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重庆独立自主研制开发的中国第一台仿人工模式山区新款插秧机在重庆农交会亮相.据介绍,该插秧机突破传统插秧机模式,不用育秧盘,采取模仿人工插秧模式,相当于4个人同时在田里作业,每小时能完成2~3亩的插秧工作,插秧机总重量仅100kg.  相似文献   

2.
水稻的机械化插秧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不仅减轻了水田作业的劳动力负担,还提升了插秧效率与实际品质,有利于秧苗均匀栽插,便于后期田间管理。针对现阶段水稻插秧机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机械化插秧的规范作业要求,希望驾驶员能够更好的发挥水稻插秧机的优越性能,实现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3.
水稻插秧机的技术调整比较复杂,本文通过水稻插秧机整机性能的调整及插秧株距的调整,能有效的降低人工插秧作业的劳动强,提高作业效率。供水稻插秧机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是水稻插秧机械化。不断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是“十一五”期间全省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响水县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了机插秧技术和东洋PF455S型插秧机,实现了由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向机械化插秧模式的转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水稻种植工作效率,机械插秧机正逐渐取代人工插秧方式,但水稻秧苗补给作业仍依靠人工完成,降低插秧机作业效率。为此,提出一种水稻秧苗轨道式运输车的新模式,采用单轨作业模式,安置于水稻田埂四周,利用电动机为动力来源,一次作业完成田埂至插秧机间的对接运输,从而提高水稻插秧作业的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与成本。本文从国内外角度分析水稻秧苗轨道式运输车的发展趋势,为水稻秧苗运输提供新模式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树周 《农机化研究》2021,43(3):133-136
智能插秧机具有作业效率高、插秧质量高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但传统的智能插秧机在作业工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监控,以便及时处理插秧机出现的故障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PLC的智能插秧机监控系统,完成了监控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通过硬件选型和软件设计,确定了合理可靠的功能模块。该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智能插秧机的工作状态,远程控制智能插秧机作业,可及时对插秧机的故障进行反馈报警,且结构简单、控制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近来发展迅速。其中水稻插秧机的推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手工插秧方式,机器插秧代替人工插秧,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种植效率。但是整体而言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偏低,水稻插秧机在一年两季甚者是一年三季的水稻种植区域运用较多,有些区域推广较慢,出现各地应用不平衡的现象。文章将从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分析推广水稻插秧机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和关健环节,近年来,由于购机补贴的大力实施和省、市、县三级农机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地推动了插秧机在我市的推广,农民使用和购买插秧机的热情已然掀起,在如何加强插秧机的推广力度,如何建立插秧机推广的长效机制等方面,笔者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推广机械化插秧的现实意义实现水稻机械化生产全程的关健在于突破机械化插秧,我们农机部门应充分认识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现实意义。机械化插秧相比人工插秧而言具有劳动强度低,劳动生产效率高,秧苗的抗灾抗害能强,丰…  相似文献   

9.
水稻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我国农机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有利于改变传统人工插秧劳动负担大的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插秧的劳动生产效率。通过分析现阶段水稻插秧机的研究进展与普及情况,说明了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结构与特点以及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素静  高锰 《农机化研究》2021,43(4):234-238
随着自动化技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多功能插秧机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插秧作业,其具有自动插秧、插秧质量高等优点,但存在驶速度慢、插秧效率低等问题。为此,设计研究了基于PLC的多功能插秧机动力系统,对传统插秧机动力系统进行优化。在对插秧机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插秧机动力系统优化方案的设计,并引入液压驱动系统,完成了液压驱动系统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分析。同时,将液压驱动系统与PLC控制相结合,定义系统输入输出信号,完成PLC硬件接线及I/O分配。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验证优化后的多功能插秧机可以完成对动力系统的精准控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和机动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智能插秧机的插秧路径规划,提出了基于数值迭代算法的智能插秧机插秧路径规划的方法。该路径规划系统的主要组成为传感器系统、电动方向盘、档位自动化安装系统和油门自动化安装系统。通过改进人工鱼群算法,包括引入禁忌表和公告牌,改进人工鱼觅食和聚群行为的方法,提高了算法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对路径规划系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算法运行速度快,可以较低成本遍历待插秧区域,能够满足插秧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水稻插秧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农民改变了原始的手工插秧,换做用插秧机进行插秧.使用插秧机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更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可以说,用插秧机来代替人工栽插水稻,是水稻种植史上的一次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农机部门借鉴跨区机收的成功模式,于5月20日首次从江苏省引进200台插秧机在湖北省枝江市等17个县(市)的32个乡、镇进行中稻跨区插秧,这是湖北乃至我国水稻生产机械插秧环节实现跨区作业迈出的可喜一步。据了解,机插水稻旱育秧,一亩秧田,可为100亩大田提供秧苗,人工插秧水播水育,一亩秧田只能提供5亩大田的秧苗。一台插秧机10小时可插30亩,人工一人一天只能插8分田。机插水稻平均亩产616公斤,比手工插秧每亩增产54.5公斤。机插旱育秧每亩成本46.02元,比人工插秧所需的水播水育秧每亩节本40%。湖北省农机专家分析说,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产对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农业经济收入影响很大,传统的水稻生产中,插秧工作多由人工完成,作业效率较低,插秧机械的使用显著提升了水稻插秧的效率,但插秧机的作业质量也需要驾驶员的规范操作、保养与正确维修才能实现。因此,提升驾驶员对插秧机的操作能力是优化水稻插秧作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稻种植机械化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机械抛秧,水直播,旱直播,机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抛秧,手动插秧机插秧,人工插秧等7种水稻种植方案,依据产量,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人工用量,生产资料费,一次性投资等6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对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一般地区,经济落后地区,依据不同的权重,分别得到3个模糊集,据此,对各方案的优劣进行了排序进行了相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水稻机插秧技术逐渐取得历史性进步。当前水稻机插秧技术是通过高性能插秧机对秧苗进行移栽工作,将人工操作转化为机械化操作,改变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其主要包含高性能插秧机的使用、操作,根据栽培要求采取适应其发展的机械化技术以及配套的管理措施等内容。文章对水稻机插秧技术实际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其与农艺相结合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为相关生产部门及技术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湖南农机》2012,(6):29-30
1 插秧机类型及工作原理 水稻插秧机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分为3类:拔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按动力分为2类:人力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现人力插秧机已较少推广.人力插秧机采用间歇插秧方式,插秧动作在机器停歇状态下进行,插秧动作结束后,手拉机器移动一个株距,再次进行插秧动作 ;机动插秧机采用连续插秧方式,在机器行进过程中完成分秧、插秧动作.  相似文献   

18.
插秧质量直接影响水稻产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无法保证插植精度.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有着不同于传统插秧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让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实现全路径无人驾驶.文章介绍了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技术特点和不同的作业模式,并对智能控制半自动高速插秧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谭宗文 《湖南农机》2011,38(9):20-21
为了了解水稻机插秧、人工插秧和人工抛秧3种不同插秧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为推广科学的种植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县农机局通过用3种不同插秧方式在相邻稻田种植相同水稻品种各1亩,进行相同的管理,观察其生长情况,追踪其生长过程,统计数据,同时收割,测各自产量比较分析.最终得到水稻机插秧亩产565.5kg、人工插秧亩产530.1kg、人工抛秧亩产524.1kg,水稻机插秧亩产比人工插秧亩产高出6.68%、比人工抛秧亩产高出7.9%.水稻机插秧亩产最高,应大力鼓励农民联合购置插秧机,推广科学的机械化插秧方式,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水稻机械插秧具有“六省”“两增”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6年起,我区开始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至2008年底,全区推广水稻插秧机达1776台,完成机插秧面积达25万亩。为什么广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发展这么快?除了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水稻插秧机实行重点补贴、广西创出简单、实用的“拌浆育秧”方法外,我区农机部门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中,通过聘请农业、科技、统计等部门的专家组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示范工作小组,对机插秧和人工抛秧进行对比试验,全程跟踪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