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典型牧户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区423户牧户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牧民收入仍以卖畜产品为主,但草畜平衡区牧民收入高于禁牧区,而政府补贴已成为牧民第二大收入来源。目前存在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均有超载现象;牧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相比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等问题。建议国家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高补奖政策补贴标准,应形成逐年提高的动态补助机制,以保障牧民的收入水平不降低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为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推动牧区更快更好发展,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等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履行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牧民分别给予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同时安排绩效奖励资金,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和草牧业发展。2019年,按照新的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划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中用于对农牧民的补贴部分,包括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继续由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落实,称为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  相似文献   

3.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我们对阿坝州牧区阿坝、若尔盖、红原三县牧业生产的现状、趋势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牧区三县民改后牧业生产发展很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业经济又有了新的发展,牧民的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又出现了畜草比例失调等不利于牧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必须及时引起重视,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要以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为引领,抓好抓实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促进草原牧区人草畜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美、牧民富、牧区强的目标任务。——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自2011年起实施的草原地区资金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户最多的惠民政策,是通过给予农牧民补助奖励,支持鼓励农牧民合理利用草原、加快发展草牧业,解决人草畜矛盾的关键措施。中央政府不断完善政策内容、加大扶持力度,并按照“四到省”和“五到户”的原则,由地方政府结合地域实际创新性地落实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补奖前的2011年相比,草原鲜草产量提高了9.07%,植被综合盖度从51.0%提高到55.3%;政策执行以来,牛出栏率提高了1.3%,羊出栏率提高了4.2%,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食畜总量增加0.27亿头(只),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经济目标;政策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牧区人口转移,牧民对政策满意度高。当前,草原地区生产生态还不够协调平衡,人草畜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需要进一步完善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乌珠穆沁旗依托草牧业试验试点工作的实施,整合地区优势,集成天然草地改良、人工饲草料种植、麦草温室建设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等技术,提高饲草生产力水平和转化利用率,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充足的饲草料,确保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提高饲草产量及畜产品品质,增加牧民收入,使草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旗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牧民增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绩效、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国家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旨在遏制草原退化,实地调研结果表明,退牧还草工程不但初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而且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结构、牧区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牧民的收入.但存在实施区域不平衡、配套资金落实难、后续产业开发滞后三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措施:1)加强对退牧还草生态、社会效益的宣传,大力推行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三项基本制度";2)增加退牧还草工程配套项目建设;3)降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4)后续产业的开发务必围绕草原环境的可持续利用;5)加大配套工程建设力度,确保退牧还草效果的巩固;6)提高饲料粮补助和变现标准;7)增加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内容;8)建立生态补偿机制;9)安排实施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项目;10)加大牧民定居点建设力度,促进生产生活方式转变;11)争取实施草原湿地保护项目;12)加强草原监理和草原防火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草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草牧业的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提出草牧业的概念是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的"三合一"产业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草业基础产业论、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理论、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和耦合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草牧业是融合多产业的新兴复合产业,其发展主要以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我国草原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草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突破性关键技术和优化模式,阐明不同区域发展草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正> 川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辽阔,水、草、土资源优良,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是全国和我省的重点牧业基地。当前,随着牧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牧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牧区畜牧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牧民的经济收  相似文献   

11.
<正>青藏高原自然资源的独特性、有限性,决定了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的产出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而是基于草畜平衡、资源环境承受力、人与自然均衡条件下的计划导向。草畜平衡下的放牧和草地自然资源管理,既是畜牧业生产劳动,也是生态保护的劳动,创造了牧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价值。确立草原生态保护责任主体,对牧民生态保护劳动付出给予合理的收入补偿,扶持本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建立社区草原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内在要求。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的专有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牧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业是本地经济的主要支撑,针对当前牧业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实现提高牧民收入和改善草原生态的“双赢”目标。必须加强草原建设规范管理,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和生态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等保护生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保护这片美丽地草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北庙牧场应用的"草畜平衡示范技术"。通过对示范试验的基本方法与步骤、适宜载畜量的各项指标及计算方法、草畜平衡示范区工程设计、草畜平衡示范区划区轮牧技术方案等方面内容的研究,为河北省半农半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并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实现牧业增产、牧民增收找准了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正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与牧民征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包括四川在内的8个主要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下简称补奖政策),其内容主要包括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2014年,四川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凉山州  相似文献   

15.
《饲料广角》2012,(17):3-4
8月30-31日,四川省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阿坝州红原县召开。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会上强调,要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前提,以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现代草原畜牧业产业体系为核心,促进牧区牧民牧业统筹发展、一产二产三产联动发展、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目标,加快建设生态良好、生活宽裕、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新牧区。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草原是牧民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草牧业是牧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基层发展关键看"两头",一头是村两委班子要有带领群众致富的担当、魄力,另一头是村民群众要有艰苦奋斗的信心、决心。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算清生态账、打好草畜牌,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脱贫增收。——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  相似文献   

17.
张引弟  孟慧君  塔娜 《草业科学》2010,27(5):130-135
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伴随草原新三牧政策(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实施、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型、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等过程集中出现,又事关牧区民生与构建和谐新牧区的一个崭新的重要研究命题。本研究阐明内蒙古牧区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与特征,指出伴随草地流转出现租赁期短、草畜平衡对草地流转限制等问题以及牧区草地流转动因与东中部土地流转不同、草地类型流转程度不同的特征。畜产品是牧民主要收入来源,草地流转价格低影响牧民增收、加大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在牧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与完善草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和执行是牧区生态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程度,并采用频度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草原管理政策对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幅度,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牧民对草原政策的认知,受牧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个人外出打工情况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牧区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草原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加强草原保护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牧民的这种认知特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可被牧民认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9.
发展有机畜产品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有机畜产品,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是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改善我国牧区的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扩大出口与就业,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畜牧业的环境污染,并可充分利用我国辽阔的天然草地资源,同时也可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丰富市场的畜产品供应.发展有机畜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立有机畜牧业生产体系要注意两个关键环节,即牧业生产系统的无机环境与过程的全面控制.我国有机畜产品的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也面临许多问题.目前发展我国有机畜产品面临很好的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有机畜产品.  相似文献   

20.
1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国家对黄南州牧区草原畜暖棚建设中投入巨资,极大的改善了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有力地促进了牧区畜牧业的发展,改善了以往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为畜牧业走向集约化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前提条件,成为牧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新亮点。在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