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硫酸钾镁肥对小白菜、茶叶、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施川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硫酸钟镁肥对小白菜、茶叶、西瓜的产量、品质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钟肥都能增加产垦,提高品质。施硫酸钾镁与施硫酸钾或氯化钾相比,小白菜产量提高3.81%和9.88%,茶叶产量提高8.75%和3.81%;小白菜NO3^-含量降低180.7mg/kg和52.5mg/kg;茶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0.30%和0.27%,茶多酚含量减少0.90%和3.63%,咖啡碱含量增加0.31%和0.19%;西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07%和0.57%,Vc含量提高8.84%和7.35%。施用硫酸钾镁比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每公顷增加经济效益733~4041元。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在草莓上安全施用氯吡脲的参考临界浓度及其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氯吡脲处理,以草莓中氯吡脲残留量、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为指标筛选氯吡脲使用的最佳质量浓度。实验首先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检测草莓中氯吡脲残留的方法;再通过田间试验以甜查理草莓为试验对象,设置9个不同浓度的氯吡脲处理,在草莓成熟期检测并分析氯吡脲对草莓安全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吡脲施药浓度与残留量呈正相关,40.0 mg/L为氯吡脲影响草莓质量安全的参考临界浓度;草莓单果质量和固酸比与氯吡脲施药浓度无明显线性关系;5.0 mg/L氯吡脲处理下的草莓单果质量最大为17.7 g,固酸比最高为12.7。综合评估了氯吡脲对草莓安全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了氯吡脲在甜查理草莓上使用的最佳质量浓度为5.0 mg/L,在盛花期后7d喷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检测水溶性肥料中8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氯吡脲、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和赤霉素)。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下扫描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和氯吡脲,负离子模式下扫描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和赤霉素。在3个添加水平下,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1.7%~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1.5%~7.5%;胺鲜酯、甜菜碱、矮壮素、阿维菌素、氯吡脲、4-硝基苯酚钠和5-硝基愈创木酚钠的检出限均为2 mg/kg,萘乙酸钠的检出限为2.5 mg/kg,2-硝基苯酚钠和赤霉素的检出限为20 mg/kg。本方法简便、快速、安全,重现性良好,可用于水溶性肥料样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硅、硫、锌、锰肥配施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探讨了水稻在常规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硅、硫、锌、锰肥对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施硅、硫、锌、锰肥对大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有一定的改善,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每公顷配施Si61.1~122.2kg、S30~45kg、Zn3.4kg、Mn4.0kg用量组合效果较佳,硫锌锰、硅锌锰、硅硫锌配施好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5.
杨梅的需钾特性及施钾对杨梅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钾对杨梅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仅次于微量元素硼。杨梅对N:P2O5:K2O的需要比例分别为1:0.5:2.69。浙江省杨梅主产区土壤(0-20cm)的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1-2.41g/kg和83-121mg/kg。施钾能显著提高杨梅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株产50kg果实的杨梅树以施用1.0~1.5kg氯化钾并配施50g硼砂的效果较好,杨梅进行叶面施钾时以喷施0.5%KCl或0.5%磷酸二氢钾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沙田柚为对镁敏感作物。由于忽视施用镁肥,在生产上较容易观察到沙田柚叶片缺镁症状。研究了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不同用量钾镁肥对沙田柚叶片营养、柚果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镁可明显减轻沙田柚叶片的缺镁症状,提高叶片镁素营养;在土壤有效钾含量中等,有效镁含量缺乏的情况下,施用钾肥(K2O)340.2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22.5及45.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2%~18.7%,种植效益提高0.4%~24.7%;施用钾肥(K2O)453.6kg/hm^2基础上配施镁肥(Mg)45.0、81.0及117.0kg/hm^2,果实产量提高11.2%~31.7%,种植效益提高11.7%~39.4%,同时柚果品质得到改善。在施用钾肥(K2O)340.2、453.6kg/hm^2的基础上,推荐镁肥适宜配施用量分别以(Mg)45.0、117.0kg/hm^2 为宜。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表明圆叶决明经不同浓度多效唑 (MET或PP3 3 3 )处理后其茎、叶和果荚外观发生变化 ,植株营养生长受抑 ,而适宜多效唑浓度有利于提高其有效分枝数和有效结荚数。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浓度的变化规律为“CPI86 134”对照 <5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10 0mg/kg浓度处理 ,而“CPI92 985”对照 <10 0mg/kg浓度处理 <4 0 0mg/kg浓度处理 <2 0 0mg/kg浓度处理 ,光合速率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一致。掌握最佳喷施时间和浓度是提高圆叶决明种子产量及品质、缩短收种时间和降低收种成本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幼果期氯吡脲浸果对‘贵长’猕猴桃质量安全的影响,本研究于‘贵长’猕猴桃花后25 d进行3种浓度(5、10和20 mg/L)的氯吡脲浸果处理,果实成熟采摘后进行货架期试验和相关品质指标及氯吡脲残留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比对照组单果重提高了35.4%~42.1%、果实纵径增大了6.9%~13.6%、果实横径增大了9.0%~14.5%、单果重/果实纵径提高了16.5%~24.4%、单果重/果实横径提高了18.6%~27.5%,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果形指数和果实形状无明显差异;处理组比对照组果实硬度小、后熟变软快,而且处理浓度越高,后熟变软越快,至货架期试验的第12 d,处理组和对照组均已后熟变软,达到可食用状态;果实后熟变软后,处理组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较对照组高,而可滴定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果实成熟采摘时,各处理组均有氯吡脲残留检出,但不超标,且主要残留于果皮中;综合考虑使用效果、品质影响、残留水平等因素,‘贵长’猕猴桃氯吡脲处理浓度以10 mg/L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生产中氯吡脲科学使用和残留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锌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研究了氮、磷、钾、锌肥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锌的增产效果为氮〉锌〉钾〉磷。氮与磷、钾、锌配施有利于小白菜增产和品质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小白菜高产、优质施肥方案为每千克土施N0.26g、P2O5 0.11g、K2O 0.42g、Zn0.017g,目标产量790.7g/盆FW,鲜小白菜中含锌81.9mg/kg,可溶性糖1.63%,Vc117.9mg/kg,硝酸盐809.5mg/kg。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探讨了水稻在常规施用氮、磷肥基础上,配施硅、硫、锌、锰肥对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施硅、硫、锌、锰肥对大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有一定的改善,并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以每公顷配施Si61 1~122 2kg、S30~45kg、Zn3 4kg、Mn4 0kg用量组合效果较佳,硫锌锰、硅锌锰、硅硫锌配施好于其它组合。  相似文献   

11.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l和16.2:l。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2.
氮肥与多效唑对冬小麦叶片生理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解决冬小麦拔节期培育壮苗、后期抗倒伏能力以及追施氮肥导致营养生长过旺之间的矛盾,达到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目的。采用二因素交叉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多效唑对小麦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氮肥与多效唑配合施用不仅提高了小麦的叶面积,显著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同时也增强了冬小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了冬小麦的抗逆性。石灰性褐土上冬小麦拔节期氮肥与多效唑的推荐用量分别为N 104.2~156.3 kg/hm2和1.13~1.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硫酸镁锌硼对甜菜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阿勒泰地区由于常年种植喜硼、镁、锌作物如甜菜、玉米、油葵等,土壤含硼、锌、镁元素极度不均,耕层(0~20cm)有效硼含量为0.02~6.75mg/kg,平均0.54mg/kg,有效锌含量为0.22—2.0mg/kg,平均0.65mg/kg,代换性镁含量为0%~0.0354%,平均0.011%。目前土壤严重缺硼面积占50.75%,严重缺锌面积占62.59%,严重缺镁面积占42.1%,特别是甜菜种植区缺硼、镁、锌现象较为普遍,已经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氯和钾营养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在四川中性紫色土上研究烤烟的氯钾营养及其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氯量80-240mgCl/kg土,可提高烟叶的光合强度,增强POD、PPO、SOD、NR等抗逆酶的活性,增大叶面积。烟叶含氯量随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烤烟烟叶产量比对照提高5.5-21.5%。以烟叶含氯1%,K2O/Cl比4为标准确定的该地区烤烟耐氯临界值为139-165mgCl/kg土(土壤水溶性氯),可使烟叶中糖和烟碱含量和比例协调。从烤烟营养和品质看,植烟土壤含氯(水溶性氯)以不超过160mg/kg土为宜。试验还表明施氯促进了烤烟对氯、钾的吸收,提高烟叶水溶性总糖含量,但不利于烟株对磷的吸收。因此合理配置烤烟氮、磷、钾、氯的比例对烤烟品质至关重要。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在中性紫色土植烟区,以部分氯化钾代替硫酸钾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硒钴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中粗蛋白、淀粉及硒、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硒或单施钴均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硒钴配施中,以低浓度(2 mg/kg)钴与低浓度(0.5mg/kg)硒配施处理对产量促进作用最明显,提高了29.7%.单施硒、低浓度的钴或低浓度的钴与硒配施及高浓度的钴与中低浓度的硒配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籽粒中粗蛋白含量.中浓度的硒与中低浓度的钴配施,对籽粒中淀粉含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硒处理与低浓度的钴处理配施促进作用最明显,比对照提高了27.5%.说明中低浓度的硒钴配施可作为改善冬小麦籽粒品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单施Se和单施Co及Se、Co配施均可提高小麦籽粒中的Co含量.单施Se,籽粒中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单施钴时,低浓度的钴有利于籽粒中硒含量的提高,而高浓度的钴则降低了籽粒中硒的含量.硒钴配施处理中,低浓度的钴与各浓度的硒处理均有利于籽粒中硒的积累,中高浓度的钴与中低浓度的硒配施能提高籽粒中硒的含量,以Co3Se2(Co浓度4 mg/kg,Se浓度0.5mg/kg)提高最多,达0.274 mg/kg,比对照提高了238.27%,而高浓度的硒钴配施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对小麦产量、蛋白质、淀粉及硒含量的影响,建议最佳硒钴配施应该是Co2Se3,即Co浓度2mg/kg和Se浓度1 mg/kg配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川麦冬生产上存在多效唑滥用现象,长期过量施用多效唑会造成土壤酸化、有效养分淋湿,降低川麦冬产量及品质,不利于川麦冬出口。本研究旨在找到合理的氮、磷、钾肥配比,以期减少多效唑的施用量。【方法】田间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 (2、1、0、–1、–2水平)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氮肥5个水平分别为3200、2500、1800、1100、400 kg/hm2;磷肥5个水平4100、3100、2100、1100、100 kg/hm2;钾肥5个水平分别为1760、1333、907、480、53 kg/hm2;多效唑用量分别为150、112.5、75、37.5、0 kg/hm2共36个处理。于收获期调查了川麦冬根、茎、叶生长状况,块根产量及折干率、根冠比。【结果】试验因素对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叶鲜重、叶干重、叶长、根冠比有显著影响,对叶片数、叶宽、分蘖数、须根数、须根长、块根数及折干率无显著影响。随氮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叶长、叶鲜重、叶干重、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均降低。随磷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叶干重先增加后降低、根冠比先降低后升高。随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叶鲜重、叶干重增加,块根鲜重先降低后增加,根冠比 (干) 降低。随多效唑施用水平的增加,叶长、叶鲜重、叶干重、块根鲜重、块根干重均降低。在影响地上部生长的因素中,多效唑贡献率最高,在影响产量的因素中,氮肥贡献率最高。【结论】通过肥料的合理配施,可保证川麦冬产量,多效唑的施用量较川麦冬生产中用量降低41%。川麦冬产量大于3100 kg/hm2的肥料用量为尿素799~1051 kg/hm2、过磷酸钙1904~2296 kg/hm2、硫酸钾823.31~900.69 kg/hm2,其多效唑用量为44.25~58.88 kg/hm2。  相似文献   

17.
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大小及周转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分析不同森林植被下有机碳的分解动态和土壤碳库各组分大小、周转时间。结果表明:土壤样品培养90天,CO2累计释放量表层大致为1723~5065mg/kg、下层大致为178~642mg/kg。分解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快,后期慢,表层明显大于下层。大小顺序为:冷杉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针叶林。在不同植被下的表层和下层土壤中,活性碳占总有机碳的0.54%~1.67%,0.45%~5.48%.平均驻留时间为11~56天、60~88天;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3.0%~63.3%,33.2%~72.2%,平均驻留时间为4~70年、24~161年;惰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35.5%~75.5%.26.0%~65.%。表层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碳、缓效性碳和惰效性碳含量都明显大于下层。凋落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决定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含量,土壤的粘粒含量等性质主要决定惰效性碳库含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田间试验研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对生姜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施钾的增产幅度,杨集点狮子头姜为32.3%和33.3%,平均增产33.8%;牛庄柴姜增产32.8%和42.0%,平均增产35.6%;农场试验施钾增产37.8%~41.2%,平均增产率高达39.7%。钾氮配施能有效提高生姜块茎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生姜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大幅度增加生姜产值,每公顷增收12155~13082元,施用钾肥的产投比高达34.9∶1和16.2∶1。当前生产水平下,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钾肥的适宜施用量为K2O 260~300kg/hm2,氮肥适宜用量为N 300kg/hm0左右。  相似文献   

19.
生物有机肥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促进生姜植株的生长,使茎秆变粗,分枝数增多,茎叶生长量提高,产量增加。同等养分的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生姜植株的茎粗、分枝数分别比纯施化肥处理增加13.6%和18.58%,茎、叶鲜重分别增加16.67%和32.52%,产量提高23.46%;等养分的普通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生姜长势也优于纯化肥处理,虽然其产量达60192kg/hm^2,较纯施化肥增加12.63%,但却比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生姜产量低8.77%。不仅如此,生物有机肥还可显著改善生姜品质,提高根茎干物质和挥发油等的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20.
有机-无机复混肥在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上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茄果类蔬菜为供试材料,探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显著提高日光温室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黄瓜、辣椒、西红柿三种蔬菜产量分别较不施化肥对照提高16.44%、17.23%和21.54%,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111mg/kg、213mg/kg和223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