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还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不顺畅等问题。必须采取以下对策,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2.
肃南县是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大的资源主体,占祁连山北麓总面积的75%,县域面积的58.4%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肃南县坚持以“生态立县”为目标,坚持生态优先,抓好空间优化和资源保护,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重点公益林管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全力推进,荒漠化扩展趋势得到遏制,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不断提升,绿洲生态防护效益日益增强,城乡景观绿化稳步推进,区域性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新一轮“黄河战略”中,承担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祁连山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担当,本文根据“黄河战略”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的具体要求,结合肃南县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情况,分析了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剖析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掖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形成全市得天独厚光热资源条件和稳定灌溉体系的基本依托,牢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切实强化责任担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行业部门职能作用,认真抓好祁连山和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着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四化"进程,积极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对促进张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国自然保护努力的方向,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保护站人员就应明确当地火灾发生的原因,将防火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根据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防火的现状,保护站人员应了解当地气候与地形,并加强对于火灾的预防。本文是针对甘肃省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火现状、甘肃省自然保护站森林火灾预防措施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环境对河西地区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大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祁连山生态环境对河西地区环境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态环境问题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大问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祁连山生态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国家环保部于2010年6月23日专门出台《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工程”、创造竞争优势和确立发展强势的“基础工程”、以人为本、提升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基础,是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开红 《乡村科技》2023,(10):129-131
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资源丰富,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受气候异常变化、人为活动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有害生物频发,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在总结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有害生物发生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构建完善的监测预报体系、提高监测预报水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林木检疫工作,减缓有害生物繁衍与传播速度、增强林木抵抗力等对策,以期为有效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探讨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在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如何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树立生态文明榜样意识和培育特色生态文明等可持续发展对策,使自然保护区真正成为弘扬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引领者及重要场所和可视窗口。  相似文献   

10.
自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也是环京津最近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中发挥着支援国家建设、生态护卫京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2015,(1):3
<正>2014年12月17日~19日,全国自然保护区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化县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晋升国家级保护区,实现了通化县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大突破。通化县委、县政府长期坚持生态立县战略,按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为了确保达到评审要求,对该项目进行认真准备,经过国家环保部门专家的现场审查后及时参加全国评审。通化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一项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88-189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生态环境脆弱。分析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有效建议与意见,以确保有一支精良林政执法队伍更好地保护贺兰山、建设贺兰山。为加强贺兰山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蓄积力量,以利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独特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同时又处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析了贺兰山国家级自然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性,并提出贺兰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为其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以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优两高”的发展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由低到高、由摸索经验到遵循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历程,生态保护的成效十分显著,保护建设发展共同推进的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区是由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共同组成的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重 要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大力 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了扶持力度。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 任务是创造生态文化、营造生态文明,管理和维护区域内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稳定,这些内容与林业建设相辅相成,因此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突出,值得相关人员 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晖 《乡村科技》2022,(3):112-11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基于此,以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保护区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恢复进展情况,最后详细介绍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措施,以期能为其他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的12年多来,开展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有利于提升农村的生态文明水平,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该研究基于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的示范作用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在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较好,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保护事业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区系统切实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同当前现代林业和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形势相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统筹推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知识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1988年经由国务院批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为野生动物和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理坐标为36°43′N~39°36′N以及97°25′E~103°46′E,其占地总面积高达265.3万hm2,占据本省5.8%的土地面积。该保护区资源极其丰富,包含湿地、雪山、森林、冰川等,具备较强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保护生物多样化、调节气候、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等作用。该保护区经营管理目标主要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水源涵养效能、保护祁连山北坡典型的野生动物资源以及平衡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之际,正确认识到保护区的战略地位,科学评价其生态功能,认真总结其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推动其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是保护区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来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农村生态发展,确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加强科技创新,重视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制度,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