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苜蓿种植补贴效果,从而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增加农户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在对我国重要的苜蓿种植基地——河北省黄骅市农户苜蓿种植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PMP模型,计算不同苜蓿种植补贴政策对于农户增收及种植面积扩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种植户实施直接补贴不会改变农户的种植结构,而实施与播种面积挂钩的苜蓿种植补贴则既能有效增加苜蓿种植面积,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苜蓿产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都会影响补贴效果:粮食价格上升对苜蓿种植面积具有负向影响,对农户增收具有正向影响;而苜蓿自身价格上升对补贴效果具有正向影响。因此建议: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应当区分专业苜蓿种植区域与非专业苜蓿种植区域;苜蓿种植补贴额度应当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制定苜蓿种植补贴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引起种植面积变化的各种因素,既要保证苜蓿种植户的稳定收益,又要考虑苜蓿产品稳定供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3.
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我国目前苜蓿的种植面积约133万hm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较快,苜蓿的种植面积正在扩大.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现将苜蓿耕作与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盐渍地人工苜蓿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贵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1-7422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量的下降速度均在苜蓿种植后的生长前期较慢而生长后期较快。[结论]苜蓿的生产力与灌水量、灌水次数有关。一个生育周期应至少灌水4次,种植苜蓿的适宜灌水量为4275m3/hm2。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探究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的可行性,以期提高苜蓿田牧草生产力,为牧草高效种植发掘新的种植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播种第三年的苜蓿田刈割两茬后套作青贮玉米,探究在黄淮海地区苜蓿套作青贮玉米的牧草生产力、对苜蓿田杂草的影响及套作前后的经济效益。与单作苜蓿相比,苜蓿套作青贮玉米显著提高了苜蓿田的总产草量、土地当量比和总经济效益;苜蓿套作青贮玉米可有效减少夏季高温高湿季苜蓿田杂草的种类,抑制杂草的生长。为黄淮海地区苜蓿田夏季套作青贮玉米提供理论依据,提出了一种苜蓿高效种植推广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模式对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及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和林县对不同种植模式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优势属及区系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苜蓿地共捕获23属线虫,不同种植模式影响土壤线虫数量的分布,土壤线虫数量大小顺序为:间行混播>同行混播>单播苜蓿>休闲地,种植苜蓿增加了土壤线虫的总数量及土壤线虫种类优势属的数量.不同种植模式影响苜蓿地土壤线虫群落成熟度指数(MI)及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苜蓿与雀麦间行混播地MI指数显著高于其它种植模式,而PPI指数显著的低于其他种植模式;不同种植模式影响土壤线虫群落富集指数(EI)和结构指数(SI),苜蓿与雀麦混播模式下EI、SI值最高,表明苜蓿与雀麦混播能使土壤养分状况好转,且食物网相对稳定成熟、受干扰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抓住机遇推进苜蓿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苜蓿种植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苜蓿龙头企业,进行苜蓿深加工,其次要提高苜蓿的种植地位,扩大种植规模,第三要加强苜蓿产业化攻关及其发展技术途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桑树和苜蓿的种植力度也在持续增强,人们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对种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桑树和苜蓿间作的种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植物对水分吸收的能力。专家通过大量的实践证实了间作技术的优势,间作系统与单作相比更容易促进桑树和苜蓿的前期生长,国内外的专家对桑树和苜蓿间作的种植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具备非常成熟的研究成果。同时在国内外专家研究的过程,也为桑树和苜蓿的种植者提供了参考的依据,使其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研究成果的利用,来提高种植的水平,也使种植者明确了桑树和苜蓿的间作原则,在技术得到应用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外进展研究结果的实用价值。本文通过对桑树和苜蓿种植技术研究进展的分析,来探索间作种植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一、苜蓿种植情况 和静县种植苜蓿已有多年历史,但品种有紫花苜蓿、杂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等,仅限于小面积零星种植,主要用于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10.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13,(3):55-56
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近年来,苜蓿作为畜牧业的优质饲料资源,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目前,由河北省衡水市农科院、景县津龙公司承担试验和示范任务的新型苜蓿收割机研制成功,此举必将有力促进苜蓿这一主要饲草品种的科学收获,提升牧草种植和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对苜蓿种植和畜牧业发展产生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