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减灾效益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土保持》1999,(9):24-25
长江上游有大小滑坡15 万处,泥石流沟1 万余条。自1990 年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来,预警站( 点) 与群测群防结合,成功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76 处,处理灾害险情34 处,避免直接经济损失7 000 余万元,走出了一条动态普查—宣传培训—重点监测—定点定人—预警预报—防灾减灾的群测群防成功之路,积累和总结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监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县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县后,针对全县频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在泥石流监测预警点和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点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对滑坡和泥石流的监测机制、预警网络建设、科学监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准确预警预报为出发点,以"防大汛、避大灾、减少灾害损失,服务于发展山区经济"为目的,成功地预报了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并进行了险情处理,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安全保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减灾策略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建成投入运行的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 ,以监测预警站点为依托 ,大力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12年来群测群防预报灾害险情和防治处理灾害险情 2 0 2处 ,共撤离和转移群众 3 5 6万人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 2 2 8亿元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减灾策略是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制订有关规章制度 ;做好规划 ,确定工作重点 ;依法开展群测群防 ;广泛宣传 ,提高群众防灾意识 ;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约有大小滑坡 15万处、泥石流沟万余条。 1991年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 ,10年多来坚持预防为主、分区分级管理、重点监测、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 ,已成功预报 10 0多起滑坡、泥石流灾害险情 ,使 3 3万多人免遭灾难 ,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成效十分显著。介绍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特点、预警系统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等  相似文献   

5.
长江上游100万km2的范围内即有大小滑坡15万多处、泥石流沟道1万余条,近十几年来区内每年都要发生重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数十起,每年造成数百乃至数千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组建以来,坚持预防为主,实行分区分级管理和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共预报处理滑坡、泥石流灾害244处,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介绍了预警工作的思路、技术路线和预警系统的减灾成效及主要做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6.
陇南陕南片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试点县成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试点中 ,武都、舟曲、文县 3个县成功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 16起 ,避免人员伤亡 70 2 1人 ,减少财产损失 2 .0 8× 10 7元 ,投入效益比为 1∶ 8.6 5。同时 ,及时处理滑坡、泥石流险情 75处 ,使 736 77人 ,2 .5 5× 10 8元险区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得到了安全保障。通过试点 ,不但把山地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而且探索了方法 ,积累了经验 ,走出了一条以预警站点为依托 ,以群测群防为基础 ,预警预报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减灾避灾新路子 ,为群测群防全面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昭通地区属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990年该区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开展灾害预警预报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大大减少了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害。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预警系统,是搞好滑坡、泥石流预警预报的关键;做好灾害点普查、详查,是搞好预警预报的前提;广泛开展滑坡、泥石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强化全民的防灾意识,是搞好群测群防的有效途径;坚持汛前检查制度是预警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自 1991年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运作以来 ,陇南陕南片成功预报和处理滑坡、泥石流险情 10 3处 ,保护人口 11 6 8万 ,避免经济和财产损失 11879 6 5万元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做法及经验是 :依靠各级政府 ,健全预警网络 ;广泛深入宣传 ,增强防灾意识 ;健全管理制度 ,落实岗位职责 ;强化技术培训 ,提高业务技能 ;加强检查指导 ,现场解决问题 ;及时调查险情 ,做好技术服务 ;预防治理结合 ,注重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致灾临界雨量阈值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确定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各个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为该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有效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9 2014年四川滑坡泥石流灾情资料,确定出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根据典型区域各个子区的气候和下垫面条件,比较不同降雨因子组合的阈值模型,得到各子区最关键的降雨因子,建立典型区域各子区临界阈值模型.[结果]平均降雨强度和峰值降雨强度是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阈值模型中的重要指标;诱发雨量多作为滑坡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激发雨量只作为泥石流典型区域致灾临界阈值模型雨量指标;有效雨量可以在滑坡、泥石流典型区域值模型中应用.典型区域多采用多因子预报模型,只有汶川震区采用单因子预报模型,其临界阈值在震后呈现上升趋势.[结论]不同降雨参数对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作用不同,典型区域中各子区建立的预报模型及得出的临界阈值也不同.多因子预报模型考虑了多种降雨参数,比单因子模型更客观.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上游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集中,发生频繁,危害面广,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治理滑坡、泥石流灾害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我国国情,目前实行以防避为主,充分发挥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站点的辐射效应,普及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动员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开展群测群防,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失为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四川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分析四川地区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方法]四川滑坡、泥石流灾害多由降水引发,在收集整理近15a滑坡泥石流灾害事件后,确定出四川滑坡、泥石流的典型区域,进而分析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与降水气候特征的关系。[结果]四川省滑坡典型区域在川东地区,泥石流典型区域在阿坝州地区。近年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近年频次明显增加,典型区域滑坡属于较长日数降水诱发型,与15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强降水所占比例较大;典型区域泥石流属于较短日数降水诱发型,与3d有效降水密切相关,前期降水中,中小型降水所占比例较大。[结论]研究区15d有效降水量和3d有效降水与降水气候特征间的关系密切,可分别作为典型区域滑坡、泥石流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2.
昭通系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高发区和重灾区,滑坡、泥石流常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昭通二级站在灾害监测预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能在昭通增设预警点和群测群防县,规范监控网络,建设群测群防体系。  相似文献   

13.
2005—2008年浙江省对全省48个山区县市的泥石流进行了全面调查及评价,查明有42个山区县市共发育过486处泥石流,其中沟谷泥石流347条,坡面泥石流139处。并对泥石流的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泥石流主要有沟谷型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危害程度大),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暴雨型泥石流等类型特征。在分布上主要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及降水的控制,主要分布在火山岩区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的构造规律有沿深大断裂发育区域呈带状分布特点。在降水上受梅雨及台风交替控制,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现象。  相似文献   

14.
滑坡泥石流灾害及其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分布、危害及其成因,总结了滑坡泥石流防治特别是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并对今后的滑坡泥石流防治,从政策法律、灾害调查、预警系统建设、技术标准、危险性评估制度、经费筹措和试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7日,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成功预报甘肃文县关家沟泥石流灾害,挽救了700多人的生命,取得了“5·12”汶川地震后预警系统抗震救灾的新成绩。  相似文献   

16.
皖南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勇 《水土保持研究》1997,4(1):171-175,186
近年来,皖南山区体滑坡、泥石流发生频率、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较为典型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实例调查和区域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分析,认为其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在皖南山东南部的天目山西北翼和绩溪复式背斜的主干山脉。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南平5-17滑坡泥石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2002年5—17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详细调查,综合分析了该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因素,阐述了灾害形成的原因。这次滑坡泥石流灾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各因素所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一。主要因素是存在有利于滑坡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有长时间的暴雨激发,又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以后潜在的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700条,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7个区县,涉及乡镇6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泥石流与滑坡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泥石流、滑坡是北京山区常见的山地灾害 ,尤以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全市共有泥石流沟 70 0条 ,分布在房山、门头沟、昌平、怀柔、延庆、密云、平谷 7个区县 ,涉及乡镇 6 1个。泥石流、滑坡多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治泥石流、滑坡灾害 ,对改善北京山区环境 ,保护首都水源地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会 《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3):51-52,71
云南省彝良县因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水文条件,成为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最为集中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危害集镇、村庄、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为减少滑坡泥石流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1991年成立了麻窝滑坡泥石流预警点,2002年列为滑坡泥石流群测群防县,开展了以雨量、排桩为主的滑坡观测工作,面对大面积的滑坡,建立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以"土法"观测为主,仪器监测与人工监测相结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