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甘肃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生态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随着中药材比较效益的提高,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大幅提升。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383.7万亩,产量为98.3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2015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在388万亩以上,产量预计可达100万吨。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省份,2016年,这里的中药材主产区遭遇严重的干旱侵袭,部分地区出现70%的减产。目前是新药材收获的季节,眼看着新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经销商们开始抢购2015年仓库里的存货。而这一抢,也让当地中药材的价格直线上升。据记者了解,近日,甘肃省中药材可谓一天一个价,部分药品的价格涨幅甚至达到152%。分析师陈庆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中药材涨价的原因,除了干旱,也和2016年销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预计达到330万亩以上,产量约82万吨,根据市场估算,产值近100亿元。其中,当归等六大品种种植面积约233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中药材产业呈区域化、规模化发展。陇药产业今年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药材种植业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4.
正湖南省是药材资源大省,全国361个常用重点中药材品种中,湖南拥有241个,占全国的66.8%,位居全国第2位。2017年,全省收获中药材约300万亩,产量60万吨以上,全产业链产值510亿元。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规划,至2022年,全省中药材面积发展到520万亩,年产量260万吨,生产产值300亿元;加工转化率95%,加工销售收入108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接近1100亿元。  相似文献   

5.
2001年,我省药材种植面积达到93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比2000年扩大25.5万亩,增长36.2%;2001年的全省药材总产量达11.9万吨,实现产值(现行价)10.4亿元,足见种植中药材潜力巨大.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作物,在栽培中若使用化肥不当,易出现烧芽、烧苗现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西充县农民近年在种植中药材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不宜将三类化肥作为中药材在拌种时的"种肥"使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3年来,甘肃省枸杞种植面积年均增加40%左右,农户和加工企业收入增加,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枸杞产区。枸杞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产品远销北美、欧洲和东南亚、中东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市场拉动和政策扶持下,2013年甘肃省枸杞种植面积55万亩左右,较去年增加12%左右;其中挂果面积28万亩,较去年增加17%;总产量约4.1万吨,总产值10亿元左右。白银、酒泉、武威、金昌、  相似文献   

7.
浅析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玫宝,数千年来为我们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人类呼唤天然思潮的涌起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作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的甘肃省委、省政府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工业强省"战略和"十五"计划之中,并列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结构调整的重点任务.定西地区是全省的中药材主产区和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曾以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种植历史悠久而名扬中外.近几年来,地委、行署按照"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思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抢抓机遇,把中药材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迅猛扩大,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02年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占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2,占全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的1/6.其中当归、党参、黄(红)芪等地产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以上,占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4%,中药材产量达到16.5万吨,产值达11.1亿元.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衡南县利用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33公顷,种植中药材农户1.46万户,中药材产量约2.3万吨,中药材加工企业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家,中药材加工量达1.6万吨,产值突破8亿元。衡南县云集镇成功申报全省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乡镇,试点区内种植中药材  相似文献   

9.
甘肃     
<正>甘肃全面完成2014年减排任务经环保部核定,2014年甘肃省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37.32万吨、3.81万吨、41.84万吨,比2013年下降1.56%、2.64%、5.5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7.56万吨,比2013年增加2.43%(年度计划目标增加4%)。据介绍,"十二五"前四年,甘肃省已完成环保部与省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是我国最主要的药材产区,甘肃省在中药材资源、栽培面积、产量方面都有巨大优势。在省内部分地区已经把中药材种植作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组织了大规模开发生产。文章主要结合甘肃省中药材的生产优势,分析中药材种植技术。甘肃省的中药材有当归、党参、甘草、丹参、芍药等,而且当归、板蓝根等这一类药材在全国赫赫有名,是甘肃省最具优势的中药材品种。中药材种植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项目,在选地、栽培、管理等各方面做好管理,就可以保证药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米-2778米,土壤类型、生态环境多样,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产药材质优量大,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栽培的药材有黄芪、党参、甘草、柴胡等10多个品种。2006年种植面积达到1.6万公顷;其中以首阳为中心的黄(红)芪基地面积0.67万公顷,中药材总产量达3.65万吨,产值2.24亿元,提供农民人均收入320元,是该县富民兴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兰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政府有关培育精准扶贫富民产业的工作要求,全市各级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各项精准扶贫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市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全市蔬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和畜牧养殖五大富民特色产业分别达到108万亩、10.24万亩、17.79万亩、21.21万亩和798万头只,产量分别达到312万吨、4.91万吨、3.25万吨、3.6万吨和14.4万吨(肉蛋奶总产量)。"两项指标"2016年全市农业增  相似文献   

13.
正1国内花生种植生产情况2015~2017年国内花生种植面积分别是6926万亩、6900万亩、6995万亩。其中2016年较2015年种植面积同比减少0.4%,2017年较2016年种植面积同比增加1.4%。2014~2016年总产量分别是1524万吨、1332万吨、1571万吨;其中2015年总产量较2015年减少192万吨,同比2015年减少12.60%;2016年总产量较2015年增加240万吨,同比增加17.98%。河南省、山东省、辽宁省作为国内花生主产区。  相似文献   

14.
一、桑叶从2000年至今,在药材市场上价格逐年上涨,已由2000年的1.5~2元(千克价,下同)涨至3~4.5元。二、桑椹因产不足需,药材市场上价格连年上涨,黑色统货由1~2元上涨至4.5~5.5元,青色统货由4~5元上涨至10~11元。市场每年需鲜桑椹果约90万~100万吨,但产量只有40万吨左右,缺口达50~60万吨。三、桑白皮桑白皮为桑树的根皮,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全国中药材市场年需约800多吨,但产区只能供应300~400吨,缺口达1倍以上。桑产品发展潜力大!浙江@吴越越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中药材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省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产业是甘肃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产业化的基础,建设特色中药材种业强省对提高甘肃省药材品质、保障药源安全、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甘肃省中药材种业发展现状的调研,系统分析了中药材种业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研究;重视新品种选育,加速品种选育进程;加强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鼓励推进制种园区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强度;建立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药材产业已具规模,形成了药材产销的7大地区,有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的吞吐量年逾4万吨,其中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以下简称东北药市)为7大市场之一,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关注和依靠的重点地区药市之一。2008年以来,全国7大地区药市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体走势不容乐观,产、供、销跌宕起伏,价格潮起潮落。东北药市在这一大环境下,不但没有低迷,反而逆势上扬,有80%以上的药材购销两旺,价格逐年上涨。特别是进入2013年之后,东北药市在多种利好条件和积极因素叠加助推之下,强势上扬,人气指数上升,购销活跃,产销量明显上升,约90%的药材价格或涨或稳定,仅有约10%的品种走势低迷。东北药市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甘肃省粮食部门稳抓流通领域宏观调控,改善流通基础设施,提升依法管粮能力水平,增强行业发展能力,进一步保障了全省粮食安全。2016年,甘肃省收购粮食近350万吨、销售370多万吨,收购食用油超8万吨、销售13.7万吨,实现了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粮食部门还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粮食支持,调入跨省移库小麦26万吨,省内定向销售政策性粮食12.6万吨,有效弥补了省内粮源。在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全年交易国家政策性临时  相似文献   

18.
环县位于甘肃省东端 ,庆阳市西北部 ,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 ,深居内陆 ,远距海洋 ,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境内海拔 113 6~ 2 0 89m ,年均气候 6.7~ 9.2度 ,年降水量 3 5 0~ 5 0 0 ,全县总土地面积 92 5 1 ,其中农耕地 3 0 7.72万亩 ,占 0 .2 8% ;林地 44 .3 3万亩 ,占 2 .89% ;园地 3 .94万亩 ,占 66.46% ;城镇、村及矿用地 19.99万亩 ,占 1.44 % ;交通用地 7.2 8万亩 ,占 0 .5 2 % ;水域 4.74万亩 ,占 0 .3 4% ;未利用土地 80 .5万亩 ,占 5 .8%。本县气候干旱、山峦叠嶂 ,沟壑纵横 ,植被稀疏 ,物种繁多 ,适宜干旱 ,半干旱中药材生长 ,中药材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为了掌握天然中药材资源种类与分布 ,蕴藏量与开发对策 ,为了加快开发步伐 ,使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 ,我们对天然中药材资源及人工中药材栽培进行了初步调查 ,将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有利条件 ,开发对策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提出开发思路。一、环县中药材资源现状1.中药材种类繁多 ,资源丰...  相似文献   

19.
加快甘肃省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之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农业的理念,从种植规模、可比效益、种植生境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客观地评价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发展现代中药材产业中存在的不足,并剖析了其发生根源,提出加快甘肃省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应解决好传统继承和现代技术创新、药材企业和药源种植基地、数量扩张和药材质量提升、传统生产和现代中药材产业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左右,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县整体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人民的小康."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就如何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解决温饱,在向小康迈进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吃透县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两洋(羊)一药"结构调整战略,使农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趋于合理,到2001年底,全县中药材、洋芋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0413万亩和30.2214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62.413万亩的87%,农民户均种植药材2.6亩,洋芋3.3亩,粮经比由95年的8:2,调整到5.5:4.2;洋芋总产量62893.64吨,药材总产量44236万吨,以岷县红三叶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建设为重点,人工种草面积达到7.9万亩,大家畜存栏量13万头(匹),猪存栏18万头,牲畜出栏率达到57.9%;肉类总产量1.7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48元.在人均纯收入中药材产业6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8.1%;草畜产业25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4%;洋芋产业22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7.6%;三大产业107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6.1%;其它产业占到人均纯收入的13.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