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概况、人文经济、景观生态和旅游资源,探讨了其景观生态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相关方案:根据生态管理的科学规律设计生态化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景观生态功能区,制定合理的生态旅游容量。  相似文献   

3.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物资源等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及其相应的景观感知,以及它们之间的传递关系,建立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传递关系模型。通过对景区生态安全各要素的分析发现,在景区开发、游客干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我国一些森林旅游景区水体、土壤、空气、声音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动植物生长生存条件发生退化,并对游客的景观感知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对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的传递性分析表明,景观感知安全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影响转移到自身的一种反映,它对景区生态安全状态有一定的预知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景区生态安全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和对景区生态安全构念的分析,建立了包括生物生存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要素在内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结构,及其与景观感知安全之间的传递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乡村旅游业服务功能,多元发展千岛湖旅游产业,推进千岛湖新农村建设。文章以淳安县云濛溪乡村旅游景区为例,根据自然地理和景区旅游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待点,探讨了景区的总体布局,提出了植被景观的规划原则,分析了景区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和人工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景观建设,并根据景源、景观及生态敏感程度划分生态保育等级,阐明不同生态保育等级的生态保育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无居民海岛的旅游开发处于探索阶段,尚缺乏开发模式的有效样本和实际应用问题研究。珠海三角岛是全国首个采用“公益+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的无居民海岛。整岛的保护与开发规划采用了生态修复、营造多元景观和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策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摸清生态本底、管理维护水资源、构建生态循环系统,重塑全岛生态安全格局;立足自身特点,打造景点、游线、景观界面多元化的景观;基于点轴发展模式,打造特色文化主题,串联周边景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未来,我国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建设应在坚持规划引导、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政策立法、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6.
森林旅游在发展森林景观和改善森林环境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造成了森林生态不平衡。基于此现状,需要对森林生态进行补偿。要求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兼顾森林生态保护。分析了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组成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策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景观设计在城郊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从景观设计角度出发,提出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取向观的构建问题,阐述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生态价值取向观构建的现实需要,提出构建生态价值取向观,对建设特色型、节约型城郊乡村旅游景观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南方旅游景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用科学发展观理论、节约型园林理论、生态经济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适地适树理论、生态位理论、美学理论、植物群落顶极理论等理论来指导旅游景区植物造景,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营造出高水平、高档次、高效益的旅游景观等对策,指明了我国南方旅游景区植物造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是景观空间规划与设计中很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爱尔兰的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设施与人性化服务的各个细节给当前中国正在兴起的的乡村旅游热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爱尔兰乡村休闲与旅游景观重视生态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乡村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真正融入到当地的乡村休闲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生态旅游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目的地,本文通过对其保护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景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大肆兴起中,保护乡村景观特色至关重要,景观营造中需要提炼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该论文先研究了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和原则,使其运用到藁城区耿家庄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该村的现状和发展,融入当地的特色宫面文化、周边生态、农业和其它传统文化,打造"宫面风情"旅游,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该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定量评价,并通过旅游开发评价SWOT分析,提出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的方向。研究表明,景区景观旅游资源可以分为7主类、14个亚类、21个基本类型,景观旅游资源单体总数达28个,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特色显著;通过对景观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可以得知该景区的游憩价值较高,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科学研究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3.
森林植被是森林植物的总称。它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森林植被是森林景观的主体。当前,森林旅游行业方兴未艾,探讨森林植被景观资源的分类和调查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森林植被景观的分类 森林植被景观分类是在植物分类的基础上概括植物、生态、生境、景观价值等诸项因子的综合分类方法,其基本依据是植被的“生活型”。因为“生活型”同时反映了物种、生态、生境多因子,而且形成稳定的视觉景观。下面我们列表说明: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已逐步渗透到各环境规划领域,本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的绿地环境规划为例,对景观生态规划学原理在大学校园绿地环境规划中的应用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吴锋  吴永强 《中国林业》2011,(20):18-19
近年来,浙江省淳安县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机遇,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内部转型升级的要求,在千岛湖区景观林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力建设森林景观,创新森林旅游。让生态文明走进现代林业建设和旅游业中,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旅游出行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消遣的首选,旅游业的热度也随之逐年攀升,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由于开发过程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追求资金的快速回流,很少有景区深入思考场地与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的关系,导致生态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现象严重、景区发展创新力不足等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现代景观的设计手段,从现代景观所强调的精神需求、科技以及生态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健康旅游景观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创造人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健康旅游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战略决策,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一项与生态红线相关的重要任务。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根本出发点是对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其中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据此,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为例,就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杜鹃矮林、落叶阔叶林、亚高山草甸4个最能反映该地区植物景观资源特色的植被类型,提出生态观光旅游、科考旅游、休闲旅游以及就地保护和保育景观资源,实施植物恢复工程等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海岛旅游得到蓬勃发展。以珠海东澳岛"玲玎海岸"旅游景区项目为例,提出海岛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化、节约化、特色化和系统化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通过提取原生态景观符号来设定特色主题,突出场所的海洋文化与沙滩文化。在进行场地改造和滨海植物景观营造的过程中,结合场地现状和游览需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解决常见的工程难点,协调海岛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为南方旅游度假海岛的景观设计积累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9.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要物质载体,也是森林公园最基本的旅游资源。本文以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实例项目研究,遵循生态优先性、典型性、个性化、乡土性等原则,从空间体系、植物景观、建筑风貌等方面做出景观规划,以提升森林景观质量,为旅游规划提供更具特色的"亮点"项目。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旅游景点开发力度过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有必要对景区进行生态旅游线路规划,提升旅游线路的合理性及生态特性,故以峨眉山为例,以生态旅游理论为基础,坚持综合效益原则,对当前峨眉山景观结构与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峨眉山有些旅游线路对原始景观有一定的破坏,且人文、气象等景观设计也未充分考虑生态安全;鉴于此,提出峨眉山生态旅游应从整合已有交通、丰富交通工具、加强生态旅游理念宣传、创新规划旅游线路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为峨眉山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