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解放以后,中国的地区粮食生产发生了巨大变化。1984年以来,总的变化趋势是:粮食生产从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转移。虽然目前还没有明显转移到西部地区,但从发展的观点看,西部地区将成为中国的在粮食生产的区域之一。在203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将达到7亿T,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35%50%和15%,坍民北方地区的比例是1:1.5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在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粮食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对中国的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发展具有现实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澳大利亚粮食生产领域的发展趋势,其次分析了澳大利亚粮食流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粮食生产和流通产业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2008年3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采取十项措施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本文以吴江市为例,对10多年来粮油生产变化趋势及主粮大米的质量状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修水县历史上粮食生产情况与近几年粮食生产情况,总结了该县粮食生产变化趋势,并分析了该变化趋势的发生原因,以期促进今后的粮食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研究全球粮食消费变化趋势,粮食生产发展特点,以及粮食贸易现状与展望,全面分析了世界粮食供求形势与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相应战略对策。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亚洲(中国除外)和北部非洲当为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但农业相对落后于中国的大洋洲、前苏联12国和中南美洲也可作为中国农业走出去的目的地。在农业走出去的地区选择上应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目的地的农业资源状况,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粮食消费变化,生产状况和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1978~2003年粮食生产发展历程和特点的回顾、分析,说明中国已经具备667m2产出300kg、总产5亿t的粮食生产能力,中国人对粮食丰欠和粮价波动的承受力大为增强,但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取得新突破的难度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下降的趋势不可忽视。同时,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的四条对策,即以年人均380kg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安全线,立法保护足量、优质的耕地,逐步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生产者要自强自立争取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7.
简述国内粮食生产形势,深入分析嘉兴市粮食生产现状、粮食消费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嘉兴市粮食安全的因素,提出和探讨保障嘉兴市粮食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风险是指由于多种灾害因子造成的农作物区域产量低于预期正常产量所产生的随机不确定性。根据山东省统计资料,在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各类风险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情况、各种自然灾害的受灾面积以及农田成灾率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旱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且发生频率最高。山东省粮食单产是影响粮食总量变化的首要因素,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在小麦、玉米两大作物中,玉米产量的波动影响着粮食作物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农田成灾率对粮食总产量具有明显影响,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自然灾害是山东省目前主要的粮食风险影响因素,对山东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几年,山东粮食总产量应该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9.
WTO背景下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粮食生产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粮食作物总产量、单产、种植结构、区域布局、产值结构以及粮食生产在全国所处地位6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粮食生产结构变化的特征。广东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逐年下调,单产总体上不断增长,总产表现出周期性波动特征;粮食生产的品种结构趋向优质化、多样化;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下的矛盾加剧;广东粮食生产在全国的地位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消费的现状和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经历了不得温饱、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4个阶段.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在不同用途、品种结构和城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进行了研究.中长期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口粮、种子用粮稳中趋减,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最后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推广、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生物能源开发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动规律,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在波动中不断增长,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品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优化,主产区不断北移,黑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粮食功能从仅仅满足温饱的食品过度到工业原材料,再到国际市场的重要贸易手段。对粮食的宏观管理政策则从短缺时期的紧缺管控到逐步市场化的紧平衡管控,再到丰年有余面向国际市场的战略应对。同时,我国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资源紧缺,种粮积极性低,消费增加而质量标准提高以及国际保护主义兴起等众多问题与挑战。未来,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安全地位将进一步上升,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主粮的生产将平稳发展,小杂粮品种将得以多样化发展,而技术仍将是未来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今后,要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农民和地方政府种粮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支持企业投资粮食产业,进一步加强粮食科技研究与开发应用,促进粮食生产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惠源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41-3546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大国,米面加工能力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米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加工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工业化生产和加工装备水平提升。但在产业规模化、产业链建设、粮食资源高效利用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对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初加工产能相对过剩、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主食品工业化水平不高,主要成因为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展望了中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前景,要更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关键装备自主化率水平,加速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全谷物食品的研发与推广。未来10年,中国粮食加工的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将更加合理、产品将更加丰富多元、质量更加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16.
实现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粮食贸易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粮食贸易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近20年粮食进出口品种结构变化和不同粮食品种进出口情况的变化。未来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对策为:①适当增加粮食进口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必然的、经济的、有效的选择;②广泛参与世界粮食贸易,合理利用国际市场,保持90%左右的粮食自给率;③适当增加玉米和小麦的进口,控制稻谷的进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针对中国谷物贸易2000年以来呈现出的新特征,研究谷物贸易演变趋势,对谷物贸易进行展望,为我国调节谷物供需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中2000~2017年中国谷物贸易相关的数据,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中国谷物贸易格局的演变,分析谷物相关政策对贸易的影响。【结果】 中国谷物出口已由较强竞争力转为较弱竞争力,且竞争力在不断弱化;中国已经由谷物净出口国变为谷物净进口国;中国谷物进出口市场和进出口产品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谷物支持政策经过一系列调整后有效的促进了谷物市场的正常运行,谷物进口受到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的限制,而谷物的出口由国家根据谷物生产情况进行调节。【结论】 我国谷物消费结构出现新特征,谷物的需求出现由“量”到“质”的提升,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我国谷物产量增加空间有限,进口进一步增加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忠峰  蔡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10123-10125
建国以来,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经历7次较大的粮食波动,但没有一次完全是由生产问题造成的。现在粮食政策包括购销体制和贸易政策已向市场体制迈进,调控手段更加成熟。在当前更加强调获得粮食能力和政策及贸易的粮食安全概念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已大为缓解。今后的重点是提高粮农的收入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对中国农户储粮影响的区域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航 《农业展望》2014,(1):23-27,32
以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反映城镇化对农户储粮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选取粮食生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及农业劳动力3个一级指标、耕地面积等16个二级指标,并以2004年和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化对粮食生产三大区域农户储粮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因素对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有明显影响,而粮食消费及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对粮食产销平衡区农户储粮的影响明显,粮食主销区受上述影响较其他两区弱。同时,2004年城镇化对粮食主产区的综合影响最明显,到2011年粮食产销平衡区受到的综合影响最显著。最后,提出了未来中国农户储粮的趋势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