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10,32(9):42-43
张宏达先生是著名的植物学家,毕生从事植物学分类,尤其在山茶科植物分类上作了奠基性研究,是国内外著名的山茶科植物分类专家,亦是国际山茶学会和美国山茶学会的会员;他热爱祖国,据理力证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蜚声学坛。  相似文献   

2.
前言我国的西南部是山茶属植物的起源地。山茶属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已见报导的种就196个。研究该属植物种间的遗传变异,对于确定茶树在该属的进化地位、探讨茶树的起源以及寻找新的茶树育种材料等,都具有一定意义,而同工酶的研究,则为这方面的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以同工酶为遗传标记研究山茶属植物,尤其是研究茶、红山茶、白山茶三个山茶属植物种,在目前还比较少,因为山茶属的大  相似文献   

3.
一、茶与文化中国茶叶的发现、利用、发展以至普及为人类主要饮料几乎与我国的文化发展,传播同步并进,关系密切。根据:古地理的气候条件、野生茶树的叶片结构、在贵州发现的茶子化石以及196种山茶属植物的分布等资料,论证了中国是茶树原产地,茶的故乡。唐代饮茶之风盛行,成为名流学者的风尚,有关茶的著作先后问世。《茶经》公认  相似文献   

4.
考古学家往往采用植物分类的方法对茶的起源进行考证。按照植物分类,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植物属群,发生在中生期末至新生期早期,而茶在山茶属中又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种,按此推算,茶的起源是在6000万至7000万年以前。然而,茶是在起源很久后才被发现,被发现很久后才被利用的,至于用作记录和传达语言书写符号的文字即“茶”字则是在茶被利用很久以后才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五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光涛  梁涛  张梅莉 《茶叶》2001,27(2):17-21
本文研究了5种山茶属植物的核型。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都是二倍体,核型分别为马关茶C.makuanica 2n=30=22mm 8sm;厚轴茶C.crassicolumna 2n=30=22m 85m;广南茶C.Kwangnanica 2n=30=22m(2SAT) 8sm;假秃房茶C.gymnagynoides 2n=30=22m 6sm 2st;圆基茶C.rotundata 2n=30=20m(2SAT) 10sm(2SAT)。厚轴茶和圆基茶的核型为2B型,其余3种为2A型。本文还对茶组(sect.Thea)植物的核型作了讨论。圆基茶和广南茶的核型为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一、茶组植物分类的历史和现状茶组植物(Section Thea)分类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转折点:一、茶属茶种(Thea sinensis)的命名;二、山茶属(Camellia)与茶属(Thea)的合并;三、R·Sealy的《山茶属分类的订正》的发表。1753年,林奈首次命名茶种Theasinensis Linn,他是根据德国医生Kae-mpfer,的材料命名的。同年也命名了山茶种为Camellia japonica Linn。1818年,R·Sweet首次提出了Camellia属与  相似文献   

7.
君品之茶是茶也非茶,此语何意?且三分而后论。一、茶的起源(一)茶的生物学起源茶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高等植物。据生物学  相似文献   

8.
茶[Camellia sincnsis(L.)O.Kuntzc.]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较为原始的种,其花器的分化水平虽然低,但较其他山茶亚属进化,茶花有梗,苞片和萼片大部分已分化,子房3~5室均能发育形成茶籽,但其他部分仍保持较原始的性状,因此,研究茶树花器,具有很重要的植物分类学上的意义。此外,由于茶花是两性花,茶树又是异花授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界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茶树基因库,研究花器在不同生  相似文献   

9.
云南的地理环境特殊,地势高差悬殊,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特点,为南北植物迁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云南的许多地方未遭受或仅轻微遭受第四纪冰川袭击,各地质时期发生的不少古老植物皆能在这里发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植物系统中的许多科、属常常是在这里起源或是它们的现代分布中心。茶树隶属于山茶属(Genus Camellia),该属共有200余种,集中分布在我国南部和西南部,尤以云南和广西最多。在山茶属的山茶亚属[SubgenusThea(L.)Chang]中,由一些亲缘相近的茶种组成了茶组(Section Thea),茶组中各茶种的叶片中一般都含有与茶(C.sinensis)相类似的代谢物质,如咖  相似文献   

10.
文献摘要     
《中国茶叶》2009,31(11):41-43
茶组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19个种和变种,应用ISSR标记进行亲缘关系的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得到11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ISSR反应共得到166条可重复条带,多态性条带有155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3.4%,  相似文献   

11.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9,31(1):41-41
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是山茶属非茶组[Sect.Thea(L.)Dyer]植物,它与茶树是同属远缘关系。由于它的珍稀性,被称为“茶族皇后”,与活化石银杉、桫椤、珙桐等珍贵植物齐名,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之一。金花茶除了因开金黄色的花被当作珍稀花卉外.还有很大的药理功效。  相似文献   

12.
本刊通讯员 《茶叶》2007,33(2):3-73
2007年4月1日,2007·径山茶祖祭典暨径山禅茶文化研讨会在余杭径山镇径山绿神茶苑(径山寺)召开。本次活动由浙江省茶叶学会、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杭州市余杭区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由杭州余杭区径山绿神茶苑承办。径山茶是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曾获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径山茶”商标是中国原产地保护证明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绿神”商标已获杭州市著名商标。径山茶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提高余杭区知名度,发展品牌经济作出了贡献。饮水思源,作为茶祖后人的当代茶人,不能忘记径山茶的鼻祖、径山寺…  相似文献   

13.
按照席勒的观点,山茶属有82个种,分成12个亚属性的组Section,但是他认为解决种间的亲缘关系是很不容易的。茶C.sinensis中含有特殊的化合物咖啡碱、儿茶素和茶氨酸等。茶作为一种饮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些化合物的作用,这些化合物与茶的品质和功效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茶树杂种和亲缘植物中的这些化合物,不但在茶  相似文献   

14.
茶树育种     
一、茶树(Camellia sisnensis(L)O.Kuntze)原产地与分类Camellia属包含82个以上的种。其原产地在北纬30°以南的东南亚,分布很广。西起尼泊尔,东北到台湾、冲绳和南日本。在日本除茶之外,自生的还有山茶(C.japonicaL.)和茶梅(C.sasanqua Thunberg)。  相似文献   

15.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陈亮  童启庆 《茶叶科学》1997,17(2):183-188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网眼和网脊的大小、形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茶组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较光滑的小穴网状类型向较为突起的网状演化的。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86,(1)
茶氨酸(N-乙基-r-L-谷酰胺)是茶树(Camellia sinensis)主要的和特有的氨基酸,至今尚未在其他植物中检出。新近,我们在山茶(Callellia japonica)和茶梅(Camellia sasanqua)二种植物的种子和实生苗中发现了茶氨酸的存在,并测定  相似文献   

17.
茶氨酸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有三大茶叶提取物已得到公认,即茶多酚(儿茶素)、茶多糖和茶氨酸。被称为“天然镇静剂”的茶氨酸已成为近几年国际市场上最热销的天然保健产品“新宠”之一。茶氨酸(L—Theanine)系统命名为:N-乙基-γ-L-谷氨酰胺(N-ethyl—L—glutamine),是1950年日本学者酒户弥二郎在研究玉露茶鲜爽滋味成分的过程中,从新梢中分离鉴定出的非蛋白特征氨基酸。迄今为止,除在茶梅、山茶、油茶、蕈等四种天然植物中检测出其微量存在外,其他植物中尚未发现茶氨酸。  相似文献   

18.
诸暨茶业概况及"十一五"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光鑫 《中国茶叶》2006,28(6):30-31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产茶历史悠久。唐时,即被列入全国八大茶区的浙东茶区,所产茶称越州茶。南宋《剡录》称诸暨石笕岭茶为“越产之擅名者”。明时,东白山茶充作贡品,“岁进新芽肆筋”(明隆庆《诸暨志》)。清代光绪年间《诸暨县志》载:“邑茶之著者石笕岭茶、东白山茶(即太白山,当地称东白山),宜家山茶、日入柱山茶、梓乌山茶”。民国期间,茶以“太白山产者最上,质味皆佳,坑坞山次之,鸡冠山,扁担山又次之。”(《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  相似文献   

19.
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Camellia L.)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西南部、东南部省区。通过查阅文献及植物标本,对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山茶属植物种质资源共4个亚属、10组、48种,占中国山茶属种数的20.6%;在广东省分布广泛,多集中于北部山区;在广东省的垂直分布海拔范围为50~1 800 m。  相似文献   

20.
茶树及其他山茶属植物花粉形态、超微结构及演化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26份茶组植物及4份其他山东属植物包括红茶组、油茶组共计30份材料进行了花粉形态及其中6份材料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他山茶属植物所具有的花粉粒大、隐沟型萌发孔、外壁表面纹饰光滑、穴大、脊平和外壁内层厚度大等特征均比茶组植物原始,其中红山茶、白毛红山茶和落瓣油茶的表面纹饰与较原始的茶组植物广南茶、圆基茶、老黑菜及属大理茶中的巴达大茶树极为相似,均属穴网状纹饰,因此,茶组植物与其他山茶属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文中还对苦茶的演化位置、较原始的条组植物花粉表面纹饰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