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小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夏秋蚕大蚕薄膜覆盖二回育养蚕技术推广进行了试点试验,测试了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并就该项省力养蚕技术要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家蚕全龄每日一回育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养蚕采用全龄每日一回育与普通育的生产成绩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家蚕全龄每日一回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养蚕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养蚕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成为制约养蚕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为此,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省力化养蚕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摸索,经大量的试验证明,全龄采用一日二回育是可行的,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蚕成本,根据小蚕的生理和塑料薄膜覆盖育能保持桑叶新鲜的特点,我们在一日二回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小蚕期( 1~3龄)一日一回育、壮蚕一日二回育试验,进一步提高工效、降低用工成本,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品种贵蚕三号,贵州省蚕科所家蚕研究室提供。1 .2 供试桑品…  相似文献   

5.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5,26(1):48-50
小蚕一日二回育技术介绍湖州市农业局蚕桑站陈兰霞随着农村产业结构变化,大批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养蚕劳力矛盾日益突出。蚕业生产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适应农村形势的发展,养蚕业必须改革传统的每日多回给桑的生产方式。我市从1991年开始研究推广省力化养...  相似文献   

6.
稚蚕每日一回育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去,我县饲育小蚕均采用一日四回(?),这不仅费工费时,而且共育费用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存中国农科院蚕研所(?)仁政副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从1988年春蚕期开始,进行了稚蚕每日一回育的试验示(?)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年来,(?)县西宁乡共有3450张蚕种(其中春蚕485(?),夏蚕201张,秋蚕2774张)推广应用了  相似文献   

7.
稚蚕平面每日二回育的抗病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稚蚕平面每日2回育是在现有的3~4回育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是根据稚蚕个体呼吸量少,对高温多湿和CO_2抵抗力强的生理特性的研究。本试验对蚕在不同饲育回数下的健康性,以及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现汇报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 蚕品种,春苏5×苏6,本校蚕种场提供;CPV、NPV白僵菌,绿僵菌由本校蚕病实验室提供。  相似文献   

8.
随着蚕业各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地促进了蚕丝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农村推广的少回育技术,使蚕茧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生产效率与蚕农的经济效益得以不断的提高.然而,有关原蚕少回育方面的研究报道却相对较少,更没有相关的饲育技术标准.目前的种茧生产中,原蚕饲育普遍采用的还是常规育标准,其饲育用工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对此我们从1999年开始对原蚕少回育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小规模的生产应用,探索原蚕少回育的可行性和少回育的饲育技术标准,以期降低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蚕种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芳 《四川蚕业》2010,38(2):16-17
近年来随着蚕桑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养蚕劳动力逐步减少,传统的小蚕共育饲养模式已不能适应蚕桑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蚕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要求,这就需要传统养蚕业向省力化、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为此,从2007年春季开始分别在冕宁县的沙坝镇、先锋乡、石龙乡、复兴镇、青纳乡各选4户养蚕技术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共育户进行了小蚕帷帐一日二回育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秋季在全县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日益紧缺,传统养蚕化工多,劳动强度大,已不再适应农村的现状,迫切需要研究和推广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为目的的轻型养蚕技术。为了模索大蚕1日3回育饲育技术,制定大蚕1日3回育的标准化技术,更好的指导农村养蚕,1...  相似文献   

11.
原蚕饲养四回育的试验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群 《广东蚕业》2004,38(2):28-29
饲养原蚕历来都是花工多,季节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在当前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要巩固和发展普通蚕种场的原蚕基地,提高蚕种质量,解决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是当务之急。为了节省饲养原蚕的劳动力,我们于2002年春、秋蚕期在原蚕区永和镇永生村和刁坊镇金银村进行饲养原蚕全龄4回育试验,在取得良好结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面上推广,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现将试验和推广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蚕卵期N 注入后 ,当代蛹期进行血液酯酶同工酶电泳 ,发现A区酶带数和活性比对照增强 ,经N 注入后的孵化率随剂量增加而下降 ,孵化出的蚁蚕疏毛率比对照略有提高 ,个体间发育开差增大 ,茧质并未下降 ,出现个别环节畸变蚕.  相似文献   

13.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5,25(3):38-38,55
蒸笼养蚕又叫笼箱密闭养蚕,是根据小蚕喜高温多湿环境和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强的生理特性,结合农村分户养蚕面广、条件差、技术落后、饲养规模小的实际情况实践出的一种简易养蚕方法.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将蚕饲养在专用的蒸笼内,给桑后把蒸笼密闭起来,使桑叶长时间保持新鲜,提高蚕的食桑量和消化量,促进蚕良好地生长发育.实践证明,饲养1~3龄蚕能很好地满足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气象、营养、卫生环境,蚕儿生长快、发育整齐、蚕体健壮、产茧量高、方法简单、省工、省叶、又便于消毒防病,在养蚕分散、饲养规模小的地方尤为适用.现将武胜县蚕业工作者和广大蚕农总结的蒸笼养蚕特点及饲养技术推荐给大家,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钟兴权  郑琳 《蚕学通讯》2009,29(2):14-16
多批次滚动养蚕的实施,增加了年养蚕批次数,批次间不仅时间间隔短,而且还会在夏秋高温多湿气候中养蚕。为了能获得高产,需从现行的蚕品种中筛选出适合多批次养蚕布局需要的蚕品种。通过蚕品种的引进、繁育、饲养、试缫等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宜多批次滚动养蚕布局的蚕品种,即在春2批、夏季、秋1批宜用“两广2号”代替“洞庭×碧波”。  相似文献   

15.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2):23-23,34
夏秋季养蚕有许多不利的因素 ,主要是桑病虫多、蚕病多、苍蝇多、蚕儿中毒多 ,气候变化大 ,稍有疏忽就会减产。养好夏秋蚕 ,要根据各期特点 ,抓住以下几点。1 抓病虫防治 ,保夏秋桑叶优质高产夏秋季病虫危害严重 ,影响养蚕用叶 ,又传染蚕病。所以应及早治、连续治、普遍治、彻底治 ,保证夏秋叶高产优质。2 合理布局 ,适时发种 ,科学用叶 ,采养兼顾以“夏蚕少养 ,秋蚕多养”为原则 ,根据情况 ,夏蚕发种量占全年养蚕量的 1 5%~ 2 0 %为宜 ,以便让桑条充分伸展 ,枝叶茂盛 ,为秋叶增产和下年春叶增产打下基础。夏秋季采桑叶 ,应该采叶与养树…  相似文献   

16.
苏成春 《蚕学通讯》2001,21(1):43-44
蚕种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蚕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兴衰.近年来,在各级党政和蚕业部门的努力下,我市蚕种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促使我市蚕种质量进一步提高,增强竞争能力,笔者认为,应采取一种新的蚕种价格机制,把价格同质量联系起来,真正做到优种优价,从根本上刺激蚕种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引导其加大对蚕种质量的投入.  相似文献   

17.
陈普照 《广东蚕业》2006,40(3):18-21
近年来,蚕桑生产持续发展。据预测,今年全国桑蚕茧发种量超过1800万张,总产量可望超过65万吨,增幅8~10%。由于蚕茧价格持续看好,极大地激发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但由于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较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发生农药中毒。本对饲养秋蚕提几点建议,以促进抓好秋蚕生产,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8.
Healthy mature dogs were given digoxin orally at the same dose once a day (SID) or divided (BID) at 12-hour intervals.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digoxin were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 When the drug was given SID, peak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than, but lowest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different than, those obtained when the drug was given BID. Thus, average blood concentration throughout 24 hours was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5) greater when digoxin was given SID than when given BID. This suggested a reduced rate of clearance and an increased risk for toxicosis for digoxin when given SID versus BID. Peaks of digoxin blood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r when the drug was given BID rather than SID; however, we do not know whether the smaller fluctuations can be translated into greater efficacy and/or less toxicity. Unless those questions are answered, we recommend that digoxin be administered BID to mature dogs.  相似文献   

19.
薛志成 《蚕学通讯》2003,23(4):28-29
每年 4月下旬至 1 0月下旬 ,是冬暖式大棚菜生产的淡季 ,却是养蚕的高效期 ,大棚养蚕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试验成功的一项养蚕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大棚的利用率和整体效益 ,而且与室内养蚕相比 ,节省投资 ,控温灵活 ,消毒方便 ,并能使种菜与养蚕形成良性互动 ,是一项有推广价值的新技术。大棚养蚕在消毒方面与室内养蚕完全一样 ,给桑标准、药物使用也完全相同 ,以下所述是不同之处。1 造设蚕床所谓蚕床就是在大棚内地面堆起的高畦 ,再加铺地膜。床高 1 0~ 1 5cm ,宽 1 .3m ,床间走道4 0~ 50cm。整平床面后铺 90cm宽的地膜两幅 ,中间接头…  相似文献   

20.
孙书静 《蚕学通讯》2005,25(2):42-42
针对秋季气候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秋蚕稳产高产. 1 把好消毒关 在夏蚕饲养结束后,首先进行蚕后消毒,即用2%的福尔马林液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澄清液将蚕室蚕具先消一次毒后再搬出去清洗,晒干.养蚕前又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然后用硫磺柏桠熏烟一次,最后开放门窗,准备养蚕.上一季养蚕的大蚕室和上蔟室不能用来养下一季的小蚕.在饲养中要做到蚕期继续消毒,坚持每天用漂白粉防僵粉或新鲜石灰进行蚕体蚕座消毒,如发现病蚕应及时隔离淘汰,除沙时,对死蚕和淘汰的病、弱蚕必须投入石灰缸中集中深埋.除沙后坚持换鞋进出贮桑室,坚持洗手给桑等卫生制度,隔离病源防止蚕病传播蔓延.小蚕期坚持用含有效氯0.3%的漂白粉液进行擦洗桑叶,稍干后再喂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