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杜朝正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98-200
通过重心模型相关理论,借助ArcGIS软件技术绘制2003~2012年菏泽市人口重心迁移轨迹,研究人口重心迁移规律,并分析影响其移动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菏泽市人口重心与菏泽市几何中心相接近;菏泽市总人口的人口重心迁移与菏泽市非农业人口重心、男性人口重心、女性人口重心具有关联性,移动趋势相近;菏泽市人口重心迁移的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人口重心迁移受人口的迁入迁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菏泽市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口问题是土地承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科学地对某一地区人口状态进行系统评价,本文从人口问题入手,对人口结构、人口变动、人口素质、生活水准等方面提出尝试性的人口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湘西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35-2437
人口与经济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时空范畴.从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建国以来湘西自治州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况,从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劳动生产率、人地关系矛盾、城市化滞后等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湘西州的人口经济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合理进行人口分布、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陈健坤  万哨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08-5209,5243
分析了1997~2008年拉萨市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人口密度状况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意义,探讨了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非农化趋势较为明显,耕地面积持续减少;拉萨人口非农化与耕地协调系数均小于1,拉萨市目前的人口非农化对耕地的影响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5.
研究历史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以往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时,往往对人口年龄结构多加回避,这是因为人口资料本身的稀缺性;除此之外,中国历史文献留下的人口数字,可谓一笔糊涂账,(1)(P24)中国传统上对人口的记载非常粗略,一般只记男大口、男小口、女大口、女小口,甚至只记总口数,这对于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尤其是对老年人口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和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口基尼指数、人口重心、相对资源承载力等指标和方法,分析1987-2007年兰州-西宁区域31市县人口集中性和差异性,并计算相对资源承载力大小.结果表明:①兰州一西宁区域总人口和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和基尼指数变化趋势相反,其中非农业人口集中指数、基尼指数有增大趋势;②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非农业人口重心三心位置不一致,但是移动方向相似,且经济重心移动的速度最大;③区域范围内人口分布与经济总量高度相关,人口与耕地表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④兰州-西宁区域人口属于超载状态,但是超载的人口规模在减小;最后将31市县分为超载类型区、富余类型区和临界类型区三种类型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疆多民族杂居地区人口发展的特点,探讨了该地区县级人口模型、人口控制及2000年人口予测,编制了人口予测的BASIC程序。  相似文献   

8.
选取河北石家庄市1982、1993、2001、2005和2008年5个年份的人口数据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SPSS软件支持下,从人口密度、人口重心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石家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通过人口空间分布模型的回归拟合,找出符合石家庄市人口变化规律的密度模型。结果显示:石家庄市人口密度仍然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渐低的特点;人口重心主要集中在城市东部郊县并有向中部市区迁移的趋势;符合石家庄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密度模型为倒数函数。这一结果表明城市中心区仍然是石家庄市人口集中区,人口分布郊区化现象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各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及政策等不尽相同,人口安全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针对人口安全问题的区域差异,应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各区域人口现状制定有重点、有突破、针对性强的地方政策,有效维护人口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人口问题并不在于人口本身,而在于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冲击等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的具体情况出发,分析了庞大的人口数量和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质量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巴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把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与控制人口增长并重,把提高全民族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统筹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以鹤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在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的动态开放规划修编模式,对土地用途分区弹性管制方法与机制、规划指标刚性和弹性控制互补机制、动态规划方案等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指出了实施该规划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并将该规划思路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指导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六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将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的六安市土地利用结构,与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的土地利用结构比较,结果发现,优化的土地利用系统,无论从土地约束性指标的实现,还是碳减排和生态价值的实现等,均优于规划目标的土地利用系统。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比上级规划下达的硬性指标更科学合理,更符合规划区域实际;土地利用系统碳排放的减少和生态价值的提高,正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3.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规划的实施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该文针对兴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为兴义市即将启动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朱思源  黄迎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591-10593,10615
区域土地信息集成模型是为了解决国土系统间复杂而独立的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与共享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所提出的集成方法。通过对其的引入,实现土地规划系统的有效集成,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何梅  陈龙乾  宋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3):167-169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是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成果,与规划文本说明、规划数据库一样必不可少。该文以连云港市海州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为例,以ArcGIS软件为平台,从数据准备、图形编辑、土地用途分区、图形整饰与输出等方面介绍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6.
罗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16-6217
通过分析重庆市某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背景下的旅游用地问题,对其旅游用地的需求进行预测,同时提出了旅游用地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级规划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重庆市为例,探讨了规划试点内容,并对试点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开展大规模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用途分区体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国应建立土地用途地域和土地用途分区两层次的分区体系。用途地域适用于县(市)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突出控制城镇扩张,经保护农地和自然环境。用途分区主要适用于城(市)镇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它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直接依据。分别提出了城镇地域和乡村地城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并对土地用途分区控制规则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要求,对抚州市崇仁县2005~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崇仁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总体特点为农用地温和的减少,建设用地上升明显,未利用地大量减少;以2010年为分界点分为前后2个阶段,前一阶段土地利用系统有序度较低且相对剧烈,后一阶段土地利用变动相对平缓,且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比较合理。崇仁县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用地控制目标偏离程度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大体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合兵  李晨  赵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75-9376,9408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保障土地利用和实现规划目标是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一个亮点。从实施保障体系、编制指导思想、规划本质认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体系现状,总结了规划实施保障措施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