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耕地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沈阳市农业土壤的生态环境总体趋于恶化,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阐述沈阳市农业土壤表层生态环境的现状,针对土壤沙化酸化程度严重、肥力下降、重金属及农药污染加剧等问题,提出改善土壤表层生态环境的几点对策,以引发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保证沈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大气降尘与土壤磁化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沈阳市大气降尘与土壤磁化率的关系,对2006年冬季和2007年春、秋两季沈阳市区大气降尘的磁化率进行测定,并与城市表层土壤和郊区耕地土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沈阳市内五区之间降尘和土壤磁化率均有差异;市区大气降尘显著高于城市表层土壤,而城市表层土壤又明显高于郊区耕地土壤,说明城市大气降尘受工业和生活污染较为严重,而城市土壤又受到降尘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施肥方式中,存在基肥施用量大,盲目施肥,氮、磷、钾单一品种化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土壤养分不均衡,影响到农作物增收等现状,借助物联网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选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和基于FFT算法及小波变换的光谱微弱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的变化,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农业土壤养分情况,并智能控制自动施肥执行端施肥。为此,进行了样机试制,并运用于不同的农业土壤,包括褐土、红土、黑土等进行养分监测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农业土壤养分监测及施肥系统可稳定运行,精准施肥,能满足不同农业土壤的精确施肥。本系统可指导科学施肥,提高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减少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4.
采集沈阳市旱田、水田和菜田3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862个,测定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评价全市农田土壤肥力水平,为沈阳市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施肥作业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农机化生产和农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的趋势下,施肥技术的合理应用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施肥的合理性,促进多种肥料的综合利用,该文分析了农业土壤特征及其对肥力的需求,强调了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说明了土壤肥料的常见种类及应用价值,并结合现阶段农业生产特点给出了土壤肥料的施用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文过程和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探究毛乌素沙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选取固定沙丘迎风坡、背风坡和坡顶进行网格化布点,于2019年7月至10月使用土壤温湿度记录仪(TMS)对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进行测定,分析表层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与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均值为21.00%,时空变化总体上具有中等变异性特征.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模式在观测时间上具有较弱的相似性,各日期对之间均具有较低的相关系数.土壤含水量的相对差分平均值(MRD)在-17.24%~18.80%之间,相对差分标准差(SDRD)和时间稳定性指数(ITS)的平均值分别为12.70%和14.20%,表层土壤含水量具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土壤含水量高于平均值的观测点,SDRD与ITS均较低,较高土壤含水量观测点的时间稳定性优于较低土壤含水量观测点.通过土壤含水量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分析判定,观测点77可以较好的代表研究区内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平均水平(决定系数为0.8769).  相似文献   

7.
西南岩溶盆地土壤干容重协同克里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我国云南典型的坝子农业区鹤庆盆地为研究区域,用环刀采集表层(0~10 cm)土壤样品114个,测定土壤干容重和土壤含水率。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普通克里格(OK)方法和协同克里格(OCK)方法,研究坝子农业土壤干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干容重变化范围为0.74~1.60 g/cm3,平均值为1.25 g/cm3。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域土壤干容重呈现南北低,中东部高的格局,土壤类型、质地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土壤干容重和土壤含水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686。Kriging插值分析表明,以土壤含水率为辅助数据,利用OCK法能有效提高土壤干容重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除草剂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造成农业土壤中的污染问题,并且除草剂在土壤中垂直迁移会进一步造成地下水污染。基于此,提出将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热解制备的生物炭用于农业土壤来抑制除草剂在土壤中的迁移。通过吸附动力学试验,证实污泥基生物炭吸附莠去津和麦草畏的反应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包括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反应两个阶段。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确定了吸附机理属于Langmuir模型,依靠疏水性物质通过非共价键的π-π堆积方式进行相互作用,发生单分子层吸附。土柱试验证实了污泥基生物炭可有效抑制莠去津和麦草畏在实际土壤中的迁移,且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种农业保护技术.它是根据现有的环境和地域条件,通过少耕、免耕的方式实现对农业土壤的种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农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与传统的农作方式有着明显的不同,保护性耕作需要对种植密度以及种植技术进行创新,将农机化的配套设施和理念应用其中,确保实现土壤恢复以及农田防...  相似文献   

10.
振动式农业土壤切削挖掘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的耕作、深松、根茎类作物挖掘等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挖掘切削阻力大、耗能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相关学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和途径来改善土壤机具的切削挖掘阻力,振动式土壤切削挖掘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降低阻力的途径。为此,对国内外研究者在振动式农业土壤切削挖掘领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振动式挖掘方式的减阻机理,分别对强迫式和自激式两种振动方式下在农业土壤中典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相关研究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振动挖掘技术在土壤作业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既是重工业城市,也是农业大市,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在介绍沈阳市农业发展现状及农业科技条件的基础上,探讨科技进步在沈阳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沈阳市的实际情况展望今后科技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加快沈阳市的农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后的土壤培肥熟化问题,及近年来因过度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重庆市通过绿肥种植试验示范,结合土壤环境保护和机械化生产技术,创新探索出了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技术。其主要体现为2次机械化作业(抛撒和深松整地)完成传统生产方式中的6个作业环节(灭茬、旋耕、开沟、播种、施肥和盖种)。绿肥机械化轻简生产可减少化肥施用量,节约生产成本,保持和提高耕地质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及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淡水资源短缺背景下,日照市作为滨海城市典型代表,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日照市气象、水资源等条件,针对农田水利发展、土地利用等情况,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日照地区实现农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思路。研究表明:日照市农业人口、耕地分布表现出地域性差异,旱地面积比例较大,蓄水工程相对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合理有效地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水土保持工作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引进,可全面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多功能开发,为滨海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沈阳地区的自然条件及生产实际,论述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从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分、节本增效等方面,分析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市场需求,以及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为提高沈阳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贾荣 《农业工程》2018,8(5):61-62
该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强化雨水综合回用在农业观光园区的应用,增强农业观光园区的雨水调蓄能力,完善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建设,优化农业观光园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划分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水资源和污水处理回用子系统,以缺水程度为主要反馈因子,考虑缺水时人们用水决策偏好,通过各子系统之间的反馈关系,建立了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按趋势发展型方案,咸阳市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和生态用水被挤占,发展缓慢,规划年内缺水程度为9%~35%,为严重缺水;按资源环境保护型方案,生态环境得到良好保护,但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按经济发展型方案,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但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地下水超采严重,缺水情况仍存在,为3%~5%,发展可持续性差;按协调发展型方案,工农业保持13.8%发展速度,污水处理回用量增加,农业灌溉稳步发展,生态环境情况得到改善,缺水程度严重时约为0.4%,表明该方案是咸阳市水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脆弱生态约束下贵州岩溶山区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山多地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条件差、水平低,发展可持续农业既是贵州特殊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兴黔富农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然而贵州岩溶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束缚着该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贵州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分析,归纳为:地形的复杂性、地质环境的特殊性、降水的不均匀性和人为因素等4个方面。从土地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和自然灾害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该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型城市产业优化升级成为必然选择。以东营市为例,通过阐述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意义,分析东营市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最终提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环节、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以及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等建议,以期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生态问题,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膜污染等面源污染问题以及乡镇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等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环境立法、加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等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果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果园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平衡酸碱度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正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水肥竞争、病虫害增加和烂根发病率提高等负效应。快速提升有机质、增厚熟化土壤、利用农业废弃物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将是今后果园覆盖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