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发现与分布 Wallace和Drake(1962)报导,在加利福尼亚州,从中国引进的北京柠檬(Meyer柠檬)上,发现除带有衰退病毒——苗黄病毒复合体外,还带有一种过去未曾描述过的病毒。这一病毒在墨西哥来檬(Citrus aurantifolia)和厚皮来檬的(C.excelsa)嫩叶上引起斑点;厚皮来檬叶变小、扭曲、畸形、叶缘有些破碎,根据病害这一症状,特称为“碎叶病”(Tatter leaf)。试验的13株北京柠檬都发现带有这种病毒,其中2株不带衰退病——苗黄病毒复合体的亦带有这种碎叶病毒。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病害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批感染病毒病的辣椒样本,经摩擦接种技术将病毒接种于烟草叶片,以期进行病毒鉴定.结果表明:经摩擦接种后烟草叶片显示斑驳、花叶症状;采用CTAB法提取辣椒及烟草叶片总RNA,利用RT-PCR技术,以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 V)特异引物,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片段,经测序证明其为PMMoV特异片段.  相似文献   

3.
柑桔碎叶病是一种病毒病害,它主要为害以枳和枳橙等为砧木的柑桔植株。本文就国内外对此病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一、发生及分布 1962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京柠檬上首先发现柑桔碎叶病,受感染的北京柠檬不表现症状,  相似文献   

4.
豇豆病毒病以秋豇豆发病较重。病株初在叶片上产生黄绿相间的花斑,后浓绿色部位逐渐突起呈疣状,叶片畸形。严重病株生育缓慢、矮小,开花结荚少,豆粒上产生黄绿花斑。有的病株生长点枯死,或从嫩梢开始坏死。1发生规律及特点此病主要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简称CAMV)、豇豆花叶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简称CP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袁简称BBMV)等4 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多种以上复合侵染.  相似文献   

5.
有机种植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重要的种植体系,但是缺乏对其深入的机理研究。该试验以结果时期的黄瓜、豇豆和番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有机种植条件下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等指标,研究三者叶片光合特性的特点与差异。结果表明:3种有机蔬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大小为豇豆黄瓜番茄;3种有机蔬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对光强的响应为:豇豆黄瓜番茄,拟合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光饱和点LSP的大小为:黄瓜豇豆番茄,表观量子效率AQE、光补偿点LCP和暗呼吸速率Rd的大小为豇豆黄瓜番茄;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大小均为黄瓜豇豆番茄。综合以上结果得出,有机黄瓜和豇豆的叶片的光合固碳能力较强,番茄弱之。  相似文献   

6.
华莱士等1955年报道,梅耶柠檬(MeyerLemon,即北京柠檬,又名香柠檬——译者)潜存着“苗黄衰退病病毒”(Seedlingyellows tristeza virus),奥尔森(1955)在德克萨斯州、卡本特(1956)在亚利桑那州都确证,经检验的全部梅耶柠檬都带有此  相似文献   

7.
新疆杏树苹果锈果类病毒的检测与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英  牛建新 《园艺学报》2008,35(6):805-810
 在以往研究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的基础上,以通过斑点杂交检测ASSVd为阳性的杏树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苹果锈果类病毒全长特异片段,通过回收克隆测序,发现杏树苹果锈果类病毒基因组长为330nt,将克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登录,获得10条序列,登录号为:EU031487-EU031496。在此基础上,利用原位RT-PCR检测技术,进一步证明杏树叶片中有苹果锈果类病毒存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该研究证实苹果锈果类病毒也能侵染杏树,丰富了苹果锈果类病毒的寄主。  相似文献   

8.
以德州白条豇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正常水分(对照)、轻度干旱胁迫和中度干旱胁迫等处理对豇豆品质与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轻度与中度干旱胁迫下,豇豆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含量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大,降幅越大;而豇豆荚果的维生素C、硝酸盐与可溶性糖含量则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同时,叶片的SOD、CAT活性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显著升高,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亦明显上升,且在中度干旱胁迫下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轻度胁迫,说明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对豇豆的细胞膜伤害较大,导致豇豆代谢紊乱而发生膜脂的过氧化。综合分析认为,干旱胁迫能使豇豆叶片的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并导致豇豆产量显著降低,但对荚果品质有一定的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柑橘轮斑病最适宜接种条件,建立一种快速鉴定柑橘轮斑病抗性的方法.[方法]以柑橘轮斑病菌为接种体,运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在室内不同温度下对离体柠檬叶片的不同部位进行接种,探讨柑橘轮斑病的最适宜接种条件.随后采用前期确立的接种体系对27个主栽柑橘品种进行轮斑病抗性评价.[结果]针刺接种易发病,最适宜的接种温度为1...  相似文献   

10.
调查海南豇豆病害时,发现一种病害主要为害豇豆叶片,其症状多种多样,但又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病斑后期都具有轮纹,经过形态学鉴定,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同时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内生菌根对粗柠檬吸收难溶性磷肥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粗柠檬实生苗经“泡囊一丛枝”菌根真菌的接种和施用磷矿粉作盆栽四个处理,用以测验菌根对柑桔吸收难溶性磷肥的效应。观察表明,中柑1号菌根菌种对粗柠檬的感染率可达96%以上。在四个处理中,接种菌根加施磷矿粉的植株生长反应最好,其枝茎长度和整株鲜重增长最快,分别为单施磷肥植株的2.9和4.3倍以上,主干粗增加2倍左右,其整株含磷量增加7倍。植株的干物质重,叶片含磷量和绝对含磷量等都比其他三个处理明显增多。单施磷肥的植株生长和含磷量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结果证明柑桔根系必需形成内生菌根才能增强对难溶性磷肥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香柠檬(Citrus Limonia var.Meyerslemon.Wong,据说是Citrus Limonia和Citrus sinensis的杂交种)是中国原产的果树,原名香园,过去在北京附近丰台地方有人把它种在花盆中,作为室内盆景,1908年被美国农业部植物搜罗引种组F.N.Meyer氏带至美国种植,至1932年才有人将香柠檬从美国带回广东。解放前,香柠檬只有一些农业研究机关和园艺爱好者作少量栽培,解放后由于人民政府注意发展,已成为广东栽培的柠檬类中种植最广,产量最多的品种。在广东的自然环境下,香柠檬的生长势很强,每年发生大量的枝梢和花朵,这固然能使树冠迅速扩大,产量增加,但也造成树冠中枝梢种类复杂、管理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寿光市各保护地蔬菜种植区采集黄瓜、番茄、豇豆等蔬菜灰霉病样本,分离获得8个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饼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各供试菌株对黄瓜叶片和果实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黄瓜叶片和果实后均能够引起发病,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灰霉病菌菌株间对黄瓜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分化同菌株的寄主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砧木种类与磷素吸收的关系 以粗柠檬、枳橙和枳壳三种砧木实生苗为材料的砂培和水培试验,调查研究了这些砧木吸收磷能力的差异对实生苗的生长和叶片氮素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供磷充足的情况下,叶片磷素含量以粗柠檬砧为最低,枳橙次之,而积壳含量最高。但此时叶片的氮素含量基本上看不出差异。 另外,从控制施磷肥的实验结果来看,粗柠檬叶片的含磷量为最低,实生苗的生长也以粗柠檬受抑制的程度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枳壳、宜昌橙、龟井、本地早、柠檬、酸橙为试材,对其离体枝叶进行湿热空气和温浴处理.测定叶片在热处理过程中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膜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由叶片细胞膜透性(电导值)变化计算出的半致死温度两项指标可用于柑桔叶片耐热力的测定;本试验所测定的6种柑桔中,以酸橙较为耐热,柠檬次之,枳壳、宜昌橙较不耐热.  相似文献   

16.
番茄花叶病毒(TMV) 番茄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株系。在田间,这两种病毒株系都以各自的寄主为限。试验证明,蚜虫不能传递TMV,有时接种成功是虫从伤口处带进的病毒。但是并不能说蚜虫不能获取病毒钝化了,因为蚜虫能够传递用聚鸟氨酸处理或将病毒过的TMV。 TMV的侵染性很强,可经汁液被人或动物机械传播,从破损的叶毛侵入。病毒还可经由种子传播。 TMV的寄主范围很广,包括被子植物30个科大约200种植物,接种后感病。这种病毒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病毒粒体呈律形,直径15毫微米,长300毫微米。此律体中空,共有158种氨基酸所…  相似文献   

17.
柑桔碎叶病毒的提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碎叶病最早于1962年在美国加州的北京柠檬树上发现。其接穗在厚皮莱檬植株上,能引起叶片黄斑、变小、叶缘破碎,故称碎叶病(WalaceandDrake,1962)。此后,本病相继在日本、南非、泰国和韩国等地发生。在我国的台湾、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均...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豇豆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基质、温度、光照及接种方法、接种物浓度、接种保湿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豇豆锈菌(Uromycesvignae)夏孢子在灭菌清水、蒸馏水、1%葡萄糖液、1%蔗糖液、豇豆叶煎煮液和豇豆叶表面均能萌发,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在无菌水中25℃下,最易萌发且以半暗半光条件萌发最好;喷雾法接种效果稍优于浸蘸法,且操作更方便;在26~28℃下,发病程度与接种保湿时间呈正相关,以18~24h(小时)为佳;接种孢子浓度以3.24×105个·mL-1为宜,接种最适温度为23~26℃。  相似文献   

19.
近年云南、广西等地沙糖桔出现大量叶片扭曲、反转症状,发生面积日益扩大。在两地采样,通过PCR方法检测,初步判断一种柑桔新病毒——柑桔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CYVCV)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室内人工接种CYVCV后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同的症状,证明CYVCV是该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校园发现叶片表现褪绿斑点、坏死环斑症状的鸢尾植株。用电子显微镜在病叶汁液中观察到典型的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病毒粒子。在用感病叶片汁液摩擦接种的普通烟、本生烟上观察到系统坏死斑症状,中国辣椒(PI152225)的接种叶片出现局部坏死斑,但无系统侵染。为进一步明确病原,用RT-PCR扩增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的NSs和N基因,序列测定发现,分别与分离自云南番茄和旱金莲的TSWV分离物具有最高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99.79%和100%)。结果表明引起鸢尾褪绿斑点病的病原是番茄斑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