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村民小组组长这一特殊的犯罪主体不断涌现,关于村民小组组长的法律地位问题,在司法机关之间存在分歧,这种分歧影响法律适用的定性,也不利于司法实践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可能产生涉检上访、群众集体上访等事件,影响农村的长期稳定。因此,作为法律工作者,应该依据现行的法律规定,对村民小组组长这个特殊的犯罪主体的法律地位进行实践定性。 相似文献
2.
刘兵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14,(20):17-17
一个农家小院里,七八个人正顶着大太阳,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在为村民肖国财扒危房。
肖国财,63岁,常年在外务工,老伴去世多年,一双儿女远在他乡。2013年,老肖的房子被列为危房,但啥时候改造还没定。为多挣些钱贴补家用,少给政府添麻烦,肖国财本着干一天活挣一天钱的原则,天气刚一转暖,就不顾年事已高,踏上南下的火车,落脚到辽宁一个建筑工地,做起外墙保温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浅析村民自治中乡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中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协助关系常常被领导控制关系所替代,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自治管理活动进行干预,使村民委员会行政化,成为其附属机构。作者在本文分析了乡村关系的现状及其成因,并从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制度完善方面提出了改善乡村关系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大量村民流出影响下,流出地村民自治陷入经济基础、组织基础、自治整合和功能失范的困境。总结了流出地村民的自治困境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政治制度。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这种制度的实际执行过程仍存在许多困境。本文以苏北宿迁市后窑村、王套村、吴庄村为例,探讨了经济落后地区村民自治过程中行政化倾向、制度不健全、集体经济薄弱、人才缺失等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基本形式,绥化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村民自治建设中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选举力度不强、不规范,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缺失等多重困难。在逐步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需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素质、自治意识,借鉴其它地区成型经验等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江南乡村居民的空间感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乡村意象,基于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学历进行乡村意象感知差异分析,并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群体的差异进行分析。寻求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意象要素进行合理的保护,保留并挖掘乡村文化特色,树立鲜明的乡村意象,为乡村的开发与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归属。 相似文献
9.
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部分。但当前我国部分乡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积极性不高、受传统观念限制、制度不完善、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权力划分模糊等问题。为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探索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行方向,需要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转变村民和基层干部参与乡村治理的理念,完善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明确村民委员会与村党支部职责。 相似文献
10.
袁正民 《农村.农业.农民》2001,(6):39-39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广大农村的具体实践。然而,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这些难题影响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村民自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这些难题,并对这些难题加以研究,对于推动村民自治这一新生事物不断走向成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中少数群体利益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了村民自治中少数群体利益要加以特别保护的原因,提出了保护村民自治中少数群体利益的措施,以期在制度设计上加强对少数群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与基层政权民主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基层政权民主化发展,也促进了国家整体制度层面上的民主化转型。重点分析了村民自治中的一些现存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村民理事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创新农民自治管理的组织、制度及作用的研究,对村民理事会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的资料,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古城村发展旅游业的必然性方面介绍了古城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对吐鲁番古城村开展旅游业后的文化变迁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着重于从毛驴的参与、语言的变化、宗教、道德问题及村民对高昌佛教文化的认识5个方面分析古城村发展旅游业后民族文化变迁的具体内容,认为旅游业的发展是改变当地村民生存现状的重要途径,扩大旅游业规模是转变村民生产方式的重要形式,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旅游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村民的消费观念适当加以引导,而整个少数民族地区都应该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湘语模韵只有一个层次,而依声母的不同分为三类读音。鱼虞韵可分为两大层次:鱼虞相混型有五类读音,分属同源层与异源层两大层次;鱼虞有别型有两类读音,都属于同源层次,又可细分为前中古层与中古层两个次层次。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近十几年来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的相关文献、著作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的研究分析,认为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完整的保护体系正在形成.谈体系包括保护理论意识体系、资源调查与动态监管体系、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法规体系.最后针对各体系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迷. 相似文献
18.
禹良琴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1):146-148
通过对记录头标区及人工赋值字符位的说明和实例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关注并且能规范著录记录头标区的人工赋值字符位,以此来完善书目数据,促进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
总结了徽州传统乡村聚落形态的基本特征与生成发展模式,揭示了其空间形态的形成演化机制,据此对当前的乡村规划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