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发展猕猴桃和黄精的种植前景,阐述猕猴桃、黄精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分析皖南山区休宁县山斗乡的环境条件及猕猴桃基地套种黄精的可行性,对当地猕猴桃基地套种黄精的技术及效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黄精属传统道地药食两用植物,适宜在林下、灌丛等荫蔽处生长。为探讨香榧林下套种黄精的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本文研究香榧林龄、坡位、密度对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多花黄精、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和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多花黄精与黄精和长梗黄精间根茎大小、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未成造(1~5 a)、幼龄林(6~10 a)和投产林(≥11 a)林下套种,同种类黄精在不同香榧林龄间,保存率、地径、植株高度和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种林龄类型比较,多花黄精与黄精间及黄精与长梗黄精间,保存率、植株高度、地径和产量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在下坡位,同一种类黄精各项生长指标均略高于上坡位、中坡位,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下坡位土质和水肥条件较中坡位和上坡位好;同一坡位比较,多花黄精、黄精和长梗黄精间差异极显著。香榧林下套种,3种黄精以香榧密度450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2 625.5、2 365.8和1 780.2 kg·hm-2,且相互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香榧林下套种,黄精产量多花黄精>黄精>长梗黄精,套种多花黄精是践行"一亩山万元钱”的创新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挖掘武当山地区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利用该地区丰富的森林果木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开展了不同树种林木下套种黄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下套种对黄精的成活率、生长势、病害和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花栎木等落叶乔木林下栽培的黄精长势最好,病害少,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在浙西南山区进行药食同源植物黄精林下套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产量与品质最佳。栽培上以选择栽培环境与种茎为要,同时加强林间管理,科学肥水供给,综合防治病虫,多花黄精才可得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林分下套种黄精技术及生长量,包括杉木林、毛竹林、猕猴桃林和红花油林等林种。方法:测量不同林种下黄精年株高、地径粗度、叶片数量及块根鲜重,每个林种林下测量10株,连续测量2年,每年于6月中旬进行测量,取2年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在多种条件一致或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多黄花精生长高低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株高(cm)依次为30.927.326.118;地径生长速度由快到慢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毛竹林,平均地径(mm)依次为3.642.651.781.73;地下块茎重量由重到轻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毛竹林杉木林,平均重量依次为42.7534.1924.1513.32;叶片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数量依次为12.910.910.87.4。结论:毛竹林下和红花油茶林下黄精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6.
杨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6,(35):147-148
通过对多花黄精林下栽培研究的系统回顾,综述了多花黄精的良种繁育和栽培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多花黄精的生活习性,利用当地丰富的杉木和毛竹资源,提出林下经济发展的两种种植模式,通过林下套种多花黄精,不仅可以改善林地的地力条件,促进林木的生长,林木植物也为多花黄精的生长提供天然的遮阴条件,避免夏季高温伤害。而且林下套种多花黄精,模拟野生环境,品质好,既不占用农地,扩大了多花黄精的种植途径,又增加了林农的经济收入,通过本文的推介,以期对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多花黄精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多花黄精的繁殖方式,提出了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和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2种种植模式,以期为多花黄精的种植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这两个月,有不少香榧种植户来到浙江省宁海县黄坛镇上辽岗村王小军处"取经"。原来他购买野生黄精根茎套种在自家香榧基地里,进行香榧林下经济模式创新,成为全县首个成林香榧套种黄精的试验基地。黄精,民间又称其为"长寿百岁草"。黄精营养保健价值高,可用于食品、保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研究,有效地缓解市场需求压力,提高山核桃林下套种黄精栽培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和先进水平。从种苗类型、林分林龄、保留株数、种植坡位等4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山核桃林冠下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多花黄精块茎和实生苗除保存率差异显著,其他标指均存在极显著水平(P≤0.01);山核桃树龄25 a以内林分,多花黄精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异,树龄26 a以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山核桃林冠下,不同坡位套种多花黄精其生长指标不同,下坡位生长指标均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其块茎鲜重分别提高26.8%和29.5%,差异显著;山核桃保存密度≤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适宜套种,尤以保存密度300株·hm-2,郁闭度0.5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最佳。因此,建议实践中选择多花黄精块茎种苗,山核桃林分下坡位、保留株数≤375株·hm-2、郁闭度≤0.6林冠下,套种多花黄精生长发育最好。  相似文献   

11.
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选用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3种药材进行林下套种,以期为淳安县林下中药材复合种植模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将铁皮石斛附生栽培于树上,金线莲和黄精种植于林地,同时开展与大棚栽培方式的对比,观察比较成活率、生长状况及产量效益。结果显示,与大棚栽培方式相比,林下铁皮石斛出芽率无显著差异,而茎杆增长量是大棚栽培的68.0%;林下金线莲成活率比大棚种植金线莲成活率低10.9%,但折干率显著高于大棚种植。林下种植药材与大棚栽培相比产量偏低,但病虫害发生少,投入产出比高于大棚栽培。开展林下中药材复合栽培,可将林地资源充分利用,实现林、农复合经营体系,"铁皮石斛+金线莲+黄精"的林下中药材立体套种模式,可对淳安县林药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根据猪牙皂林的特征套种多花黄精,着重研究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其中包括林地选择、良种繁育、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希望能为黄精林下种植以及林药复合种植模式的推广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林地选取、整地、种植和抚育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香榧林下套种中药材黄精的复合栽培技术,并进行效益分析。香榧与黄精复合经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单物种营林方式,实现了"以短养长",提高了香榧管理和经营水平,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提升了林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套种大豆对猕猴桃林下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影响,分析猕猴挑林下种植大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为研究猕猴桃种植土壤微生态改良和绿色种植以及提高偏远山区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猕猴桃林下不同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分析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与套种大豆的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群落丰度与结构组成的差异性,探究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集种植大豆和未种植大豆的猕猴桃林下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DNA 提取和 PCR 扩增,再基于 Illumina MiSeq 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纯化和定量,建库测序,数据分析,了解不同样本土壤微生物群落分类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确定优势菌群。【结果】通过Tags 丰度和 OTU 的质控与统计的结果显示,种植大豆的土壤(EK)扩增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未种植大豆土壤(CK);多样性分析显示,EK 和 CK 的微生物群落构成差异明显;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EK 和 CK 在科、属、种水平上占据的比例平均值分别为 27.06% 和 28.11%、32.66% 和 29.33%、0.46% 和 0.37%,EK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属、种水平上均高于 CK;6 个土壤样品共得到 651 883 条有效序列,经聚类后 EK 与 CK 分别获得 4 740 个和 4 551 个 OTU;LEfSe 分析结果显示,CK 有 19 个优势菌群,而 EK 有 41 个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 EK 的优势门,根瘤菌科剑菌属(Ensifer)的剑菌(Ensifer adhaerens)为 EK 的优势菌。【结论】猕猴桃套种大豆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土壤优势菌群数和有益菌群。综上,猕猴桃林下套种大豆对改善土壤的有效成分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项目在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三个植被类型区域下种植黄精、黄花倒水莲、白及、淫羊藿、草珊瑚、金果榄、七叶一枝花七个品种药用植物。结果表明,七个药用植物品种在三个植被类型区域内栽植的生长情况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黄花倒水莲和黄精在三个区域内栽植的成活率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初步判定该两个品种适宜在林下栽植;草珊瑚、淫羊藿、七叶一枝花三个品种较适宜在常年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套种;金果榄初步判定在三个区域内均不适宜栽植。该项目的研究为探索适宜本地区的林下套种栽培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下套种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白及Bletilla striata等中药材是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套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尚不明确。以浙西南杉木林下套种多花黄精、白及4年后和未套种原生态(CK)林地为对象,通过标准地法研究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组成、种类、数量。结果表明:套种多花黄精和白及4年后,杉木林下草本植物种类显著增加了17.4%~26.1%(P<0.05),而藤本植物种类显著减少了33.3%(P<0.05);物种优势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均匀度指数Pielou的变化表现为草本植物显著提高了26.4%~36.1%(P<0.05),而藤本植物则显著下降了29.0%~39.3%(P<0.05);林下灌木植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对套种的响应不明显;套种后,林下木质型灌木、藤本和株型较高的植物种类减少,而株型较小的植物种类增加。今后需建立长期定位监测,以掌握套种中药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为林下种植的效益评估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精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用和经济的价值,种植黄精可以取得很高的经济收益,同时黄精生命力旺盛,又喜阴凉,十分适宜在树林下或山林中进行种植,科学的林下黄精种植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一定程度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本文从黄精的分布与特性、黄精的植物价值和黄精林下种植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以期为黄精的科学种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林下套种中草药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长短结合,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了中草药的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阐述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意义和原则,总结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8种栽培模式,从选种、选地、整地、栽培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林下套种中草药的主要技术,指出了林下套种中草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17,(21)
随着黄精的药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黄精需求量的增大,导致野生黄精严重不足,人工多花黄精的种植技术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通过试验,在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杉木林下的种植方式等方面对多花黄精的种茎选择及杉木林下的种植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新建香榧基地土壤裸露、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提高前期经济收入,在香榧基地进行香榧套种不同作物试验,研究复合经营对土壤流失、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及香榧枝条生长量与枝条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对土壤流失、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香榧的新梢生长量与枝条养分含量具有促进作用。土壤固定作用套种黑麦草最好,套种大豆其次;风干后的土壤水分含量套种大豆最高,套种黑麦草其次;土壤氮、磷与有机质含量套种大豆最高,套种黑麦草其次;土壤速效钾含量套种黑麦草最高,套种大豆其次;香榧枝条全氮、水解性氮含量套种黄精最高,套种黑麦草其次;枝条全磷含量套种黑麦草最高,套种黄精其次;枝条全钾含量最高的是套种黑麦草和套种黄精;枝条生长量套种大豆最高,其次是套种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