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易厚掌,含山县陶厂镇西塔村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生长在西塔山脚下的易掌厚,自小就对树木有着一种特殊而又深厚的感情。1981年,得知党中央号召群众大面积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消息后,立即萌发了“承包荒山,绿化西塔”的念头,并把目光瞄准了村后的那片荒山。1985年春上,他与村里签订了承包绿化荒山的合同。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当31岁的孙金生与村里签订“2000亩荒山承包,50年不变责任书”之后,他就把后半生作为一个“赌注”下在了那2000亩荒山上。 今天,孙金生那2000亩荒山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随同孙金生走进了他那曾经抛洒无数汗水的“绿色工厂”。孙金生承包的那2000亩荒山分布在鹤壁市大河涧乡潭峪村西南部的十二道沟和四架山梁上。十二道沟大致呈辐射形分布于四座大山周围,群众称这一带为大潭沟。进入林区,沿沟底的是一棵棵主干涂上石灰的果树,有  相似文献   

3.
焦作市二十五岁的待业青年杨勇,最近自愿中请到修武县西村乡甲板创村承包荒山搞绿化,被当地干群传为佳话。祖籍修武县深山区的杨勇,回乡探亲时看到村里十多户人相继迁走,留下大面积荒山和上百亩耕地,大片山林、果园荒芜,感  相似文献   

4.
1984年初春,呼市郊区后夭子村来了林业干部,动员大家承包荒山种树。不少人摇摇头说:咱后天子村祖祖辈辈就没栽活过树。再说这荒荒漫漫的秃山,凭村里几个人栽树,哪辈子能变绿?这时,一向寡言少语的郭白小却发了话:“包给我两千亩,三年栽完!”一打春,郭老汉带着两个儿子上山整地  相似文献   

5.
武川县大青山公社干只汉大队共青团员张福金艰苦创业、绿化荒山的事迹,传至十里八村,人们交口称赞他那不图名利、追求绿化的精神。张福金二十四岁,个头儿不高,体质也不甚强壮。他高中毕业,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和振兴中华之志,于去年年初,返回仅有十五户人家的偏僻山村——小永安昌。村落附近有荒坡、荒沟和沙丘,他想:“党和国家号召大力种树种草绿化祖国,若把村南的坡坡梁梁都栽上树种上草,几年后,不就树成荫,草成坡了吗!”于是,他首当其冲,第一个和队  相似文献   

6.
他承包了村里的荒山.却因界线纠纷迟迟未交承包费,村民便将他栽种的果树砍掉栽上桑树.为此他被告47户村民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承包人未交承包费村民砍树要赔偿吗?  相似文献   

7.
拍卖治理“五荒”致富奔小康姚国树林西县板石房子乡大马金沟村从1994年开始,本着“公开招标,平等竞争”的“五荒”拍卖原则.对全行政村范围内的1000公顷荒山荒坡进行公开拍卖,全年累计拍卖“五荒”面积500公顷。全村共有62户人家买了荒山,占全村总户数...  相似文献   

8.
姜万邦是宜阳县柳泉乡王树村的一位普通共产党员。一九七九年,他承包了该村面临倒闭的硫酸厂,经过努力七年盈利八万余元。他一不盖房,二没置家俱,却想把村东、西两山荒坡全栽上树。他说服想不通的家人,与村里签订了二十年荒山开发承包合同书,八七年正式创办了园艺场。他聘用了三十名热心林业的年轻人,早顶星,晚背  相似文献   

9.
大山的儿女     
这个故事还要从1983年说起。小兴安岭延伸在古城依兰县迎兰朝鲜族乡北新村那座高耸的荒山,崎岖的谷地,不是黑土掩埋着石块,就是石块遮盖着黑土。在这样的荒山上开荒造林,全村百余户人家想都懒得想,现在乡里和村里决定把这座荒山包给农民做自留山。消息传出,人们象炸了锅一样议论开了,“这么大的荒山,栽那么多树,不成活,白费力气白花钱!”“谁敢保证将来政策不变?”平时少言寡语的姜秀哲沉不住气了,他租妻子朴日淑商量“咱家干吧!”。在姜秀哲、朴日淑带动下,村北30公顷  相似文献   

10.
绿盖马鞍沟     
高定乾,这个年过半百的普通农民,因为承包荒沟走向富裕,在仑颉故里的白水县出了名。12年前,改革的春风吹到了尧禾镇满义村这个偏僻的小山庄。有一股子犟脾气的高定乾,听了关于荒山荒沟可以承包的政策宣传,觉得干啥都不如种树把稳,他决定把全家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1.
树痴     
树痴李桂芝,吕秀芬38年,差不多是生命的二分之一吧。然而有一个人就把这生命的二分之一如醉如痴地献给了荒山、献给了果树。他就是赤峰喀喇沁旗种树模范吴树枫。1958年,吴树枫34岁。要把扁担沟村从穷窝里拽出来的使命把他推上山。在迁走的人家扔下时土院框里,...  相似文献   

12.
一、“绿色庄园”的产生与发展 所谓“绿色庄园”,就是1户或几户农民从集体买来或承包来一定期限的荒山使用权,自己投资建房、修路、造田、植树、打井、通电,在山上安家建设庄园。笔者到河北省元氏县北正乡北正村调查了时发林的“绿色庄园”。 元氏县位于太行山东麓中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该县曾把荒山承包给农民,但结果是“包而不治,分而不管”。  相似文献   

13.
在资兴市龙溪乡,干群交口称赞一个带病坚持造林绿化的的共产党员骆辛昌。老骆原是资兴市雷家洞采育场场长,因患心脏、高血压、风湿、神经官能症等病,于84年病退回家,看到家乡山地优势没有发挥,村民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心很不安,他决心带领乡亲们走科技兴林致富之路,把自己承包集体荒山造林的想法向乡、村领导汇报,得到乡、村领导的赞同和支持,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开展了对两千多亩荒山和残林地的调查,制定了科技灭荒,绿化全村的规划和措施。他自己率先与村里签订了30亩荒山造林承包合同,按2:8比例分成,承包者得大头。这一举措…  相似文献   

14.
328户到13户的思索──对北京市80年代初期承包造林大户的调查李永芳北京市于80年代初期开展了以户为单位的承包造林工作,328户人家签定了承包500亩以上山场的合同,此法曾起到了加速荒山绿化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却只剩下了13个承包大户。于是引发了...  相似文献   

15.
走进中和乡民振村,一片林海扑入眼帘,郁郁葱葱、浓翠欲滴、松涛阵阵,徐徐清风伴着鸟虫啁啾,八角、草果的飘香。眼前的一切,是与农妇李云珍十多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大搞绿色产业分不开的。1997年李云珍随丈夫从保山来到腾冲,看到村外大片的山荒着,心里一动———民振村虽然地处高寒山区,但特别适宜种树。于是,她就找村领导要求承包长坡山600亩荒山种树,把多年来在保山搞缝纫、开商店、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积攒下来的十多万元辛苦钱,全部用在绿化荒山上。第二年开春,李云珍就开始了她的漫长的造林生涯。为了寻找一条科学的造林路子,李云珍向林…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大户和联户承包造林,是绿化荒山,振兴林业的一条重要途径。盐津县自八二年秋全县五倍子专业户座谈会后,“三户一体”承包荒山造林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显示了这一事物的强大的生命力。对“三户一体”,县委满腔热情地对待,林业部门积极扶持。  相似文献   

17.
澄城县城郊乡西河村散落在山沟里,这里曾流传着一首悲酸的民谣:“芦苇根、扎的深,有女不嫁西河村;山圪塔、沟岔岔,缺吃少穿愁钱花”。全村人均一亩四分沟壑地,140户人家就有百十座荒山。乡、村两级扶贫政策规定:包山绿化,不取分文,数量不限,30年不变! 村民们听了持怀疑态度,荒山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8.
藤县古龙镇砂洲村大田小组农民雷积高,十年前从事饮食业,虽苦干了7年之久,但收入无几。1986年,他看准八角价好,大有市场,便决心放弃饮食业,回家承包荒山发展八角生产。他承包荒山540亩,带着家人进山安营扎寨,开荒种植八角。在山上一住就是3年,过年也没回家。3年里,他用家里仅有的2000元钱买回八角苗9000多株,马尾松种子25公斤全部种下。藤县共青林场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他开荒种果种树,无偿赠送八角苗5000株给他种植。领导的关怀使他信心大增,仅用3年时间就种下八角400亩,马尾松140亩。为了尽快出效益,雷积高采取以短养长的…  相似文献   

19.
一对年过花甲的夫妇一下子承包了村里的400亩荒山.消息不胫而走……他,杨宝来,67岁,妻子65岁,一对淳朴的农民.他们深居乌盟后大滩深处的永茂泉自然村.论年龄,都过了花甲之年,该坐享清福安度晚年了.然而,他们却偏偏舍弃这些,去自找苦吃.永茂泉自然村位于大青山北麓的察右中旗北部.这里地薄村穷,全村荒山面积600亩左右,别说种树,就连草也不长,被当地人称为“和尚山”.  相似文献   

20.
鹤壁市郊区大峪村残疾青年原春林,八七年冬承包了村里20亩荒山荒地。五年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靠自己的努力,发展雪桃2.5亩,苹果6亩,山楂3亩,草霉0.5亩,栽植用材树1000多棵,年收入2万余元,昔日的荒山,如今到处花果飘香,20亩荒山基本得到了绿化。如何利用荒山尽快致富,他的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承包荒山后,他请林业技术人员帮助规划,本着“讲立地条件,看市场需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原则,对20亩荒山进行了全面规划,要求以发展经济林为主,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促进荒山尽快绿化。 =、尽快收益,以效益促发展要发展就需要资金,他决定首先发展见效快,收益大的果树,尽快收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八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