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尺蠖,又名枣步曲,是为害枣树的主要害虫,在我们县枣区,常将枣叶和花吃光,造成严重减产。我们根据枣尺蠖雌成虫无翅不会飞,从土内羽化出来后,必须经过树杆爬到树上交尾、产卵、繁殖幼虫为害枣树的习性,在树干基部绑一圈10—12厘米宽的塑料薄膜,利用塑料薄膜的光滑性,阻止枣尺蠖雌成虫上树。但是它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枣尺蠖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下3~10厘米深的土中越冬,距树干1米范围内最多.3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出土,4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雌蛾肥胖无翅,傍晚顺着树干爬到树上;雄蛾有翅,羽化后飞到树上寻找雌蛾交尾.雌蛾交尾次日开始产卵,卵多产在树冠枝杈、粗皮裂缝处,聚集成堆.卵量大,每头雌蛾产卵800~1200粒.幼虫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5月上旬,幼虫3龄以后食量大增,严重时将全树芽、叶、蕾全部吃光,成为暴食期,5月中下旬为害最重.6月上旬为化蛹盛期.  相似文献   

3.
枣尺蠖又叫枣步曲,一般一年发生一代。枣尺蠖羽化出土后,无翅的雌蛾有爬向枣树寻找雄蛾交配产卵的习性,应把枣尺蠖消灭在出土后,阻止雌蛾和初孵幼虫上树。主要方法为:4月上旬成虫羽化出土前在树干基部绑8~10厘米的塑料薄膜一圈,紧贴树干,塑料薄膜下端堆土,外挖一小沟,洒上3911  相似文献   

4.
壳点红蚧一年发生一代,寄主为麻(木樂)、栓皮(木樂),对放养柞蚕影响很大。每年3月下旬和4月中旬越冬的雌雄虫开始为害,5月上旬雌成虫出现,該虫不能孤雌生殖,雌雄交尾后,5月末是产卵和孵化盛期。一龄若虫固定为害,6月中旬至11月中旬滞育,11月中下旬进入二龄期,雌雄分化,分群群居越冬。对該虫的各虫态作了詳细描述和图示。通过生命表分析,提出若虫孵化期、雄虫羽化期和二龄越冬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期。  相似文献   

5.
<正> 茶蓑蛾又名避债虫,属鳞翅目、蓑蛾科,主要危害茶树、油茶以及桑、栗等多种植物。 一、发生与危害特点 茶蓑蛾在我县1年发生1-2代,以3—4龄幼虫在护囊内越冬,翌年3月开始活动取食,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幼虫孵化,全年以7、8月份危害最为严重。茶蓑蛾雄成虫有2对翅,在羽化后从护囊下端的排泄孔飞出,蜕变成蛾;雌成虫无翅,羽化后仍留在护囊内,并交尾产卵于护囊中蛹壳内。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梨大蚜是梨枝干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四川已知有20多个县市有分布。该虫为全周期种类。以卵密集于梨树枝上越冬。翌年2月中旬开始孵化,若虫经四龄,以孤雌胎生方式繁殖,于雌若蚜三龄时,翅芽明显,并于4月下旬—5月上旬羽化为有翅干雌迁飞到夏寄主卧龙柳上(发生代数不详)。到9月下旬—10月上旬又由有翅性母迁回到梨枝上,以胎生方式繁殖,雄若蚜三龄时,翅茅明显,羽化后与雌蚜交配,产卵于枝上越冬。已发现该虫捕食性天敌4种,寄生性天敌2种。经室内、外药效试验表明: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1;1000倍液),10%除虫精乳油(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10)ppm 喷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人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 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 063粒,卵期25-30 d.  相似文献   

9.
对绿盲蝽在德州市棉花及果树上的发生、为害和综合防治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德州市一年发生5代,第1~2代为害果树,第2代成虫转主于棉花,在棉花上繁殖第3~4代,第5代成虫于10月初开始迁回果树产卵越冬,主要以卵在枣树多年生枣股芽鳞内和地面双子叶作物及杂草上越冬;防治上应抓住关键时期,采取大面积统一防治、将该虫消灭在孵化期和成虫羽化及转移为害之前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介绍陕北枣区枣树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当地枣树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1995,23(2):49-52
短额负蝗在北纬39°以北的大同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期为270~280天。翌年6月上旬开始孵化,蝗蝻共5龄,蝻期为59~66天。8月中旬开始羽化,10月上旬成虫开始死亡,成虫期为41~52天。负蝗卵的孵化要求5cm土温达到19℃以上,土壤湿度在15%~20%;羽化需要在20~25℃的晴朗天气。交尾期平均为28天,有雌虫背负雄虫和多次交尾的习性,每头雌虫产卵120粒左右。雌虫三龄前主要集中在荒坡,地埂上为害双子叶杂草,四龄后转移到田间暴食为害双子叶作物,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抓住防治适期进行农业、化学、生物防治,均可取得8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白杨透翅蛾在北京地区为害杨树目前所有栽培树种。每年发生一代,偶有二代,以幼虫在树干遂道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为害。 2、白杨透翅蛾主要营两性生殖,偶有孤雌生殖现象。雌虫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当天就可以交配产卵。成虫借助雌虫腹部末端8—9节节间膜背面伸出的乳头状性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气味招引雄虫来交配,每只成虫一生只交配一次,未发现重复交配现象。 3、用0.5%的 Thio—TEPA丙酮溶液浸蛹,有50%左右的蛹不能羽化,羽化的雌虫不产卵。通过生殖系统的解剖发现,雄虫睾丸比正常的小,雌虫卵巢管发育不全,甚至有些半边卵巢完全不发育,卵巢管内卵细胞稀少,半数以上不能成熟。 4、天敌:幼虫阶段有啄木鸟和寄生蜂、蛹期有镰刀菌属真菌、螨类和蚤蝇科寄蝇。  相似文献   

14.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业》2006,(6):20-21
一、生活习性和发生条件 芦柑上经常发生为害的天牛主要有星天牛、褐天牛、光盾绿天牛3种。 1.星天牛: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基部或主根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出洞。5—6月为羽化盛期。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5—8天,然后咬破蛹室从羽化孔爬出,飞向树冠啃食嫩枝皮层和嫩叶。成虫多在黄昏前交尾、产卵,中午高温多栖息在根颈部。交尾后10—15天开始产卵,5月底至6月中旬是产卵盛期。卵多产在离地面30厘米以内的根颈或主干上,  相似文献   

16.
双条杉天牛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条杉天牛是柏类树种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在安徽1a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枝干蛹室内蛰伏越冬。翌年2月中旬后,越冬成虫陆续咬破树皮爬出羽化孔相继交尾、产卵。3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于9月中旬后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成虫陆续羽化,就此蛰伏越冬,该虫不需补充营养,可多次交尾,平均每雌产卵(68.84±32.75)粒,幼虫在寄主皮下取食韧皮部及边材,从而切断寄主输导组织,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枣树病虫害种类较多,6~7月发生的食叶害虫有枣黏虫、枣龟蜡介壳虫和枣叶壁虱,为害枣花和幼果的有枣绮夜蛾,蛀果害虫有桃小食心虫;7月中旬以后,主要病害是枣锈病;8月以后到采收期,主要病虫害是桃小食心虫、枣缩果病、枣锈  相似文献   

18.
<正> 龟蜡蚧是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遍布于各枣产区。据对新郑县8300亩枣园的实地调查。其中有11079株枣树受此虫危害。最为严重的山后马村枣树减产幅度达66%左右。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我们对龟蜡蚧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一、生活史枣树龟蜡蚧在新郑一年发生一代。受精雌虫多在一二年生的枣枝上越冬,翌春开始取食危害,5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盛  相似文献   

19.
金龟子是为害枣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主要为害枣树的根部,成虫在发生季节常群集为害枣树的嫩叶、花及果实,严重影响枣的质量和产量。由于金龟子的种类较多,果农对金龟子的发生规律了解不详,造成防治效果低,危害严重。为做好金龟子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碧蛾蜡蝉行为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系统研究了碧蛾蜡蝉7种重要的行为习性,包括若虫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成虫交配产卵、成虫取食活动、若虫和成虫趋光性。结果表明:碧蛾蜡蝉多在傍晚和凌晨蜕皮,耗时32~108 min不等,蜕皮时腹部不断向前伸直延伸;成虫羽化持续50 min左右完成,日羽化高峰在8:00~12:00及18:00左右;交尾一般在夜晚,弱光下进行,田间不易发现。交尾时有两种姿势,主要是雌虫固着于枝条,雄虫主动展翅求偶,雄虫翅展成30°左右锐角,交配时间长达35~60 min不等,交尾结束时,雄虫会轻微扇动翅;成虫一般在交尾后3~6 d产卵,雌虫产卵昼夜呈"M"型,有两个高峰,分别在20点左右及深夜。产卵时翅闭合,用产卵器在枝条上下划动刻出梭形刻点,每产一粒150~180 s,产完一粒后,向前爬行1~2 mm继续产卵,形成一条产卵刻痕,多条产卵刻痕在茶枝上形成几条平行纵列,每条平均约由23个刻点组成,略突于枝条表皮外;碧蛾蜡蝉成若虫对黑光和紫光两种短波光有明显趋性,对振动敏感;低龄若虫多聚集在嫩叶背面取食,高龄若虫及成虫聚集停栖在寄主植物枝条上,呈"1"字形或两排"1"字形排开取食。研究结果对研究碧蛾蜡蝉发育历期及田间防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