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磷、钾肥次之;氮、磷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钾肥的回收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以及碳氮比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与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施磷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吸磷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对土体有效磷含量,土壤养分自然供给力,吸磷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肥可明显提高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相对明显;增加了土壤组分对有效磷的吸附固定作用,致使磷的有效性降低,明显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同时作物生产力的提高对磷肥施用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鹤壁市旱地小麦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指导农民合理施肥,依据鹤壁市旱地4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测试数据,建立了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鹤壁市旱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以速效磷为最大,属强变异,变异系数为72.77%,说明不同农户在施用磷肥上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4.59%和24.79%;在土壤有机质保持在样点平均水平(14.6 g· kg-1)的前提下,随着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低—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则呈现“低—高—低”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土壤养分效应函数解析认为,与最高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2 g·kg-1,速效磷含量为34.33 mg· kg-1;与最佳经济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 g· kg-1,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86 mg· kg-1.  相似文献   

4.
王国友 《农技服务》2011,28(8):1149-1150
为探索箭舌豌豆套种对作物(小麦、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采用分带轮作套种绿肥箭舌豌豆(以下统称绿肥)研究绿肥对当季小麦和下季玉米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钾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带套种绿肥对当季小麦产量没有影响。绿肥翻压后种植玉米能明显提高玉米单产,其增产率达10%以上的显著水平。种植绿肥后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养分含量。土壤中的速效磷、钾养分含量则相反,有明显的减少,说明在种植小麦、绿肥和玉米时,必须适时,适量施用速效磷、钾肥料,达到增加绿肥鲜草产量和作物产量,保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太湖稻麦轮作区减施磷肥对土壤供磷和小麦吸收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究太湖稻麦轮作区土壤供磷能力,寻找适宜的减磷措施,通过田间减施磷肥试验,以稻麦季均施磷(PR+W)为对照,设置稻季施磷麦季不施磷(PR)、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PW)、稻麦季均不施磷(Pzero)3种处理,于第7年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梯度扩散薄膜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提取态磷含量、小麦产量以及小麦磷吸收量,分析太湖稻麦轮作区减施磷肥对土壤供磷和小麦吸收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R+W处理相比,PW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小麦籽粒产量以及植株全磷含量均无显著降低;但PR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44.8%的土壤速效磷含量、32.8%的小麦籽粒产量以及27.9%的地上部植株吸收磷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利用DGT技术提取的磷与土壤速效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R2=0.42),且两者皆与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植株全磷含量及地下部植株全磷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麦季施磷稻季不施磷的减磷措施能够保证土壤速效磷供应和小麦吸磷量,并维持小麦籽粒产量,但麦季不施磷的减磷措施会显著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小麦吸磷量以及小麦籽粒产量,同时DGT提取磷可作为稻麦轮作系统土壤供磷与作物需磷动态关系研究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马鹏  陈刚 《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7-218,223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陵水、三亚两地芒果园土壤为例,分析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特征以及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历史与芒果园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芒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芒果园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锰受土壤类型的显著影响,土壤全磷、速效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受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对太原市南郊区小麦平均亩产变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速效养分、施肥、气候以及太阳黑子活动对小麦产量变动影响较大。土壤速效养分含量是多年培肥土壤形成的,不属当年施肥。化肥施用氮磷比例由1:0.19调整为1:0.41。增施磷肥还有较大增产潜力。上年8月降雨量,10月平均气温,当年3月和5月降雨量4个气象因子对小麦亩产影响较大。太阳黑子活动与气象有相关性。小麦产量出现的周期规律与太阳黑子活动规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灌溉和施肥对土地整理区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新的土地整理区开展试验,探讨灌溉和施肥这2种措施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和施肥措施对土地整理区的小麦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灌溉措施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是限制小麦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对山东三大土类小麦产量的影响效果与土壤养分的演变规律。[方法]利用济南连续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定 CK、NP、NK、PK和 NPK 5个处理,对1984、1987、1988、1989、1990、2001、2005、2006、2007和2010年等多年的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数据进行系统总结。[结果]三大类土壤的小麦产量均在起初几年内明显下降以及在2006年出现明显下降。施磷处理的小麦产量明显高于不施磷处理,说明磷素的供应是保证小麦高产的首要营养因子。各处理产量最高的是褐土,其次是棕壤,而产量较低的是潮土。在相同施肥条件下,棕壤小麦产量受其它因素影响最小,而褐土则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导致年际间小麦产量起伏较大。三大类土壤的碱解氮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随之再降低,自2007年出现明显回升的变化。随着年份的推迟,不施磷处理的有效磷含量呈递减的趋势,而施磷处理则是先升高后下降,而后保持相对稳定的含量。不施钾处理的速效钾含量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施钾处理中 PK和NK处理的速效钾含量一般要高过氮磷钾处理。[结论]合理供应磷肥和氮肥,再补足钾肥,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2.
缙云山黛湖小流域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缙云山小流域森林土壤的采样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自然土壤和森林土壤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性相关,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呈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还和土壤海拔高度具有相关性;海拔与土壤养分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并从自然环境、母质影响等方面讨论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在笔者全市范围内采集土样3408个,控制面积49.04万亩,通过化验分析,摸清了我市土壤耕层速效养分含量现状。检测结果表明,20多年来我市土壤耕层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稳施氮、磷肥,重施钾肥总的施肥原则,另还应根据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及产量水平等灵活掌握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磷肥不同施用方式下,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超高产春玉米磷素吸收规律以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苗期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至蜡熟期差异逐渐减小.施用磷肥提高了春玉米植株对磷素的吸收量,在磷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春玉米磷素吸收量有所不同.春玉米产量与磷肥施用量呈典型抛物线关系,一定范围内随施磷量增加春玉米产量呈增加的趋势,过量施用磷肥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2017-2020年在潮土、砂姜黑土、棕壤3种土壤类型下分别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定位监测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和作物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较,3种不同土壤类型秸秆还田处理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土壤pH和土壤碱解氮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对照处理相比,3种不同土壤类型秸秆还田处理小麦、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但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棕壤试验点的增产幅度最高,砂姜黑土次之,潮土最低。  相似文献   

16.
选择黄土高原紫花苜蓿地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不同恢复年限(0 a、5 a、15 a、25 a和30 a)土壤养分和5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含(除速效磷外)和土壤酶活性(除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恢复年限的增加有增加趋势,在恢复后期均有降低的趋势;土壤pH和多酚氧化酶随恢复年限呈降低趋势;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恢复年限无显著变化。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其余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不同恢复年限紫花苜蓿土壤质量评价和黄土丘陵区紫花苜蓿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效养分状况及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于2003~2006年采集山东苹果主产区烟台、威海主要县市110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分布,并研究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胶东半岛苹果园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1.14%、碱解氮含量为74.9 mg.kg-1、速效磷含量为40.9 mg.kg-1、速效钾含量为122.7mg.kg-1土壤养分特征为有机质偏低、碱解氮呈两极分化、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不同主产县间土壤养分差异较大,栖霞有机质偏低、碱解氮中等、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偏低;文登有机质较高、碱解氮两极分化总体偏高、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较高;环翠有机质很低、碱解氮总体偏低、速效磷偏高,而速效钾很低.对栖霞248个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在测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增加有机质含量可增加产量;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小于100、70和150 mg.kg-1左右以下时,土壤有效氮磷钾养分与产量呈正相关,而超过上述值时二者呈负相关.高产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中、低产园,与低产园相比,高产园磷钾增幅较大,磷、钾是产量上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建议氮磷钾肥比例为1:0.65:1.34.  相似文献   

18.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19.
豫东潮土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供磷量等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豫东石灰性潮土区经过连续3 年的田间试验和对土壤、小麦植株磷素含量的系统测试,建立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土壤供磷量、磷素利用率及磷肥增产效果的相关技术模式。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供磷量呈对数曲线关系,Y= 0 .593lnx - 0 .556(n = 43) ,r= 0 .680 ** ;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磷利用率呈指数曲线关系,Y= 101 .60e - 0 .081x(n = 34) ,r = - 0 .701 ** ;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磷肥增产量亦呈指数曲线关系,Y= 171 .45e- 0 .0555x(n = 51) ,r = - 0 .554 ** 。有关模式和参数,对指导该区作物轮作中计量施肥,调节养分平衡及提高施肥的经济、生态效益等均有较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施用不同菌渣肥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季施用不同菌渣、牛粪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1∶2)、JZC(菌渣∶牛粪=1∶1)、JZD(菌渣∶牛粪=2∶1))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这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结果表明,与CK-JZ0相比,在菌渣肥施用量为3 000 kg/hm~2或6 000 kg/hm~2时,JZA,JZB,JZC,JZD配比的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甚至减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也较差;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养分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影响不显著;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对耕层土壤养分逐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规律不明显。菌渣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B,JZC配比菌渣肥对小麦、玉米产量以及轮作系统总生产力的提高较大,可持续性和施用效果较好;对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当季小麦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影响较小,能提高玉米季成熟期土壤全氮含量;降低当季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提高下茬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降低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或提高玉米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施用次数和时间的增加,施用JZB,JZC菌渣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氮含量(P≤0.05);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趋势变强,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玉米成熟期土壤速效磷含量(P≤0.05);能够明显提高或改善小麦成熟期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