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林业科技》2019,(1):I0001-I0001
严高红,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51岁,中共党员。从事林业生产26年,自1993年从事五倍子种植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2012年试用遮阳网作载体栽培苔藓。2014年,参与湖北省林科院研究工作,积极配合研究无纺布种植苔藓、倍蚜虫人工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安康地区既是五倍子的适生区,又是主产区。五倍子是全区土特产中骨干项目之一,资源丰富,历史悠久,长期被国家列为传统的出口商品。为了使五倍子由野生状态逐步转变为人工栽培管理,由低而不稳的产量转变为逐年稳产,1989年,陕西省林业厅下达了《五倍子丰产技术推广》课题,要求1989~1991年推广五倍子丰产技术,建丰产样板林66.6ha,并在旬阳、汉阴、石泉等地辐射2000ha,使五倍子由当时的7.5kg/ha,提高到150kg/ha,  相似文献   

3.
五倍子矮化密植高产技术河南省卢氏县潘河镇尤里卡特种园艺场五倍子组,经8年生产实践证明,矮化密植五格子寄主树栽培法简便易行,高效丰产,创造了平均株产1.2公斤倍果、个别单株产3.8公斤倍果的丰产记录,综合亩产值突破1.8万元。该五倍于组8年来选育出“矮...  相似文献   

4.
董发盛 《山西林业》2004,(6):F002-F002
自1992年9月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茂林同志在山西省林业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征收林业建设基金用于发展林业生产,1993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山西省林业建设基金征收办法》至今的10年间,在林业、地方税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共征收林业建设基金3.82亿元,其中地方税务部门从煤炭等矿产企业代征2.09亿元,林业部门自征1.73亿元。  相似文献   

5.
五倍子是由情蚜寄生于更寄主叶上,刺激叶组织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虫④总称。它是我国传统的林副特产之一,也是林产品小创汇较高的物产。五倍子富含可溶性生物单宁,提炼出的单宁酸及再加工产品信酸和焦倍酸是生产医药、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国内外市场十分走俏,吨价由80年代初0.6万元上升到目前3.3万元,极高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激发了山区农民发展五倍子生产的积极性。自1991年以来,通过对营山县青采场五倍子生产现状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出五倍于栽培技术和丰产措施。为五倍子人工经营提供参考。!*勤场种苗繁育1.l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有…  相似文献   

6.
选择和创造有利于角倍蚜与夏、冬寄主生长发育的环境,使三者合理搭配,是提高倍林五倍子产量的有效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角倍栽培过程中冬、夏寄主繁殖栽培,角倍蚜的散放、收集和保存,蚜虫袋的挂放及五倍子的采收加工等丰产技术要点,为山区五倍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秦巴山区自然条件好、气候湿润,适合五倍子经营生产,从夏寄主种苗繁育、播种及育苗,造林地先择、补植冬寄主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秦巴山区五倍子丰产栽培各环节的技术要点,以期为今后秦巴山区发展五倍子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步苗族自治县杨梅场乡龙塘村苗胞向时文,为掌握五倍于蚜虫越冬技术,3次请中南林学院曹铁如教授到龙塘传授技术,被当地传为佳话。向时文所在的杨梅功地处湘桂边界,发展经济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听说五倍子能提炼单宁酸,用途广,效益好,销路畅,便带头栽了30亩五倍于。但是,五倍于蚜虫越冬繁殖技术不过关产量不高。向时文打听到中南林学院教授曹铁全。对五倍于蚜虫越冬技术很有研究,三次赴株洲市请曹教授实地传授技艺得以熟练地掌握蚜虫越冬技术。使放养的10万条蚜虫安全越冬,五倍子年收入达9000元。向又将技术传授给村民,使该…  相似文献   

9.
正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于漆树科Anacardiaceae树叶上产生虫瘿的总称。五倍子单宁是加工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石油、航空、国防等领域。五倍子是湖北省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竹山肚倍"是中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为了保证五倍子的稳产丰产,促进五倍子产业健康发展,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五倍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严高红,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51岁,中共党员。从事林业生产26年,自1993年从事五倍子种植工作,兢兢业业、刻苦钻研。2012年试用遮阳网作载体栽培苔藓。2014年,参与湖北省林科院研究工作,积极配合研究无纺布种植苔藓、倍蚜虫人工养殖技术。生产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由原2年生的倍林亩产68公斤提升至200公斤。蚜虫生产形成规模化养殖,技术覆盖全县4万亩倍林,辐射贵州、重庆、湖南、湖北等省。同时,为充分利用倍林资源,近年来他加快了林下中药材(七叶一枝花、白芨、贝母)和中蜂的研究,养殖已初具规模。2015年注册"五峰严  相似文献   

11.
“棕丘”是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与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的共同协作下,由黄铨研究员主持,通过12年连续选择培育成功的沙棘新品种。该品种属大果、无刺、高产、含油量高,以蒙古沙棘为其基本特征的经济型栽培新品种。它的出现将为我国沙棘开发企业建立人工丰产园提供更为优良的栽培材料,必将为我国人工沙棘园的建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选育“棕丘”的育种原始材料为“丘依斯克”沙棘的自由授粉种子。于1988年在我国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边缘的磴口县育苗,1990年造林。1993年又利用其大量根蘖苗,移栽…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0月20日,《中国林业报》记者张一杰、陈水生,到易县独乐乡中独乐村进行了采访。 中独乐村是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县工作的重要试点村之一,全村1600人,人均不足半亩水浇地、经济林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而柿子又是重中之重。几年来,在易县林业局和河北林学院的科技人员大力帮助下,中独乐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利农民建立健全了技术培训网络,推广社会化服务,学习先进科学技术,使村民们明白了柿树落果的原因,学习了从修剪、病虫害防治到水肥管理等一整套柿树丰产技术。1992年,全村柿子总产达到50  相似文献   

13.
控制森林鼠害是确保林业发展的前提之一。鼠害对森林的危害关系到造林的成败,不容忽视。如伊春林区1973年至1995年发生病虫鼠害面积近106万公顷,鼠害面积超过50%,直接经济损失可达数亿元。据大兴安岭科技人员调查,1988年至1992年春季火烧迹地人工造林鼠害发生面积累计达6.6万公顷,林木受害率平均达15.06%。鼠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地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甜龙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云南师大的科技人员指导新平县进行了大面积甜龙竹栽培研究,在实足中总结出一套丰产栽培技术。采用无性繁殖方法育苗营造竹林,2-3年成林,4年后即可达稳产丰产。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林科所1991—1992年度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2月10—11日在所内举行。为开好这次学术会议,该所作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在全所科技人员中广泛征集,共收到论文25篇。其中林业试验研究报告4篇;生态经济林研究的4篇;林木病虫害防治研究的4篇;林业科技情报资料论文3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自治区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的编制》是利用数理统计学、测数学原理,通过对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以林分平均高和林龄的相关关系编制出的。为以后其它树种的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的编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科学方法,编制栽培指数表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方法评价林分生产力高低,为合理选择造林地和确定适宜集约经营强度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外《编制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栽培指数表》也可以说是初次赏识本文的实用性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对最近(1989、3、16)由内蒙古自治区标准计量局发布的《杨树人工速生丰产用材林标准》提供林业管理部门和生产单位执行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材料,否则难以执行《标准》。  相似文献   

17.
甜笋竹引种栽培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竹笋味美甘甜,营养丰富,是上乘的森林蔬菜,市场前景广阔。1993年开始规模化引种栽培与丰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甜笋竹适合赣南生长和种植;②掌握了甜竹笋的丰产技术;③种植3a后每hm^2产鲜笋17250kg以上。  相似文献   

18.
阔叶红松林的伴生乡土杨树--大青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几十年大青杨人工造林典型试验与杨树引种,证明大青杨在林区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巨大的丰产能力,是调整林分结构,营造速生丰产商品林的良好树种。文中提出的丰产栽培主要技术,对营造大青杨人工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系木犀科木犀属的常绿乔木,是在亚热带干旱条件下演替形成的优质油料树种,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一带,已有四千年的栽培史,被30多个国家引种和栽培。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1960年开始引种,1981年建立油橄榄品种园,收集油橄榄品种70个,1996年建成丰产园3.33hm^2,推出了一套完整的油橄榄丰产经营技术及果实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浙江林业科技》2001,21(1):78-79
l、银杏叶健康法,[日]仁木繁编,台湾正义出版社,1988年5月。 2、银杏趣谈,徐江森著,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年8月。 3、中国银杏,梁立兴编著,山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9月。 4、银杏的栽培,何凤仁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89年10月。 5、邳县银杏志,张清吉主笔,海潮出版社,1989年10月。 6、全国首届银杏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银杏协会筹委会、湖北省安陆县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 出版社,1992年7月。 7、银杏栽培技术,张洁编著,金盾出版社,1992年9月。 8、银杏早果丰产新技术,陈章久,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9、泰兴大白果,江苏省泰兴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农业出版社,1993年1月 10、银杏栽培,侯九寰、皇甫桂月、张永瑞编著,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年3月。 11、银杏栽培,杨胜学、史继孔、樊卫国、王江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3月。 12、银杏的威力,[目]仁木繁编,台湾青春出版社,1993年3月。 13、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编著,济南出版社,1993年8月。 14、银杏栽培技术问答,李健、许振方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8月。 15、中国果树志·银杏卷,郭善基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9月。 16、中国当代银杏大全,梁立兴编著,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17、银杏栽培及产品加工技术,许慕农、胡大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年12月。 18、全国第二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安陆市银杏协会、泰兴市 银杏协会合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年7月。 19、银杏栽培与加工,董云岚、魏玉君主编,河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 20、全国第三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山东省郯城县林业局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5年8月。 21、银杏叶及其制剂,周维书、黄振安、郑爱云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10月。 22、银杏病虫害防治,张格权编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23、银杏生产百事问,韩宁林、张云跃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2月。 24、银杏叶,生活医学出版部主编,台湾生活医学书房,1996年3月。 25、银杏叶的开发利用,李兆龙、胡季强、卢耀明编著,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年4月。 26、全国第四次银杏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河南省新县林业局合编,中国 林业出版社,1996年7月。 27、银杏优良品种及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郭善基、钱炳炎、李健等编写,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年 10月。 28、银杏栽培,薛克成、胡世平、肖斌编著,安徽科技出版社,1997年5月。 29、全国第五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东省南雄市农业委员会 合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7年8月。 30、银杏,韩宁林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8月。 31、叶用核用银杏丰产栽培,邢世岩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8月。 32、银杏生产实用技术,侯九寰、徐华勤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1998年7月。 33、全国第六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合 编,湖北省随州市林业局[1998]鄂随图内字第006号,1998年8月。 34、银杏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问答,门秀元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 35、银杏三高栽培技术,苏淑钗,冷平生编著,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36、银杏良种丰产、病虫防治、加工利用,丁云恩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2月。 37、银杏高产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江苏邳州市银杏研究所编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年6月。 38、银杏与生命,欧黎虹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年7月。 39、全国第七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地区 行政公署合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8月。 40、银杏果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1、银杏叶用林栽培,韩宁林编著,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年8月。 42、银杏培育机理及综合开发利用,曹福亮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1月。 43、银杏栽培与加工技术,刘燕君、陈章久、谢笔钧编著,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2月。 44、银杏栽培技术200问,李群编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年6月。 45、全国第八次银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银杏研究会、湖北省巴东县人民政府合 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6、银杏栽培与发展研究,董步生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47、银杏的魅力,湖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编,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年8月。 48、银杏,朱奕庆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2000年12月。 林协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