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高能粒子处理紫花苜蓿干种子,观测龙牧803 苜蓿M2 代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Pro)、过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可溶性糖含量(LSSC)、叶绿素a含量(Chla)和叶绿素b含量(Chlb)。结果表明,高能粒子处理在秋末冬初低温条件下M2代的抗寒性指标显著高于对照(P<0.05);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M2代叶片Pro含量、SOD 酶活性、LSSC 含量、Chl含量明显递减。低剂量辐照下M2 代获得的抗寒性强于高剂量辐照,由此确定苜蓿的最佳高能粒子辐照剂量为145Gy,其次是195Gy。  相似文献   

2.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120(N2)和180(N3)kg/hm2,于苜蓿初花期测定叶片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含量和干草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除第2茬氮含量外,苜蓿叶片氮和磷含量在N2处理最高,其中第3茬N2处理的氮含量最高,第1茬N2处理的磷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 g/kg和3.06 g/kg。与CK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且N2处理下不同茬次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1.4%、23.8%和47.1%。与CK处理相比,施氮可以提高苜蓿叶片的气孔个数和气孔开度。除第4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外,苜蓿叶片的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苜蓿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及脯氨酸(Pro)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MDA和Pro含量在第3茬N2处理下最低,H2O2含量在第1茬N...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苜蓿品种幼苗SOD、P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在4 ℃低温条件下,以苜蓿Medicago sativa的2个国外品种Aspire、DK141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苜蓿幼苗叶片内SOD、POD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酶活性下降后仍能维持高于对照的活性水平;游离脯氨酸绝对含量逐渐增加.从而证明苜蓿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SOD、POD活性和提高脯氨酸绝对含量等保护机制来适应低温胁迫,减轻低温伤害,并且表明Aspire、DK141品种苜蓿抗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高能混合粒子场作为诱变源应用在紫花苜蓿品种改良上的效果和价值,试验将5 000粒龙牧803紫花苜蓿干种子平均分为两份,一份用5个剂量(109,145,195,284,560 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处理,另一份用与高能粒子场相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作为对照,通过发芽试验和RAPD分子标记对2种诱变源在紫花苜蓿上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紫花苜蓿对苜蓿种子的损伤较小,与传统60Coγ射线造成的损伤效果有明显区别,说明高能混合粒子场有作为新的诱变源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申晓慧 《草业科学》2018,35(6):1435-1442
为了研究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萌发及植株生理特性的影响,以紫花苜蓿Wega7F种子为供试材料,经~(60)Co-γ和甲基磺酸乙酯(EMS)两种诱变处理后,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植株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对苜蓿萌发率、发芽指数、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低剂量(150Gy)提高了发芽率、发芽指数及幼苗生长,高剂量(300和450Gy)抑制萌发率和幼苗生长。EMS处理均抑制苜蓿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在低剂量条件下,~(60)Co-γ射线处理对株高有促进作用,高剂量会抑制植株生长;EMS处理则抑制苜蓿株高生长。两种诱变处理均促进苜蓿分枝,且低剂量处理下均有利于提高苜蓿单株鲜草产量。在~(60)Co-γ辐射和0.4%EMS处理下,叶绿素含量提高,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降低。诱变提高了苜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程度表现为PODCATSOD。本研究结果表明,150Gy ~(60)Co-γ对苜蓿产量及株高影响显著,为苜蓿生产应用提供了一定利用价值;EMS处理更有利于增强苜蓿分枝能力,有利于苜蓿在观赏方面的提高及改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60)Co-γ辐射对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物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剂量(600,900,1 200,1 500 Gy)~(60)Co-γ辐射苜蓿种子为材料,以相同量未辐射的种子作为对照,对其幼苗进行10%NaCl胁迫处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K~+、Ca~(2+)、Mg~(2+)含量。结果表明: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K~+、Ca~(2+)、Mg~(2+)含量均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Na~+含量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辐射剂量为600 Gy时可抑制苜蓿幼苗根、茎和叶片的Na~+含量,促进根、茎和叶片K~+、Mg~(2+)和Ca~(2+)含量的积累,1 500 Gy与600 Gy则相反。说明~(60)Co-γ辐射影响NaCl胁迫下苜蓿幼苗营养器官Na~+、K~+、Ca~(2+)和Mg~(2+)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低温胁迫下不同品种苜蓿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以寒牧1、寒牧2、寒牧3、寒牧4苜蓿为材料,测定低温(4℃)培养和常温(25℃)培养苜蓿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苜蓿叶片中的酯酶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苜蓿芽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下降,苜蓿叶片中酯酶同工酶活性增强。说明苜蓿是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增强酯酶同工酶活性来适应低温逆境,以减轻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8.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苜蓿抗寒锻炼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锻炼过程中膜透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通过苜蓿组织冰冻半致死温度(LT50)说明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抗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处理下,苜蓿叶片和根茎组织电解质透出率呈现出S型曲线变化。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组织LT50从9月初的-6.9℃下降到11月初的-15.6℃,下降了8.7℃。随着秋季气温的下降,苜蓿叶片SOD活性显著增加,11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显著下降。这说明SOD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当苜蓿获得抗寒能力后,SOD活性逐渐下降。在抗寒锻炼过程中,苜蓿根茎SOD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S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不一致,苜蓿根茎中SOD活性水平显著高于叶片中的SOD活性水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苜蓿品种具有6条共同的SOD同工酶酶带。适应高寒地区气候条件的当地材料同德杂种苜蓿表现出与其他苜蓿品种较大的特异性。抑制试验表明苜蓿SOD为CuZn-SOD。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返青期苜蓿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春季低温对返青期苜蓿叶片光抑制的影响,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以苜蓿适宜生长温度(25℃)为对照,研究了返青期苜蓿叶片在-5℃处理4h、-5℃处理12h、-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苜蓿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在25℃和-5℃处理4h、-5℃处理12h条件下差异不显著,无明显光抑制发生;但在-6.5℃处理8h和-8℃处理4h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m、Fv/Fo和对照相比都明显下降,且温度越低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表明:低温下苜蓿叶片不同程度发生光抑制,且苜蓿各荧光参数的变化与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高温胁迫下苜蓿抗氧化系统及叶绿素含量对草酸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40℃高温胁迫条件下,对经5 mmol/L草酸处理后的苜蓿叶片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系统进行研究.与对照相比,处理组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表明草酸提高了苜蓿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6份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内用不同梯度NaCl、NaHCO3混合液模拟盐碱胁迫,测定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碱胁迫浓度增加,参试的6个品种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均下降,但下降程度有所不同,根据发芽势和发芽势等指标分析,耐盐碱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美国343〉敖汉〉龙牧803〉中苜2号〉公农1号〉龙牧801。  相似文献   

12.
分别利用5个不同剂量(109、145、195、284和560Gy)的高能混合粒子场和60Coγ射线处理龙牧803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 (L.) Sojak cv. Longmu 803)干种子,比较同一剂量不同处理方法间和同一处理方法不同剂量间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发芽势高于对照,发芽率低于对照;微核率略低于γ射线处理,两者均显著高于对照;γ射线处理的株高和产量随着处理剂量的增高而降低,除109Gy外,均低于对照和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高能混合粒子场处理对植株的损伤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3.
九个苜蓿品种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叶水势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旱作条件下,对9个苜蓿品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水势及其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不同苜蓿品种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性能指数(PI)波动趋势呈单峰曲线,均在中午出现峰值,方差分析得出Fm、Fv、Fv/Fm、Fv/Fo以及PSⅡ活性中心数(RC/ABS)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基于叶绿素荧光参数参试品种聚为两大类,第一类包括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叶绿素荧光特性较优,第二类包括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叶绿素荧光特性较差;9个苜蓿品种水势日变化较大,其中准格尔苜蓿和敖汉苜蓿叶片水势较高且较为稳定,而公农1号和肇东苜蓿叶水势较低。准格尔苜蓿、草原2号、敖汉苜蓿、中苜1号和龙牧801对环境耐受性较好,肇东苜蓿、甘农3号、公农1号和龙牧803对环境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从龙牧803(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 803)苜蓿群体中选择优秀单株,通过无性扦插繁殖,3次混合选择、开放授粉及品种比较试验、区域与生产试验,历经12年育成龙牧807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mu807)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直立,在黑龙江省地区4月中下旬返青,生育期120 d左右,开花期株高75.7~105.3cm,成熟期株高98.5~133.8 cm。2年生干草产量为11739.14 kg·hm-2,比对照龙牧803苜蓿(9797.99 kg·hm-2)增产17.10%;种子产量284.60 kg·hm-2,比对照(230.00 kg·hm-2)增产18.25%。初花期粗蛋白含量19.38%,适口性好,饲用品质优良。其抗性强,生态适应性广,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多年生牧草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豆科苜蓿属(Medicago)品种和2个禾本科牧草(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材料,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根系类型多年生牧草的根系形态性状及分布。结果表明:羊草、无芒雀麦地下生物量及体积均高于苜蓿,在水平空间上羊草、无芒雀麦比苜蓿分布更为广泛,垂直空间上苜蓿、羊草、无芒雀麦均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无芒雀麦地下生物量、体积均高于羊草,且根系在垂直空间分布上更集中在土壤表层;‘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falcate L.‘Hulunbeier’)根系更侧重于侧根的生长、发育,垂直空间上分布也更接近土壤表层,形态及分布与其他苜蓿品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胁迫下不同苜蓿品种愈伤组织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渗透胁迫剂,对5个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愈伤组织进行干旱胁迫.用生理生化方法对各品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积累量、质膜相对透性3项抗旱性鉴定指标进行测定,各项结果趋于一致,其抗旱性强弱的顺序为:龙牧803、草原2号、中牧1号、龙牧80l、准格尔.同时,证明了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质膜透性均可作为苜蓿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5种龙牧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10,20,30,40和50 mmol·L-1)混合苏打盐碱(NaHCO3:Na2CO3=9:1)对龙牧系列苜蓿种子萌发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种子在不同混合苏打盐碱浓度下其发芽率(Germination rate,GR)、发芽势(Germination potential,GP)、发芽指数(Germination index,GI)、活力指数(Vigor index,VI)、干重(Dry weight,DW)、鲜重(Fresh weight,FW)、含水量(Water content,WC)、胚芽长(Embryo length,EL)、胚根长(Radicle length,RL)等9项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对9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共筛选出GR,GP,GI,VI,DW,WC,EL等指标与龙牧苜蓿品种的抗盐碱性有关,利用隶属函数、权重系数和综合评价D值分析可知,5种龙牧苜蓿品种耐盐碱性强弱依次为:龙牧807 > 龙牧808 > 龙牧806 > 龙牧803 > 龙牧801。  相似文献   

18.
选用3个品种(肇东、龙牧801和龙牧803)、3个不同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的紫花苜蓿,研究不同生育期与品种对苜蓿营养价值及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粗蛋白质(CP)含量、粗灰分(CA)含量、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及快速降解组分(a组分)含量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降低;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CP的慢速降解组分(b组分)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升高;肇东和龙牧803的CP含量、NDF有效降解率极显著高于龙牧801(P<0.01);ADF含量、CP有效降解率按肇东、龙牧801、龙牧803顺序显著降低(P<0.05);生育期与品种对CP含量、CA含量及CP、NDF有效降解率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9.
扁蓿豆与紫花苜蓿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殿魁  李红  罗新义 《草地学报》2008,16(5):458-465
受辐射突变育种理论的启示,辐射二倍体扁蓿豆(Melissutus ruthenicus)和四倍体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提高属间远缘杂交不育的亲和性,获得成功后经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育成正反交两个异源四倍体苜蓿新品种(1976~1992),即龙牧801苜蓿(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ak×Medicago sativaL.cv.Longmu No.801)和龙牧803苜蓿(Medicago sativa L.×Melilotoides ruthenicus(L.)Sojok cv.Longmu No.803),并于199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其中801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较强,再生性好,在松嫩、三江平原地区每年刈割2次,干草产量6000~8000 kg/hm2;803苜蓿抗寒(-35℃~-45℃)、耐盐碱性(pH 8.16~8.4)较强、再生性好、丰产性好,在松辽平原和东部白浆土均可种植,每年刈割2-3次,干草产量10000~12000 kg/hm2。现将辐射处理后,突变体认定、杂交、杂种识别和育种方法及其过程加以论述。旨在和同行进行交流探讨,以期为苜蓿育种工作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