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单,复式移虫育王对王台接受率和蜂王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复2各步同形式移虫育王的王台接受率和蜂王初生重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单式移虫的王台接受率(58.11%)与复式移虫的王台接受率(62.67%)差异不显著(P>0.05);(2)单式移虫育出的蜂王初生重(X=235.96mg)与复式移虫育出的蜂王初生重(X=241.57mg)差异不显著(P>0.05),据此,我们认为培育蜂王应采用单式移虫以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2.
从王台接受率、育出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三个方面对采用塑料台基取代蜂蜡台基育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显示:(1)塑料台基的王台接受率(79.55%)比蜂蜡台基的(93.52%)低,差异极显著(P<0.01);(2)塑料台基育出王的初生重(X=223.23mg)与蜂蜡的(X=221.27mg)差异不显著(P>0.05);(3)塑料台基育出王的卵小管数(X=268.8205条)与蜂蜡的(X=269.3333)差异不显著(P>0.05).据此,我们认为塑料台基可取代蜂蜡台基培育蜂王.  相似文献   

3.
从王台接受率,育出王的初生重和卵小管数三个方面对采用塑料台基取代蜂蜡台基育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显示:(1)塑料台基的王台接受率(79.55%)比蜂蜡台基的(93.52%)低,差异极显著(P<0.01);(2)塑料台基育出王的初生重(X=223.23mg)与蜂蜡的(X=221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4.
以意大利蜜蜂为试材,分别在春季与秋季对单式移虫育王法、复式移虫育王法和免移虫育王法的王台接受率和蜂王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免移虫育王法的王台接受率(72.62%)极显著地低于单式移虫育王法和复式移虫育王法,但蜂王质量优于单式移虫育王法和复式移虫育王法培育的蜂王;单式移虫育王法和复式移虫育王法在春季培育蜂王的质量高于秋季培育的蜂王,而免移虫育王法在春季和秋季培育的蜂王质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免移虫育王和人工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质量,明确幼虫信息素中的甲基棕榈酸酯(methyl palmitate,MP)和甲基亚油酸酯(methyl linoleate,ML)在育王过程中能否提高蜂王质量。【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选择蜂群群势、蜂王年龄、子脾面积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蜂群3群作为哺育群,群势均为5框,采用郎氏标准蜂箱饲养。另选择一群健康、蜂王产卵性能好的蜂群作为母群。免移虫育王和人工育王的比较过程中,每个哺育群中每种育王方式至少育王3次。幼虫信息素试验过程中,每个哺育群每种信息素至少采用人工育王法育王3次。试验期间,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提高工蜂哺育积极性。利用自主研制的塑料免移虫育王生产器进行免移虫育王,人工移虫育王则采用自制的蜡质王台。测定育王过程中的幼虫接受率和蜂王出房率,待蜂王出房后测定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将蜂王的单侧卵巢制成石蜡切片进行卵巢管计数,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蜂王腹部的卵黄原蛋白基因(Vitellogenin,Vg)和转铁蛋白基因(Transferrin,Trf)表达量,从而比较蜂王的质量。为了研究中蜂幼虫信息素中MP和ML在人工育王中使用能否提高蜂王的质量,采用人工移虫育王,在幼虫60—63 h的王台内分别注射1 µL MP和ML(浓度梯度为0、0.1%、1.0%、10.0%),同样测定蜂王初生重、胸重、胸宽和卵巢管数以及其腹部Vg和Trf表达量等指标。【结果】免移虫育王的幼虫接受率为40.87%,蜂王出房率38.52%;人工移虫育王的幼虫接受率为74.38%,蜂王出房率69.13%。显然工蜂对于人工移虫育王中的蜡质王台更易于接受。免移虫育王培育的蜂王在初生重、胸重、胸宽、单侧卵巢管数和Trf表达量等与人工移虫育王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值也较接近,但蜂王腹部Vg表达量显著高于人工移虫育王(P<0.05)。在人工移虫育王蜂王幼虫60—63 h时加入MP(或ML),不同浓度的MP对蜂王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0.1% ML对蜂王质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1.0% ML显著降低蜂王初生重、胸重及其腹部Vg的表达(P<0.05),对卵巢管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10.0% ML显著降低蜂王的各项指标(P<0.05)。MP和ML对蜂王Trf表达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免移虫育王与人工移虫育王相比,王台接受率显著偏低(P<0.05),蜂王腹部的Vg表达量增加,但在蜂王初生重、胸部指标、单侧卵巢管数量及Trf表达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MP和ML在人工移虫育王过程中的应用并不能达到提高蜂王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209.1mg)分别提高38.7、31.0、27.6mg,差异均极显著(P<0.01).ZR512处理后,中华蜜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10mg,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74mg.ZR512处理蜂王幼虫,对蜜蜂蜂王初生重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在养蜂生产上培育优质蜂王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蜜蜂蜂王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有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的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重9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用初配体重分别为56.8、70.16、84.28kg的雅南小母猪各6头,在怀孕0-80天、81天至分娩分别定量采食1.13、1.61、2.09公斤/头·日和1.57、2.24、2.91公斤/头·日来研究孕期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器官重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母体营养水平对初生仔猪心、脑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肝、肾、脾有显著影响(P<0.05),胎儿肾、脾生长发育对母体营养水平变化最敏感,肝中等,脑、心不过感;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受母体营养水平影响(P<0.05);葡萄糖则不受影响(P>0.05);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与母体蛋白摄入量呈二次曲线相关,其方程分别为:Y=-1514.745+2452.477X1-838.663X12(P<0.001)Y=-12889.48+30433.77X2-17590.95X22(P<0.05)(Y为母体蛋白摄入量:克/头·日;X1、X2分别为初生仔猪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含量:mg/100ml);初生仔猪猪血清清蛋白含量可以作为确定孕期母体蛋白需要量的标识;初生长雅仔猪血清葡萄糖、清蛋白、总蛋白含量分别为71.72mg/100?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ApismeliferaL.)采用1和2日龄工蜂幼虫产浆的王台接受率和不同时间取浆浆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日龄工蜂幼虫的王台接受率(80.67%)极显著高于1日龄(49.33%)(P<0.01);(2)1和2日龄幼虫产浆的台平均产浆量最高峰分别在各自移虫后第84h和第72h,浆量较高时段分别在移虫后第78—90h和第68—78h.2个日龄幼虫产浆最高浆量之间及浆量较高时段的浆量均无显著差异,但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的比1日龄幼虫的提前12h达到台平均产浆量高峰和浆量较高时段.(3)采用2日龄幼虫产浆其总产浆量可比采用1日龄的增加56%.通过试验认为,西方蜜蜂产浆采用2日龄幼虫,并在移虫后第66—78h内取浆最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蜜蜂蜂王的质量是影响蜂群生产的首要因素。旨在探究蜜蜂王台产卵育王技术培育蜂王的质量(生产力和免疫能力等),以期为如何提高蜂王质量和促进蜂群生产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为试验对象,控制F1蜂王在王台产卵育王器中直接产卵,待产卵后转移至育王条,并放入继箱育王区中进行培育F2蜂王,为培育王台产卵组F2蜂王;对照组为人工移虫育王方式,即利用移虫针移取2日龄工蜂巢房幼虫至王台进行育王,培育对照组F2蜂王。通过测定分析F2蜂王个体形态、卵巢数量,以及分析两种育王方式培育F2蜂王Jhamt,Hex110,Defensin1和CYP9Q1 4种基因的相对表达丰度,以科学评估培育蜂王质量水平。【结果】王台产卵组蜂王接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王台产卵组蜂王的初生重、前翅长与后翅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蜂王(P<0.05);王台产卵组蜂王的右侧卵巢管数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与蜂王发育和免疫相关基因(Jhamt,Hex110,Defensin1)在王台产卵组蜂王体内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蜂王,而与解毒相关的蜂王发育和免疫相...  相似文献   

11.
王丽  王红芳  胥保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1):4231-4238
【目的】研究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蜂王与工蜂幼虫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合成与代谢的差异,为探索DNA甲基化与蜜蜂级型分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890只1日龄雌性蜂幼虫,分别来自5群姐妹蜂王群。其中445只进行人工育王(89只/群);剩余445只培育成工蜂(89只/群)。取3、4、5日龄蜂王和工蜂幼虫,测定其体内SAM合成与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和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蜂王幼虫SAM含量随日龄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工蜂幼虫SAM含量随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蜂王幼虫SAMS基因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梯度下降的趋势(P0.01),而工蜂幼虫SAMS表达随日龄变化不显著(P0.05);3日龄与4日龄时,蜂王幼虫SAMS表达量显著高于工蜂(P0.05),5日龄时,工蜂幼虫SAMS表达量显著高于蜂王(P0.05)。Dnmt1a与Dnmt3表达在两级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蜂王幼虫Dnmt1a表达随日龄增加无显著变化(P0.05),但其酶活性呈下降趋势(P0.05);工蜂幼虫Dnmt1a表达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其酶活性呈上升趋势(P0.01),其中3日龄与4日龄时,蜂王幼虫Dnmt1酶活性显著高于工蜂幼虫(P0.05),而5日龄时,工蜂幼虫Dnmt1酶活性显著高于蜂王幼虫(P0.05)。蜂王Dnmt3表达量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工蜂幼虫Dnmt3表达随日龄增加变化不显著(P0.05);蜂王幼虫Dnmt3酶活性随日龄变化不显著(P0.05),工蜂幼虫Dnmt3酶活性随日龄变化显著(P0.05),但蜂王幼虫Dnmt3酶活性在3、4、5日龄均显著高于工蜂幼虫(P0.01)。【结论】3—5日龄意大利蜜蜂蜂王幼虫与工蜂幼虫体内活性甲基供体SAM的合成与代谢存在差异。在4日龄之前,蜂王幼虫SAM的合成比工蜂活跃,4日龄之后,工蜂幼虫的SAM合成与蜂王幼虫相近;在4日龄之前,SAM参与DNA维持甲基化的代谢过程,蜂王幼虫比工蜂活跃,4日龄之后,工蜂幼虫比蜂王幼虫活跃;在3—5日龄,SAM参与DNA从头甲基化的代谢活性,蜂王幼虫始终不低于工蜂幼虫。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蜜蜂受精卵和封盖王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2、33、34、35、36℃下观察,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8、3.40、3.00、2.81、2.74d.35、36℃下蜜蜂受精卵的发育历期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温度条件下发育历期差异均极显著(P<0.01);蜂王封盖期分别为8.80、8.19、7.93、7.04、7.08d,除35、36℃下蜂王封盖期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余各温度下的封盖期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蜂王在37℃下发育,封盖期比35℃延长11h,差异极显著(P<0.01).封盖期在32-36℃之间,蜂王初生重为226.7-228.5mg,各温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温度升高到37℃时,蜂王的初生重(205.2mg)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13.
蜜蜂(Apis mellifera L.)幼虫级型分化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蜜蜂(Apis mellifera L.)蜂王与工蜂级型分化期的蛋白质组进行比较,以探明蜂王和工蜂在级型分化时期蛋白质表达调控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双向电泳建立蜂王和工蜂级型分化期蛋白质组表达 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表达的数量、表达量、等电点和分子量等信息,然后进行比较蛋白质组研究。【结果】在幼虫3日龄,蜂王表达288个蛋白质,工蜂表达259个蛋白质,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为156个,其中25个蛋白质在蜂王中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34个蛋白质工蜂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和工蜂的特异蛋白质分别为132个和103个;到幼虫5日龄时,蜂王表达274个蛋白质,工蜂为236个,这2种级型蜂共有蛋白质点为95个,其中蜂王1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26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特异蛋白质点为179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141个;到蛹11日龄时,蜂王蛋白质组有311个蛋白质点,而工蜂则有278个蛋白质点,2种蜂共有蛋白质点为194个,其中蜂王4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工蜂,工蜂35个蛋白质的表达量显著大于(P<0.05)蜂王,而蜂王的特异蛋白质点为117个,工蜂特异蛋白质点为84个。【结论】在蜜蜂3日龄、5日龄、11日龄时,蜂王和工蜂的蛋白质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蜂王表达的蛋白质总数和特有蛋白质数都较工蜂多,说明蜂王幼虫的基因表达和代谢比工蜂幼虫更加旺盛。2种级型蜂发育中所表达的共有蛋白质可能是它们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质,但级型间部分共有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3个日龄中蜂王和工蜂中所表达的特异蛋白质表明在级型分化中,不同级型需要不同的蛋白质来调节各自的发育。这些特异蛋白质是否是级型发育相关的功能蛋白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王台数量对育出蜂王的影响,利用复式移虫法培育出两批蜂王进行蜂王外部形态和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王台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对蜂王的外部形态和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二倍体雄蜂并进行人工培育,测定其形态指标,明确中华蜜蜂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复式移虫方法培育中华蜜蜂蜂王,待蜂王性成熟时进行CO2麻醉处理后放回原群,用糖水进行奖励饲喂。蜂王产下大量未受精卵,待雄蜂出房后采用颜料进行标记。雄蜂性成熟后,利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使蜂王与本群子代雄蜂进行母子回交(多雄交配)。控制蜂王产卵,将工蜂巢房中刚孵化的幼虫移至恒温恒湿培养箱(相对湿度:95%;温度:35℃)中进行人工培育。幼虫前3日龄食物配制为:蜂王浆90%,无菌水10%;第4-6日龄食物成分比例为:蜂王浆50%,葡萄糖6%,果糖6%,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7%;从第7日龄起食物比例为:蜂王浆43%,葡萄糖9%,果糖9%,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8%,直到幼虫进入排便期为止。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人工培育和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雄蜂进行倍性鉴定,并对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单倍雄蜂和二倍体雄蜂进行形态指标测定比较。【结果】室内人工培育的中华蜜蜂总羽化率偏低,平均为36%,其中26.9%为雄蜂;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雄蜂倍性发现人工培育的雄蜂92%为二倍体,蜂群工蜂巢房中出房的雄蜂82%为二倍体雄蜂;形态指标测定显示,二倍体雄蜂的初生重与生殖器官重分别为99.78和6.05 mg,均比单倍体雄蜂(分别为105.64和7.02 mg)显著偏小,而前翅长、前翅宽、翅钩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中华蜜蜂近亲交配的蜂群会产生二倍体雄蜂,部分二倍体雄蜂可在蜂群中发育至成蜂出房,其形态指标与单倍体雄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蜂王浆中的方法,研究ZR512对蜂王发育的调控作用.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三种处理蜂王的未封盖幼虫期,中华蜜蜂分别为123.3、126.7、123.5h,分别比对照组(114.4h)延长9.0、12.3、9.1h,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意大利蜜蜂分别为116.0、115.0、115.0h,分别比对照组(111.3h)延长4.7、3.7、3.7h,差异极显著(P<0.01).蜂王幼虫封盖后的发育期,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分别为162.6—164.9h和177.2—180.4h,各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ZR512能够显著延长蜜蜂蜂王的幼虫取食期,促使蜂王在胚后发育阶段的超常发育.这是ZR512促进蜂王初生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幼虫期施加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蜂王封盖期的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产浆框上哺育蜂的分布、蜂王浆产量、幼虫接受率等方面研究产浆框两侧不同巢脾的排列对产浆的影响,试验证明:在蜜粉源比较丰富、群势较强的条件下生产蜂王浆,产浆框两侧排列任何巢脾,对产浆框上哺育蜂的分布和幼虫接受率都基本无影响;产浆框两侧分别排列大幼虫脾、封盖子脾、蜜脾,粉脾、空脾,产浆量差异不显著(P>0.05);浆框两侧分别排列3种子脾,产浆量差异不显著(P>O.05),因此。在产浆过程中不必调整产浆框两侧巢脾,这对指导蜂王浆生产中产浆群的管理,以及人工育王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