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柳生物再生网障在乌兰布和沙区的推广应用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黄柳生物再生网障栽培试验的总结,得出一整套适合乌兰布和沙区防沙治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治理高大流动沙丘技术介绍植物再生沙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治沙实践中高大流动沙丘固定难、防治成效不佳等问题,我们在借鉴外地机械沙障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利用踏郎(杨柴)、黄柳等沙生植物具有再生能力的生物学特性,在科尔沁沙地巴林右旗巴彦尔灯流动沙地进行治沙试验。采取深埋、踏实、截梢等措施,促使沙障成?..  相似文献   

3.
活立式沙障是内蒙古集通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在浑善达克沙地内的集通铁路沿线,大面积实施的一种有效的治理沙害的工程措施。经过十多年的试验栽植,其防沙治沙的功能和效益都非常高,也为当地的治沙绿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总结活立式沙障治理沙漠的效果后,详细地阐述了活立式沙障栽培的实用技术,并分析了其效益。  相似文献   

4.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借鉴机械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沙生植物具有不同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科学的选条、截梢等方法,利用合理的规格、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及严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利用柴草或作物秸秆等埋设机械沙障,结合封育措施快速恢复植被的一项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5.
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是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黄柳、踏郎、沙柳、柠条等具有再生能力的特性,通过采取截梢、浸泡、深埋、踩实、加填充料等技术措施在沙丘迎风坡埋设沙障,促使灌木成活,达到植物周定沙地的目的。沙丘背风坡和丘问低地采取封育技术,恢复和保护植被.达到一次治理、一次成型、一次固定的治沙效果,是一项防治速度快、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低的治理流动、半流动沙地的治沙技术。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流动沙地上黄柳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对设置3年后的不同类型的活沙障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沙障设置3年后,沙地趋于固定,障内植物种类明显增多;设置黄柳活沙障的区域内下垫面粗糙度显著增大,风速明显减弱,其顺序为:4 m×4 m黄柳网格沙障〉6 m×6 m黄柳网格沙障〉间距4 m的黄柳带状沙障〉间距6 m的黄柳带状沙障〉流沙,而且黄柳网格沙障降低风速的能力较带状沙障强;当旷野平均风速为7.86 m/s时,只有流沙和间距6 m的黄柳带状沙障起沙,其他几类活沙障内均不起沙。  相似文献   

7.
在巴盟治沙研究所试验基地的瓦窑路两侧曾进行土坯造林和理冰造林试验。这条土路经常受到沙埋,来往行车不便。为了防止沙埋,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小地貌的特点,进行了无沙障条件下的埋冰造林和土坯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这些方法,不但防止了路面积  相似文献   

8.
推广植物再生沙障技术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汉旗借鉴兄弟旗县的成功作法,1998年以来,在林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成功地组织了大规模设置植物再生沙障治理流动沙地的战役行动。两年在北部四乡镇苏木设置再生沙障6.3万亩,当年黄柳和踏郎成活率分别达90%和70%,黄柳平均高生长在1.5米以上,最高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行列式草沙障修筑机在国内外的治沙机械中仍然是个空白。我国广大沙漠区治沙工作量很大。为了固定流动沙丘,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用麦草秸杆固沙,用沙生灌木苗造林的综合治理,在茫茫的沙漠之中,建立了许乡绿洲,收到了很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沙漠治理工作量很大,用工多,设置草沙障限然靠手工完成,生产效率很低,条件艰苦,劳功强度大。广大治沙工作者和工人,希望能够早日实现治沙机械化,以便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7CX-2型草沙障修筑气机就是为我国“三北”地区固沙造林而研制成功的行列式草沙障设置机械。该机性能先进,生产效率很高,使用方便,适于在  相似文献   

10.
对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白音诺勒乡设立的黄柳小红柳高立式活体沙障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柳的最适埋条深度为75-90cm,小红柳沙障建植最适埋条深度为65—80cm。综合考虑2个树种沙障的地上地下生长状况、防风固沙能力、适应性以及柳编开发利用价值的大小.可以认为黄柳作为嫩江沙地的主要沙障材料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沙漠化是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是沙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且有愈演愈烈态势。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沙漠化不仅威胁到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威胁到沙漠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县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区域。论文针对青海湖沙岛地区的沙漠化土地,进行2种沙障设置的比较,结果得出,尼龙袋沙障治沙优于草方格沙障治沙。  相似文献   

12.
机械沙障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理流沙过程中,工程措施治标,生物措施治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有机地结合,可以彻底降伏沙龙,达到从根本上治理流沙的目的.巴盟治沙综合试验站在极度沙漠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开展研究,在裸露沙丘表面设置粘土沙障和草方格沙障,障内人工栽植各种固沙植物,结合封育恢复天然植被.用这些措施建造的多种类型防风固沙植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试验站内沙障的设置方法及今后的植被建设问题综述如下:一、机械沙障的设置方法根据风沙运动的规律和特点,93%的沙粒都集中在近地表层10厘米高度范围内.因此,一般情况下沙障高度要求在10厘米~15厘米.沙障的方向应与主风向垂直,夹角要在90°~100°之间.粘土沙  相似文献   

13.
冀西北地区活沙障营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冀西北风蚀沙地,利用植物再生能力营建活沙障,实现植物固沙的目的。根据植物材料在流动沙地的成活、生长与抗性指标,选出了紫穗槐与黄柳为营建活沙障的最佳植物种。紫穗槐与黄柳最佳埋设深度分别是40 cm和60 cm,以春季成活率最高。平行带状沙障以带间距2.5~3.0m为宜,网格以4m×4m与6m×6m为宜,从用工、材料费用兼顾防护效果,是最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浅谈植物再生沙障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再生沙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防沙治沙工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地区活沙障建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极端干旱沙区的高大流动沙丘上,为切断沙源,用活沙障代替“死栅栏”,采用东疆沙拐枣扦插造林建植活沙障,应先整地后拆始造林。造林密度12株/m2,沙障结构较为理想,并用木棒搅动法灌定苗水。省工省水,成活率可达83.2%。在距铁路700m处,分别用宽1.5、1.0和7、5m的走向与主风向大致垂直的活沙障,总体形成定60m的沙障防护带,可达到治沙阻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61-167
在综合机械沙障和生物沙障治沙原理的基础上,通过选择不同材料、不同规格、不同外露高度的沙障进行风蚀沙埋试验;通过选择不同扦插深度、种条种类、种条条龄及保湿措施等分别进行成活生长情况试验,再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复合沙障治理流沙技术中合理的技术指标,以探索快捷、经济的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17.
柴草沙障在我国的治沙实践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工程固沙的主要措施。然而长期以来,设置这类沙障多以麦草作材料,由于麦草的纤维结构和化学组成所致,沙障有效期甚短,实际效益较低。为此,从1983年起,我们改以胡麻秆作材料,在民勤治沙站设置沙障75,000米,压沙25公顷。几年来的试验表明,它比麦草沙障有效期长、固沙效果好,和粘土  相似文献   

18.
207国道植物再生沙障防沙治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丘的植被盖度,达到了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盖度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机械化治沙在腾格里沙漠治理中的探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漠中铺设草沙障是防风固沙的有效途径,固沙机是一种能自动高效铺设草沙障的设备。介绍了国内固沙机的研究现状及甘肃建投机械治沙在腾格里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简述了固沙机在沙漠中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该技术在未来沙漠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黄柳杨柴混交林固定高大沙丘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柳和杨柴生长状况、风蚀积沙特征、植物多样性和流动沙丘表面硬度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生物机械复合沙障保护营造的黄柳杨柴混交林对高大流动沙丘生态修复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机械复合沙障材料黄柳和人工栽植的杨柴生长状况良好,生物机械复合沙障材料黄柳平均成活率为60.35%,沙障内栽植杨柴平均成活率为65.85%,4年生黄柳平均高度132.0 cm,杨柴平均高度99.2 cm;群落中植物种类由4~5种增加到7种,并且出现了多年生物种;混交林迎风面后积沙宽和林内地表风蚀深度都明显增大;沙面硬度值显著增大,还呈现出沿主风方向波浪型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