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渭北旱原包括延安、渭南、咸阳、宝鸡和铜川五个地市的二十三个县,历来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当地的粮食丰欠,对全省粮食产量影响极大。1975年全省粮食增产8.6亿斤,本区即占65%;1976年全省减产6.84亿斤,本区就占74%。本区有耕地1600多万亩,其中90%以上是旱地。本区的种植业生产以粮食为主,粮食生产又以小麦为主。本区的小麦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占粮田面积的61.2%。因此,小麦收成的好坏对本区粮食产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本区的小麦单产低而不稳,这对提高本区的粮食作物产量极为不利。澄城县1949—1980年粮食平均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2.
《西北农业学报》1999,8(1):118-118
陕西省农科院合阳旱地农业试验站是由陕西省农科院和陕西省旱地农业研究所共同管理的综合性试验站.该站集中了旱农、土肥、农经、作物栽培、果树、气象、畜牧、植物生理等8个专业的ZO多名研究人员,其中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研究人员Ic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徐福利副研究员任站长,梁连友副研究员为副站长,李立科研究员、高宗研究员、吕殿青研究员为技术顾问.1981年,陕西省政府召开了渭北旱原建设生产会议,提出了把渭北旱原建设成“以小麦为主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以林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么.也”的战略目标.陕西省农科院同年建立了合阳县甘井乡综合农业实验基地.其宗旨是立足合阳甘井,面向渭北旱源.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永红庄大队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全大队600亩小麦,在连续三年刷新历史水平,创小麦高产之后,今年又战胜了旱、虫、风等自然灾害,夺得了平均亩产860斤的更大丰收,比去年小麦亩产757斤每亩增产13.6%,其中有300亩平播小麦,平均亩产在900斤以上。下面就我们的实践体验,谈谈对小麦高产规律中几个问题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区水稻生产,已有二十三年的栽培历史,水稻亩产由低到高,经历了一个“马鞍形”。在一九六六年以前,我区水稻育苗、整地、插秧、栽培形式、施肥、灌水等技术有很大盲目性,缺乏科学性,水稻平均亩产不到六百斤。近十多年来,我们进行了营养土保温半旱育苗,旱耙地旱整平,壮秧早插,缩垄增穴,“三段”施肥,“四段”管水等一系列水稻栽培技术改革,使水稻产量不断提高,全区三十万亩水田,从一九七三年以来,基本上稳定在八百斤以上,一九八○年超过了九百斤。几年来,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六项技术改革:一、育苗方法改湿润育苗为半旱保温育苗壮秧是实现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一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科技》2011,(8):15-15
以抗旱、节水为主要特点的小麦新品种——普冰9946,日前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张正茂研究员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合作选育,已在陕西渭北旱原肥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盖县白果农场,是从1972年开始种冬麦的。三年迈了三大步,19T2年播种43亩,一季上《纲要》,平均亩产420斤;1973年播种84亩,一季过“黄河”,平均亩产638斤,最高地块亩产820斤,1974年,播种441亩小麦,平均亩产733斤。其中第二大队101亩小麦,平均亩产811斤,一季过“长江”;同时出现了一个过“黄河”的山区大队,平均亩产524斤。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红旗大队位于骆马湖畔.过去土质瘠薄,易旱易涝,产量低而不稳.一般年份粮食单产只有百把斤,是全县有名的低产队.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深入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耕作制度的改革,1969年全部实现了“旱改水”.粮食产量从1967年的39万斤提高到51万斤,全年平均亩产从176斤提高到373斤,但水稻平均单产一直徘徊在300斤左右.为了提高水稻产量,我们在广开肥源,大养、大积、大造自然肥料  相似文献   

9.
<正> 一、低产田小麦基本苗、群体动态和壮苗指标旱薄地小麦分蘗少、长势弱、成穗率低,加上缺苗断垄,致使每亩成穗过少,产量低而不稳.亩产100-200斤的丘陵旱地,每亩穗数约为14-15万;亩产260-280斤的旱薄地,约为18-19万;亩产100斤以下的低产田,不过6-7万.因此,适当增加苗数,以主茎成穗为主,并力促壮苗早发,提高  相似文献   

10.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为了探索小麦高产规律,1972年秋播,我们种了60亩小麦丰产试验田。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平均亩产736.7斤的较好收成。其中30亩济南九号亩产661.7斤,10亩蚰包麦亩产771.6斤,20亩毛颖阿夫亩产831.7斤,在毛颖阿夫中有8亩亩产达954.3斤。同时,为今后夺取小麦高产更高产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南京地区小麦亩产千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并研究提高光能利用,增强光合效率,增花保花攻大穗、增粒重及有关营养诊断等高产关键问题,我们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研究。1977—1978年种植的五块小麦高产试验田,块块亩产超千斤,其中有两块田达到1100斤以上。丰产一号田,品种宁7317,1.38亩,亩产1137.9斤;二号田,品种宁  相似文献   

12.
大渡乡位于举水西岸,年平均温度16.4℃,无霜期约240天,常年降雨量1,200多毫米;大部系砂质土壤,棉田习惯为小麦棉花两熟栽培。全乡耕地9,418亩,其中旱地7,636亩。1956年棉田面积5,689亩。去冬今春已有98.5%的农民入社,并有86.7%的农户加入高级社。 本乡种棉历史很久。1950年前都是种“大毛子”、“绿绒茧”等中棉品种,一般年成亩产皮棉30——40斤。自1950年开始引种岱字棉后,产量逐年提高,如51年平均亩产皮棉41.1斤,52年45.1斤,53年53.2斤,54年全部被洪水淹没,55年平均亩产73.1斤,56年获得亩产101.2斤的大丰收,比55年增产37.3%,较全县平均亩产61斤,增产66%。取得了百斤皮棉的光荣称号。这是实现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上第一年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麦茬水稻旱种”和“豫林一号”泡桐良种是我省近年研究成功的两项重要科技成果。“麦茬水稻旱种”,不育苗,不插秧,省工省水。在获嘉、武陟等县近年示范推广面积万亩以上,平均亩产500—1000斤,比  相似文献   

14.
陕西渭北旱原花椒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渭北旱原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与自然资源,但是花椒产量和质量仍旧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影响了当地椒农收入。针对该种情况,有必要对影响渭北旱原花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统计,并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对应的解决对策,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影响渭北旱原花椒产量和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膜小麦栽培技术是一套全新的、综合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小麦生产上的超常技术体系.地膜小麦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规范支持,否则就会出现混乱,为此作者在总结渭北旱原及生态类型相似区的地膜小麦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渭北旱原地膜小麦生产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6.
1985年的水稻施肥研究,是在1983—1984年的试验基础上进行的(见1985年江西农大学报第2期)。1983年早稻广陆矮4号、晚稻杂交水稻汕优2号用氮磷钾混合肥料(1:1:1),亩施40斤的产量最高,双季亩产2082.3斤,施30斤的亩产1902.1斤,施15斤的亩产1740.1斤,不施肥作为对照的亩产1614.9斤。1984年早晚稻用同样品种,施氮磷钾混合肥料  相似文献   

17.
正玉米补充灌溉中包含了节水灌溉、小水细灌、适时灌溉、水肥一体化以及灌溉后管理等一系列关键内容,它能全面改善当前的玉米灌水制度,为地方玉米栽培种植减少生产成本,实现稳产高产。文中将主要围绕澄城县玉米种植为例展开论述,具体探讨当地的玉米补充灌溉既存问题与效益优化提高正确途径。1澄城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基本概况澄城县位于陕西省的渭北旱原东部,其境内呈现北高南低的主要地势,整体来看地形地貌相当复杂,县内海拔高度最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对渭北旱原影响陕229小麦产量形成的播期、密度、施肥量(N、P、油渣)等5项关键性的高产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渭北旱原陕229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之间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省小麦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但是单位面积产量較低。为了迅速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迅速达到粮食作物的四、五、八指标,一方面要抓低产变高产,另一方面要抓高产再高产,才能使粮食生产早日过关。为了探索小麦高产更高产的途径,我們从1958—1963年进行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在这五年中,連續获得了較大面积(40—101亩)亩产609.0—869.7斤的高产水平,平均亩产711.8斤,其中有1—3亩五  相似文献   

20.
<正> 砂姜黑土(俗称黑土上浸地)是我区的主要耕作土壤类型之一,面积达500万亩,由于多种原因,农作物产量往往低而不稳,小麦亩产百斤上下.为了探索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增产规律,我们在黄牛场通过近七年的试验,调查摸索了一些办法,使全场6000亩小麦由原来亩产百斤上下,提高到400斤左右,其中亩产500斤以上的地块达2000余亩,最高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