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眼前这位皮肤黑黑双眼炯炯有神的苏北汉子,你怎么也不会把他与成千上万小毒虫蝎子联系到一起,他就是目前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连云港赣榆县科达养殖场私营营业主,被誉为“苏北蝎王”的下岗职工宋振 峰。谈起科技创业,年仅32 岁的宋振峰,不由多了一分感慨。他原是县粮食系统一名下岗职工,下岗后的宋振峰经过短暂的迷茫之后,他大江南北的忙着跑市场、找信息、挖项目,经过近一年的社会调查和市场分析,根据苏北实际,果断地选择了国家科委重点养殖项目人工养蝎。当他跟家人说起自己的想法时,家里的人都反对说:“蝎子让人见了都害怕…  相似文献   

2.
下岗工人、打工仔、千万富翁,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身份,8年间在侯晓军的身上神奇变换。这位年届40遭遇下岗的普通中国工人,在8年间创造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财富佳话。1999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西安,作为西安下岗工人创业的代表,侯晓军参加了欢迎活动。随行的美国记者问他:“你下岗创业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当时他的回答很体  相似文献   

3.
惠恩举 《新农业》2004,(6):31-31
普兰店市食品公司下岗职工王建伟,下岗后不等不靠,自己寻找新的就业出路。他通过调查发现,狐狸皮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为“软黄金”,而且狐狸易饲养好管理,见效快销路畅,于是他下决心要走养狐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4.
从转业到下岗,后来又二次创业,鲁新爱始终铭记“在创业路上没有退伍兵,只有战斗兵”的誓言。几经波折,他用小小食用菌,托起扶贫大产业。退伍创业,结下“蘑菇缘”说他几经波折一点也不夸张。今年46岁的鲁新爱,1996年从部队退伍,转业进入基层供销社工作,从营业员逐步走上了基层供销社主任的岗位。但好景不长,2003年,单位亏损,发不了工资,他被迫下岗。2004年,他意外与蘑菇结缘,自费赴食用菌栽培技术先进的地区考察,认真考量,鲁新爱下定决心从事食用菌栽培。他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结果第一年培育菌种失败,2万元全部赔了进去。“是军人就不怕艰难险阻,自主创业也是一样,冲锋陷阵才能成功。”鲁新爱说。  相似文献   

5.
<正>12年前,他从国企下岗,在租来的厂房内艰难起步,做鹌鹑养殖。12年后,他拥有固定资产超千万,带动周边51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鹌鹑养殖专家、创业带富能手。他叫袁海斌,图们市富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日前,袁海斌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1998年,袁海斌进入辽源市的国企上班,心中充满了理想和干劲的他,一心投入工作。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就遭遇了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再就业,袁海斌没  相似文献   

6.
1992年元月,年近不惑的张长友从湖北省鹤峰县保险公司下岗闯市场,贷款30万元,带着30名青年在县城租了栋楼房,办起农副产品贸易公司,以“提篮小卖”的方式拉开了创业的帷幕。刚开始经营农副产品的张长友,获悉基层供销社有积压5年找不到“婆家”的贝母、厚朴等中药材2000多吨。他  相似文献   

7.
何长福原是黑龙江省绥棱县粉厂职工,1998年下岗后,靠给别人打工养家糊口,尽管工作辛苦,可年收入仅6000元左右.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他打算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致富梦.经过多次的外出考察论证、市场调查,何长福终于找到了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好饲养、利润大的好项目——养殖美国金鸽.现在,他养殖的美国金鸽已经给他带来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中专毕业的于先生在上班一年后.因为厂子破产下岗回家。他的家临近国内最大的北方石材城.石材加工厂新罗棋布.于先生靠用手推车在工地附近给工人送饭谋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用废石渣创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在长春市二道区吉柴社区内,有一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下岗之后,带领家人创办了一家5元菜馆——司机之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1998年,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赵忠利和妻子双双从长春市漂染厂下岗。经过与家人商量,他决定开一家小饭店。他给家人明确分工,由曾  相似文献   

10.
集约经营占市场 李惠清原是重庆沙坪坝一家饲料公司的经理,1994年从单位下岗后贩卖鸡苗、成鸡,虽然利润丰厚,但他并不满足这种小打小闹的经营方式。他在重庆及周边省市对成鸡产品的市场需求及养殖风险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近几年乌骨鸡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虽然市场走俏,但光靠农户散养,规模始终不大,抗风险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1.
吴晓铃 《农家顾问》2014,(11):23-23
只有小学文凭的四川绵阳农村小伙王海东,瞅准传统木雕的巨大市场,在短短6年内,把自己的木艺公司做到了年收入800多万元的规模。今年,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项目将他评为11个优秀创业青年之一。小伙子为项目拍摄宣传片时雄心勃勃地表示,“不仅要挣钱,还要把木雕这门手工艺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下岗后路还在你脚下①冯祯波是几年前从祁禄山林场下岗的职工,下岗对曾是南京林业大学经管专业毕业的他来说又是一次挑战。于是跑省城、跑南方;进书店、进养殖场,从市场中捕捉到科学养鸡致富的信息。于是一头猛扎进去,从书本中、从养鸡大户中吸取知识和经验,办起他自...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下岗女工蒋其英,除了会切菜,别无专长。然而就是靠切菜,蒋其英走出了独特的创业道路。2004年, 蒋其英下岗后发现市场上无专门替人用手工加工肉丝、肉糜的,便想到菜场去  相似文献   

14.
师智敏是个农民,他是一片千亩有机果园的主人,但他也是湖北省的大学生创业明星。这种有些奇怪的身份组合让他有了一个新称呼:新农民。他有个看似矛盾的观点:农村很需要大学生,但大学生不要盲目到农村创业。这个观点来源于他曾经走过的创业“弯路”。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长沙人宁艳下岗后到北京创业,靠水果批发赚得了第一桶金。可是有一天,她店里一个熟识的顾客的造访却在无意间为她开启了一扇更大的财富之门。来者是对面茶叶店的王老板,他一边挑水果,一边长吁短叹。宁艳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这条街又开了两家茶叶店,我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要关门了!"宁艳是个非  相似文献   

16.
今年26岁的王辉长着一张娃娃脸,走在大街上还有些像个腼腆的大学生。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稚气未脱的年轻人,却在美国读大学期间创业赚到了300多万元,回国后在西安高新区创办了一家石榴汁饮品公司,成为“海归”群体中屈指可数的致力于农副产品深加工、制造的创业者。因此,朋友们戏谑地称他是“海外创业,回国务农。”  相似文献   

17.
冒险柚子园     
自己先冒险 一下子投入20万元,经营一个破败的柚园,这对刚刚创业的阮强来说,几乎是孤注一掷。但他说:“我根本没想过失败。当初看准柚子商机后,我扎扎实实作了半年的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8,(10):74-75
马英贵从1986年下岗后,潜心从事灵武长枣苗木繁育、栽培技术及优良种鸡的繁育、养殖研究,创办了灵武市新兴种鸡场。2005年6月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他通过“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基地+农户”的科技创业模式发展壮大自身养殖产业,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年均实现个人纯收入25万元,带动周边1000多农户从事优良鸡的养殖。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民工自主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银监会与全国总工会前不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出“工会创业小额贷款”这一新型贷款品种。  相似文献   

20.
海南农垦工会在摸清下岗失业人员家庭困难状况的前提下,开展送技术、送种苗、送资金、送信息、送岗位的“五送”活动、“一帮多”、“多帮一”、“结伴就业”和“合作创业”,并争取有关部门在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亚龙木业公司、八一总场等25个单位工会和帮扶中心经多方联系,三年来共帮助1500多人到省内外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