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春到 《中国蜂业》2001,52(5):17-17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 ,有时会发生逃蜂 ,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 ,必须防止逃蜂 ,做好逃蜂的收捕工作。为什么会发生逃蜂呢 ?主要原因有 :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 ,投奔新居 ;二是缺粉断蜜 ,蜜蜂受到饥饿威胁 ;三是巢虫、胡蜂等危害 ,影响蜜蜂生存 ;四是蜂场有烟、臭、药气的刺激 ;五是蜂箱放在高压线下 ,蜜蜂受到高压线上的磁场影响 ;六是受到盗蜂骚扰 ,被逼逃离 ;七是蜜蜂群势太弱 ,未能形成强群 ;八是场地周围有振动 ,蜂箱受烈日曝晒等等。为避免发生逃蜂 ,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1 改善饲养条件 ,消除逃蜂的内因…  相似文献   

2.
中蜂在每年的“春分”和“清明节”前后 ,正是中蜂分蜂的季节。经常看到中蜂从空中飞过或飞来 ,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收到 ,可与本场蜂群进行杂交 ,改良蜂种 ,提高经济效益。本人经过几年的具体实践有所收获。现将具体做法简单介绍给各位蜂友仅供参考。1、收捕正在飞逃的蜂团。只要蜂团从上空飞过 ,可立即抓一把泥砂向蜂团撒去 ,撒去的泥砂有可能击中蜂王 ,蜂王受到泥砂的击中 ,就会落于附近的树上 ,没有树木便落于草丛中 ,飞行的蜜蜂便会停止飞行 ,而结团于蜂王处 ,这时便可用收蜂笼或草帽等将蜂团收捕放到蜂箱中。这是一位农村老太太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3.
<正>1利用废旧隔王板防蜂王飞逃在蜂群的增殖期或繁殖旺季时,最让养蜂人防不胜防的就是蜂群产生"分蜂热",蜂群和蜂王飞逃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能被收回,可有的只能"望蜂兴叹"。如果将废旧的隔王板裁截一小条粘在蜂箱的前下口处,然后再将巢门板安放好,这样就有效地限制了蜂王的飞逃,给养蜂者留出了处理"分蜂热"的时  相似文献   

4.
梁以升 《蜜蜂杂志》2008,28(3):24-24
1 什么是中蜂乱蜂团? 中蜂乱蜂团的产生是由于一群中蜂飞跑引起多群中蜂群飞逃,严重的有十几群及几十群飞逃.逃亡群会聚集在树上及建筑物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大蜂团,称为乱蜂团.  相似文献   

5.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7-27
<正>野生中蜂性格暴躁,容易离脾,稍处理不当就有飞逃的可能。一般中蜂飞出结团:一是分蜂飞出,这种情况往往在蜂团中有许多雄蜂跟随;另一种情况是中蜂生存  相似文献   

6.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著的“近祖型”应激反应强的蜂种。中蜂最大的缺点是好分蜂,好飞逃。饲养中蜂在分蜂季节或蜂群有迁栖意图时,群数少有专人守候,能控制飞逃。若群数多,即使有人守候,以上情况一旦产生,养蜂人也往往会手忙足乱顾此失彼,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分蜂季节,中蜂群大多有不同程度的分蜂热;有病敌害会产生逃亡情绪。不经逐群检查,仔细分析,很难查觉其飞逃先兆的。蜂场中若其中一群分蜂或飞逃群飞出,其蜂群产生的信息素信号,足以带动影响其它群提前汹涌奔出,其轰鸣声加大,混乱飞舞,数群混集成一团或相互斗杀,造成难以挽救的局面。若蜂…  相似文献   

7.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8.
戴元高 《中国蜂业》2007,58(8):21-21
"碗碗蜂"即分蜂季节由原群分出来的弱小群或飞逃群,蜂量一般在1脾以下或半脾蜂,群势极弱,广东农村一般称"碗仔蜂",这种蜂的特点是饥饿、老蜂多、子脾中断。给管理上带来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养蜂过程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会经常遇到 ,但有强弱之分 ,这与蜜蜂种性有关。优良的品种能维持大群 ,有着积极采集性能 ,就不易产生分蜂 ,反之 ,就容易“逃蜂”。为此 ,浅述几项分蜂管理措施。一、优选蜂种控制分蜂随着蜂种改良 ,品种质量的提高 ,分蜂性会大大降低 ,分蜂控制了 ,会减少许多麻烦 ,使蜜浆产量稳步提高。但还有不少养蜂者还饲养品种较差的蜂种 ,既不泌浆 ,又不采蜜 ,还喜欢分蜂 ,经济效益不高。如 2 0 0 2年 4月 ,油菜大流蜜期 ,我去某蜂场办事 ,他饲养 5 0群蜜蜂 ,当天 ,就有 9群分蜂 ,事后问起此事 ,他说一连几天都这样 ,忙…  相似文献   

10.
中蜂飞逃的原因有多种 ,大致可有4种主要原因 :保留分蜂意念的飞逃、缺蜜飞逃、敌害干扰飞逃和环境不适飞逃。首先谈保留分蜂意念引起的飞逃 ,这种飞逃发生于自然分蜂收捕群 ,第一次分蜂飞出的是老蜂王 ,分蜂前数天 ,侦查蜂已将要去的地方找好了 ,只等待王台的进一步成熟和适当的天气 ,这两样条件具备了便发生分蜂。蜂群被收捕安置后没有经过第二次起飞 ,数天内还存在着分蜂暂时结团意念 ,如没有子脾作恋巢诱引 ,蜂群一般都要另投新居 ,这就是老乡们常说的他们接的蜂“不坐家”的原因。蜂群发生第二次分蜂与第一次分蜂情况不同 ,天气好蜜蜂…  相似文献   

11.
好分蜂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1,62(7)
繁蜂季节蜂农常遇到蜂群飞逃的问题。落在低处还好办,用手拉住树枝直接抖入蜂箱即可,不适合抖落的可用巢脾收集。多数飞逃的蜂群结团于高处,不方便收蜂。可找一根长竹杆,在一端固定一个粗铁圈,直径不小于40cm,在铁圈上缚一条编织袋,对准蜂团一撞,  相似文献   

13.
换位控制自然分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4):21-21
自然分蜂如果在主要流蜜期前1个月发生。将造成大流蜜期前大量逃蜂或消极怠工,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在处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时,运用换位分蜂的方法达到了蜂多、蜜多的目的。首先,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搬走,原址放1个空蜂箱。然后在任意蜂群中选调2张虫卵脾,带少许幼蜂放在空蜂箱中,组成第1个新分群,由于大量外勤蜂进入第1个新分群,造成新分群外勤蜂过剩,  相似文献   

14.
分蜂是中蜂生物学物性之一,而逃群则是这一特性的另一种表现.蜂群弃旧巢飞往他处称逃蜂,也叫逃群、飞蜂、飞群,但习惯称逃蜂.土生土长的中蜂在自然生存竞争中,经过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环境良好就营巢定居,环境不佳则飞往别处繁衍生息的习性.这种逃蜂习性是有利于中蜂物种的生存.在正常情况下,蜂群基本是不会逃蜂的,在不利于蜂群的种种因子干扰下,蜂群就会逃亡,概括为如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自然分蜂对养蜂工作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利用蜂群自然分蜂习性多分蜂或以强补弱,达到蜂多、蜜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但同时在流蜜期发生大量逃蜂,也会给蜂群管理带来负担,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笔者认为,利用一看、二听、三查的方法摸清自然分蜂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使养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看看箱门口有无工蜂搭挂现象,若搭挂严重即有可能发生自然分蜂,应开箱检查;看工蜂是否消极怠工,如果进粉突然减少也可能发生自然分蜂,要开箱检查;看箱门前有无成批工蜂大腹便便,熙熙攘攘地乱飞,若有应立即开箱检查,防止飞逃。二听听箱…  相似文献   

16.
无论如何精心管理蜂群,总会出现意外情况:蜂群发生飞逃或者自然分蜂群飞出,在附近的树木或者建筑物上结团。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或者是在野外收捕蜂群,如果处理不好,都会使蜂群再次发生飞逃,这样就很难收捕了,因为蜂群一旦被激怒再次飞逃,会飞得更远,结团地点也会选择得更高一些,那就只能望蜂兴叹、倍感可惜了。  相似文献   

17.
张河勇 《蜜蜂杂志》2020,40(4):28-29
每年的春末夏初,是分蜂的旺季。活框养殖的中、西蜂群,虽然可人工提前分蜂,但总会因天气耽误或操作失误,而导致少数蜂群,分群外飞,经常造成意外损失。因此,一旦发现分蜂团就应尽快收回,否则时间一长,分蜂团就会自行寻觅合适的筑巢场所,远走高飞。所以说,养蜂人应充分通晓不同蜂种的各自特征,分别对待,才能更有把握,快速地收回分蜂团。因为中蜂和西蜂的分蜂特征,存在一定的区别。现列如下,供蜂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蜂群中出现王台时,初学养蜂者往往分不出是自然王台还是交替王台,为了防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或飞逃,往往采取人工分蜂或摘除王台以及杀死老王的方法,如果是交替王台,新王又交配不成功的话,往往会给蜂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现介绍几种识别方法: 1、根据季节判断自然王台一般出现在春季或夏秋季节蜜粉源比较丰富的时节,而交替王台一般是不分季节地出现.  相似文献   

19.
1人为误导诱发的迁逃式分蜂逃蜂通常是由高温缺蜜、巢虫危害、胡蜂骚扰、盗蜂斗杀以及周边环境恶劣等因素造成的。但是也会因养蜂人不合时宜的不良饲养管理而诱导原本正常的蜂群,在毫无飞逃先兆的情况下而突然迁逃,让很多蜂友甚感困惑和心痛。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给蜂群加设蜂王防逃器(片),可防意外分蜂和飞逃,还有防盗蜜的功能。蜂王防逃器造价便宜,拆装方便,是蜂友常用的蜂具。但是,如果使用时机不适合,会弄巧成拙,给蜂群造成不应有的严重损失。有位蜂友来电询问,说他外出1个多月后回家,发现2群蜂出现工蜂产卵,提脾细查后发现早已失王,甚是困惑。我到他蜂场后,他告诉我,这2只蜂王是2017年从外地购买的,刚介入蜂群后产卵很好,子脾成片,子圈大且密实,花子少,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8年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