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水稻品种抗稻曲病自然诱发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省金华县稻曲病重发病区,对113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自然诱发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稻曲病平均病级(X)为指标,X=0级、0级X≤Ⅰ级、Ⅰ级X≤Ⅱ级、Ⅱ级X≤Ⅲ级、Ⅲ级X≤Ⅳ级、Ⅳ级X≤Ⅴ级的品种数分别占品种总数的33.62%、20.35%、15.92%、8.84%、13.27%和7.96%。常规籼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不发病或轻发病(平均病级小于Ⅰ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00%、66.67%、54.04%和0%;重发病(平均病级大于Ⅲ级)的发生频率分别为0%、4.16%、20.26%和90.00%;粳稻发病明显重于籼稻,杂交稻明显重于常规稻,杂交粳稻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曲病菌的侵染期及防治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凤台县选出的2个籼稻品种AO11,AO12和2个粳稻品种AO15,AO16在各个生育期进行接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稻曲病菌自倒二叶开始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有一定的侵染性,2个籼稻和2个粳稻四个生育期的病穗率的差异不是很明显,其中在籼稻上破口期侵染的概率相对较高.在水稻各生育期施药,结果表明:剑叶期施药最佳.结合本地区丰两优1号稻曲病普查数据,初步得出在破口前的13-15d是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最适时期,且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田块的边缘发病重,中间轻.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该区多年气象资料和水稻稻曲病田间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认为稻曲病在江苏省宿迁市有间歇性流行、氮肥过量施用发生重、Ⅱ优系列籼稻发生重、手栽稻重于机插和直播稻、黏土重于沙土及壤土等特点,水稻破口前后20天的日照时数、适温(24~26℃)时长、降雨日数和降水量是影响其发生程度最主要的气象因素,与此期间的日照时数呈负相关,相关分析达显著水平。提出了应采取以抗耐病品种为基础,水肥合理管理为关键控病手段,密切关注水稻破口前后20 d的天气情况,加强监测,把握准稻曲病防治适期、适时用药防治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4.
对10个粳稻品种分3期播种研究其生育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生育期有明显的差异,播期延迟生育期延长;不同水稻品种同一播期稻曲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同一水稻品种不同播期稻曲病发生程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品种早播稻曲病发生程度重,晚播稻曲病发生程度轻。初步筛选出赣粳80、宁粳3号、鄂粳403等3个品种适合赣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5种籼稻品种、5种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安徽省全椒县进行水稻适应性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生育期普遍高于籼稻,粳稻品种中Ⅲ优98生育期最短,为148 d,籼稻中苏秀867生育期最短,为131 d,镇稻15生育期最长,可能影响到下茬作物播种和生长;甬优1109株高最高,为134 cm,武运粳32株高最低,为93 cm;南粳5055有效穗数最高,达到了360.0万穗/hm2;荣两优华占每穗粒数最多,为276.1个;开两优17千粒重最高,为29.0 g;粳稻品种镇稻15产量最高,为8 311.5 kg/hm2,籼稻品种开优17产量最高,为7 900.5 kg/hm2。粳稻品种武运粳32、南粳5055和籼稻品种C两优华占、开两优17整体表现较好,是适合全椒县种植的品种,建议加大推广面积。  相似文献   

6.
近年稻曲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为能给抗病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对24个早稻新品种的稻曲病抗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能力有极大差异,"红优2155"、"秋优316"、"深优9 5-7"、"佳丰占"、"京福8优702"、"元丰优858"等6个品种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于稻鱼环境的水稻优良品种,以野香优676、Y两优5866、晶两优华占、Y两优676、万象优111、臻优727、中浙优8号、农两优3135、深两优332等9个杂交中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稻田养鱼环境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参试品种的产量、抗性等表现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这3个品种生育期适中,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米质较优;深两优332和晶两优华占2个品种在稻鱼环境下的综合表现较好;野香优676生育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佳,但稻曲病发生严重;农两优3135、万象优111和Y两优676这3个品种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表现一般。从各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来看,Y两优5866、中浙优8号、臻优727比较适宜稻鱼环境,可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一直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也不断培育新的品种来增加粮食的产量。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关于它的插秧壮秧培育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都没具体到某个品种上,无法给农民提供最有力的指导。本文以深两优5814为例,然后结合福建省宁化县的具体特点,从深两优5814的产量表现和主要特性入手,首先分析了深两优5814作烟后稻机插秧壮秧培育技术,然后研究了深两优5814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其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日趋重要。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1稻曲病发生原因1.1品种抗性经本地栽培调查发现,各种品种水稻本身对稻曲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病性,如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稻曲病多发生在收成好的年份,该病发生后一般可减产5%~10%,不但影响产量,而且病粒含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严重影响米质,降低商品率。近年来,水稻稻曲病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农民对稻曲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时期并不了解。稻曲病早期发病症状表现不明显,农民很容易忽视,从而错过防治的最佳时期,水稻生长后  相似文献   

12.
深两优5814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育成的超级稻品种。根据深两优5814在广西钦州市的种植情况,分析深两优5814的特征特性和种植效益,并详细介绍其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稻新品种田间产量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平果县进行不同水稻新品种田间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个水稻新品种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深两优5814Y两优1号深两优9789Y两优087桂育7号野香优863;从田间记录至室内考种可见,深两优5814品种各项性状均优于其他品种。Y两优1号、深两优9789的综合表现也较理想。建议广大农户推广种植深两优5814或Y两优1号、深两优9789。  相似文献   

14.
深两优581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云开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28-129
简述了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深两优5814的主要特征特性,探讨了其作为麦茬稻栽培百亩示范片高产或超高产栽培技术,为深两优5814的推广及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抗稻曲病种质资源,为稻曲病抗性育种提供优良抗源材料。【方法】2016—2020年,采用田间人工注射接种稻曲病菌的方法,评价引自国际水稻研究所的212份水稻材料稻曲病抗性,其中,2016年评价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7—2018年鉴定田间表现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2019—2020年验证鉴定中抗以上水稻材料的抗病性。【结果】连续5年接种稻曲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5份水稻材料对稻曲病表现为中抗以上抗性,大部分材料表现感病性,其中KHAO DAM::IRGC 23385-1、IR 77298-14-1-2::IRGC 117374-1、DUMAI::IRGC 25852-1、WARABEHATOMOCHI::IRGC 14779-1、EDOGAWA::IRGC 74468-1、IR 65482-17-511-5-7::IRGC 117284-1、QUILA 64117::IRGC117024-1和VASSE NANAN::IRGC 56812-1等8份材料接种稻曲病后未发病,对稻曲病表现稳定高抗。不同品系的水稻种质对稻曲病的抗性存在差异,籼稻类型种质抗性水平高于粳稻类型;不同熟性的水稻种质资源其抗病性表现不同,表现为早熟>中熟>晚熟,但不是所有的早熟材料对稻曲病的抗性均较好,在足够的选择压下,早熟品种的感病性也较高。【结论】筛选出8份对稻曲病表现为高抗的水稻材料,为抗稻曲病水稻品种选育提供了优秀抗源材料。整体上,籼稻类型种质抗稻曲病水平高于粳稻类型,早熟品种抗性>中熟品种抗性>晚熟品种抗性。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稻纵卷叶螟在6种不同水稻品种(常规粳稻武育粳3号,杂交粳稻宁粳1号,常规籼稻TN1,杂交籼稻汕优63,超级杂交籼稻两优培九,超级杂交籼粳稻甬优9号)上取食后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卵巢发育进度、繁殖力和飞行能力。结果表明,武育粳3号和宁粳1号能显著延长稻纵卷叶螟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降低其存活率,延缓卵巢发育进度,降低成虫繁殖率,并提高成虫的飞行能力;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杂交粳稻>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超级杂交稻。这说明,幼虫期营养对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存活、生殖和飞行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引进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长汀县河田镇南段村作烟后稻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深两优5814、天优3301、江优明62均比对照品种Ⅱ优航2号增产10%以上,且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可作为长汀县烟后稻、双季晚稻替换良种选用。  相似文献   

18.
粳稻稻曲病发生轻重除与品种抗性和抽穗期天气有关外,防治时期和施药次数是关键。试验结果表明,中粳稻稻曲病最佳防治时期以抽穗前7~10天、抽穗前3天至破口期、齐穗期各施1次药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经济阈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曲病单穗病粒数与空瘪率、千粒重、产量损失率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对稻曲病按病粒数多少进行分级,得出病情指数(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符合如下方程:中籼稻,Y1=-2.699 0.587X1,r1=0.922^**;中粳稻,Y2=-3.839 0.551X2,r2=0.998^**.根据防治成本、稻谷价格等,导出稻曲病的经济阈值,病情指数中籼稻为10.4,中粳稻为13.2。  相似文献   

20.
当前有不少单季粳稻的品种(组合),虽然高产优质,但易感稻曲病。1998年和1999年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连续两年单季晚粳稻稻曲病发病较重。据调查,发病率在20%以上,从而造成产量降低、米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