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江县畜牧水产局对牲猪的免疫程序进行了改革,把每年的春、秋两季对猪的防疫注射改为常年免疫注射,重点防疫注射仔猪和母猪。该县发出布告,决定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仔猪两次免疫注射,对中、大肉猪不再进行防疫注射。他们的具体做法是:(1)凡出生后20—25日龄的仔猪,首次进行猪瘟疫苗防疫注射;60—75日龄的仔猪再进行第二次猪瘟疫苗注射,即可获得对猪瘟在一年内的免疫。(2)防疫注射过的仔猪一律作卡耳标记,  相似文献   

2.
我县过去对猪瘟免疫是每年进行春、秋两次防疫,由于其间隔时间长,很多猪避开了两次免疫时间没有得到免疫接种,很多猪又重复注射,常年存栏猪免疫率低,并造成免疫程序混乱,使免疫效果达不到预定目的。再则疫苗的贮藏、运输不当,降低了疫苗效价,采取综防措施不力,因此,对控制与扑灭猪瘟很不利,每年不少猪死于猪瘟。一、猪瘟免疫程序改革的作法首先要  相似文献   

3.
控制猪瘟的主要手段是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注射。一般猪瘟免疫注射每年要进行两次,即春防和秋防。笔者对每年猪瘟春秋两次免疫注射程序产生了新的认识,现分述如下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往生猪防疫部采取春秋两季突击打歼灭战的办法,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两季间隔期内有大量仔猪出生未及时防疫注射,而留下免疫空白,这些仔猪就极易感染猪瘟。1991年我试行猪瘟免疫程序改革,在我镇开展了仔猪瘟疫苗窝前“一次免疫“法”试点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据调查,试点村的93头母猪共产仔145窝,1347头猪除6头死亡外,其余全部正常出售。仔猪窝边注射死亡率只有0.45%,发病率也大大减少。“一次免疫法”的具体做法:在仔猪55日龄左右或出售前,对仔猪逐头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每头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肌…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猪瘟免疫方法是每年按春、夏、秋季节进行3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我地区于1985年开始进行猪瘟免疫程序试验,即变3次注苗为1次注苗,近年取得了很好效果。一、改革猪瘟免疫程序的理由1.反复注射浪费疫苗。现行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安全可靠,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疫苗。注射后3—4天即产生免疫,7天达到  相似文献   

6.
养猪场联合使用猪瘟活苗和猪瘟灭活苗,活苗可中和母源抗体的影响,同时也可启动细胞免疫;灭活苗抗原含量高,释放慢,可长时间(3~4周)刺激机体产生整齐而高水平的抗体,进行体液免疫,可成功预防非典型猪瘟的发生。1免疫程序(1)种公猪。每年2次免疫,每年春(3—4月份)、秋(9—10月份)各1次,每次注射猪瘟冻干疫苗4~6头份,同时注射猪瘟凝胶灭活疫苗1头份。(2)母猪采取窝防的形式。即在每窝仔猪防疫的同时,进行母猪的防疫。每次给母猪注射猪瘟冻干苗4~6头份,同时注射猪瘟凝胶灭活苗1头份。(3)发生猪瘟严重的场(户),对仔猪应采取超前免疫。仔猪出生…  相似文献   

7.
我县预防猪瘟,在1980年前,采取春、秋两季普防,由于防疫时间间隔长,猪只群体免疫密度不高,结果是年年防猪瘟,年年有猪瘟。从1980年开始,全县改“春、秋普防”为“月月补防与市场补打相结合”。这样做,效果好,基本控制了猪瘟。但是,工作面广、量大。采取仔猪50日龄左右去势时接种疫苗,既可大大缩小防疫面,减轻工作量,又能保证头头注射。为  相似文献   

8.
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是预防和消灭猪瘟的主要措施。但在免疫实践中,仍存在者影响免疫效力的因素。长期以来采取的一年春、秋两次突击的“季节防疫”和近年来有些地区推行的“常年防疫”,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省、地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从1980年元月份开始改春、秋两季防疫为断奶后两周的一次疫苗注射的常年防疫法。1980~1981年两年共计注射767,730头,经实地调查证明没有猪瘟病的发生,对猪瘟防疫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充分证明了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消灭猪瘟病的重要措施。但这种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因(1)仔猪断奶后二周进行防疫,这  相似文献   

10.
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以不同的免疫程序对仔猪免疫,采取免疫保护期仔猪血液分离血清,用常规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A),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优于春秋两季突击防疫、春季防疫并常年补针和随意适时免疫。疫区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可有效提高仔猪猪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90年我县实行了新的猪瘟免疫程序。采取仔猪20—30天注射一次疫苗,60天再注射一次疫苗。基本控制了猪瘟,很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2.
养猪生产实践中,防治猪的传染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制定严格的防疫程序,进行严格免疫。但是,免疫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对常见的传染病,大体可以如下制定:1猪瘟一般公猪、繁殖母猪和育成猪每年春、秋季各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1次,注射剂量为常规量的4倍。对仔猪可采用3种免疫程序: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于3周龄第一次免疫,8周龄(断乳散窝时)第二次免疫;没有猪瘟疫情的地区和猪场,可在8周龄免疫1次,注射剂量均为常规量的4倍;发生过仔猪猪瘟的猪场,应在吃初乳前注射2倍剂量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  相似文献   

13.
预防生猪疫病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一项重头工作,以确保当地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的养猪收益,为群众的菜篮子提供“放心肉”。在此,我们把日常工作中在养猪场的防疫工作及体会总结一下,与同行们相互交流,抛砖引玉,共同提高。l防疫Xi作1)仔猪的防疫是关键对20-25日龄的仔猪肌注猪瘟单联疫苗;45日龄仔猪肌注防五号病疫苗,采取二次免疫程序;60日龄的仔猪注射猪三联苗。对仔猪防疫应避免过早注射,因初生仔猪能从母猪奶汁中获得母源抗体从而产生被动免疫,过早注射疫苗作用适得其反;又因猪瘟疫苗接种后4-6天才能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免疫工作由于采取春(夏)秋季节性防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方法,免疫程序混乱,重复注射严重,既浪费大量的疫苗和器械,又不能达到头头免疫的目的,既消耗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相似文献   

15.
李连任 《猪业科学》2006,23(3):24-24
在农村,一些养殖户给猪打了猪瘟疫苗后.猪瘟的发病率还很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没有按照免疫程序注射按目前猪瘟免疫程序要求,非疫区的仔猪在60日龄注射,疫区的仔猪在30日龄注射第一次,60日龄再注射第二次,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但目前在乡、村两级做不到这一点,无论有疫情或没有疫情的地区,只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16.
用猪瘟免化弱毒疫苗以不同的免疫程序对仔猪采取免疫保护期仔猪血液分离血清,用常规微量间接血凝试验(MIA),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制定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按计划免疫、其免疫效果优于春秋两季突击防疫、春季防疫并常年补针和随意适时免疫。疫区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可有效提高仔猪猪瘟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由于大规模猪场猪瘟免疫实行首免和终免程序,而广大农村养猪户仍然延续一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注射,许多孕猪、新生仔猪漏免,造成免疫密度降低和猪瘟流行.特别是仔猪出生后7天左右死亡率较高。针对这一问题,根据陈焕春介绍的猪的胎盘结构致使母猪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递给仔猪,但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母源抗体的原理,从2002年秋季开始采取“猪瘟超前免疫法”,进行试验研究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控制猪瘟流行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免疫程序不够完善、猪群防疫密度较低、母源抗体干扰及首次免疫脱节等,影响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1986年至1987年,我县猪瘟发病数为930头,严重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积极性。为此,自1988年后,我县开始推广20、60日龄猪瘟免疫程序,至今已取得明显效果,现简介如下。一、推广二次免疫的主要措施:首先继续推行兽医防疫岗位责任制、防疫检疫奖罚制度,从而提高了兽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责任心。其次针对二次免疫程序的推广,建立“一证三卡一表”制。即实行“生猪防疫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被纳人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管理后,生猪的强制免疫病种由以前的猪瘟、猪口蹄疫两种增加至三种.基层动物防疫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针对这一实际问题.南阳市畜牧兽医局于2009年4~6月在原免疫程序(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给仔猪、母猪注射猪口蹄疫、猪瘟疫苗)的基础上,在仔猪35日龄阉割时同时注射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猪口蹄疫疫苗。试验按4种不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其副反应和3种疫苗的免疫抗体产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1猪瘟贯彻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常发地区,仔猪可进行超前免疫,出生后肌肉注射1~2头份/头,1~2小时后再喂初乳,双月龄再进行二免每只猪2头份。安全区可以进行双月龄1次性免疫。有的猪场3周龄首免,双月龄进行二免。种母猪春、秋季各免疫1次,后备母猪配种前20天免疫1次,种公猪在做好仔猪阶段免疫后,每年春、秋2季各免疫1次。病猪以猪瘟脾淋苗效果较好,要注重疫苗的保存,稀释好的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