全县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四是发展趋势良好。从姚庄镇的情况看,该镇近5年来蘑菇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维持在20%以上,栽培面积年均增长9.95%,产值年均增长16.26%,呈稳定增长趋势。目前,嘉善县的双孢蘑菇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面积居全省第一,已成为浙江省发展双孢蘑菇的优...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大球盖菇特性,利用桑枝屑生料在冬闲田进行黑膜小拱棚覆盖栽培,主要从栽培季节、栽培场地、铺料播种、覆土、灌溉、发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充分利用本地桑枝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广西山区桑蚕业经济循环及产业链的延长。  相似文献   

12.
道孚县地处川西高原,平均海拔3 245 m,属寒温带气候,出产松茸、羊肚菌等众多珍贵菌类,为国内外消费者所青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内珍贵食用菌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保护措施,产业结构粗放,不能有效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野生菌类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增加人工种植量十分必要,将有助于解决供需矛盾并保护野生资源。农业旅游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产业,为提升农业产值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旅游产业具有污染小、成本低以及可持续等优点,在众多产业中具有独特优势。在野生食用菌产出的季节正值川西旅游旺季,通过产业结合,利用食用菌资源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对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通过分析县内食用菌资源现状,提出利用食用菌资源打造农业旅游产业的方法,以及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以促进食用菌产业及农业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产业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农、林、牧副产品,将木质纤维转化为优质食物,实现立体高效生产、环保可循环的种植模式,因此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农业产业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收集10个食用菌品种的产值、种植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数据,从土地产出率、成本利润率等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联合熵值法对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进行评价。2种分析法中10个品种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排名较为相似,羊肚菌综合效益最高,白灵菇、双孢菇综合效益最差。在对10个食用菌品种综合效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在提高食用菌产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建立食用菌种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积极调整河北省食用菌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我国食用菌主栽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力度的加大,木屑原料的供应问题日益严重。农作物秸秆来源广、产量大、种类多,并且价格低廉、营养丰富,是栽培食用菌的理想原料。目前,利用秸秆栽培黑木耳已成为相关部门研究的热点。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秸秆栽培黑木耳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给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助力脱贫提供了方向,乡村振兴的助力下,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管理混乱等问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该利用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强化科学技术支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富丰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和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传播、加强食用菌菌材林的培育以及食用菌废菌棒的处理和循环利用,助力贵州省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6.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是近几年国内快速发展的一种草腐性食用菌,其栽培技术简单、生产成本低、产品营养健康、经济效益显著,还能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高值利用,实现生态环保和农业增效的双赢,因此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综合分析大球盖菇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模式现状,对大球盖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探索不同栽培模式、提高林下和露地栽培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和棚室空间利用率是实现大球盖菇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云计算的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自动监控系统,系统有效结合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由终端控制器和终端协调器构成的系统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云监测信息服务平台,合理利用云计算服务模式结构,存储栽培环境参数采集终端采集汇总输出数据,利用ZigBee技术构建无线传感网络,实现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传输,同时协助系统食用菌栽培环境参数数据监控管理,提升食用菌质量及生长速率,减小食用菌栽培成本,促进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勇  王敏  李培习 《长江蔬菜》2016,(10):75-77
把杏鲍菇菌糠、杂木屑、麸皮、糖、石膏和石灰按不同比例组合,用于秀珍菇栽培,研究适合堆料发酵和提高产量的最优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质中添加杏鲍菇菌糠,秀珍菇长势均良好,菌糠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具有菌丝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等优点,其中,在栽培料中加入30%杏鲍菇菌糠的效果较好,效益较不添加菌糠增加8.6%。  相似文献   

19.
鸡(土从)菌(Termitomyces spp.)是我国传统的典型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鸡(土从)菌无法人工栽培,年产量波动严重,市场价值较高,这导致了以假乱真的现象屡见不鲜,并造成了我国鸡(土从)菌市场和科研领域的混乱。通过综述鸡(土从)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与白蚁的共生关系、食(药)用价值以及鸡地从菌栽培现状等,分析和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推动鸡(土从)菌人工栽培研究以及传播正确的鸡(土从)菌知识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整个鸡(土从)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开始食用菌人工栽培最早的国家,食用菌作为"白色农业",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食用菌文化历史悠久,涌现出不少食用菌文化文学作品。当前食用菌文化历史挖掘力度不够,食用菌文化宣传不到位,国际化不强。食用菌文化发展与产业融合不紧密,使得食用菌文化存在转型困境。新时代应通过食用菌文化博览会以及新媒体传播为主构建立体化的食用菌文化传播体系。充分挖掘食用菌保健文化的同时,挖掘食用菌文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自强不息寓意文化。此外,要加强食用菌文化与食用菌产业的融合,以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