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许多中小型肉种鸡场由于没有环境控制系统,在低温条件下,往往只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这样舍内有害气体易蓄积,空气中还会出现大量携带病毒的微生物尘埃,导致鸡只的抵抗力下降。当舍内温度骤降产生冷应激时,就会破坏鸡只免疫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进入冬季以后,许多养鸡场(户)将鸡舍门窗堵得很严实,往往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忽视了通风换气,未能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对鸡群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蛋鸡受季节、温差、饲管的影响,常出现产蛋量下降,这在夏、冬季表现得尤为明显,鸡蛋价格也随之忽高忽低。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实行科学饲管,使蛋鸡夏、冬季不歇窝常年产蛋。一、夏季饲管某养殖场饲养有500只蛋鸡,日产蛋200枚左右,产蛋率只有40%,产蛋率如此低与气温高有关。鸡没有汗腺,气温高时只能依靠张口喘气来散发体热。当鸡舍温度达到30℃以上时,鸡的呼吸加快,采食量下降,体质虚弱,导致产蛋量下降,甚至停止产蛋而歇窝。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通风换气鸡舍的门窗要昼夜打开并安装纱帘,  相似文献   

4.
冬季低温对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不利,因此,疾病相对少一些。但是,由于冬季普遍采取了保温增温措施,兔舍内的温度较高,通风不良和湿度增加会使某些疾病发生率增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冬季主要疾病如下:1.兔瘟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低温季节的发病率更高,应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兔瘟疫苗注射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注射时间。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该疫苗注射时间过早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过晚注射有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使鸡群在冬季产蛋阶段减少冷应激影响,获得较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笔者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有效做法,供广大蛋鸡养殖场(户)参考。1.保温御寒鸡的产蛋适宜温度为13~20℃,高于25℃或低于5℃产蛋率都会明显下降。冬季如果舍内低温时间过长,鸡体抵抗力明显降低,不仅影响产蛋率还会导致发病。因此,应做好  相似文献   

6.
温度瓜叶菊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夜间应控温在7~10℃,白天达15℃时要通风换气降温。家庭室内培养保持5℃以上即可。若无取暖设备气温在0℃时,可于傍晚将盆株移至远离门窗处,并套一塑料袋或报纸袋,次日日出后去袋见光。严寒地区还可开启电暖气或电炉增温。而春播苗夏季须置于通风良好又便于洒水降温的荫棚内度夏,避免阳光曝晒。  相似文献   

7.
正要点一:鸡舍保温在冬季外界气温突然下降时,如果鸡舍密闭性较差,很容易造成贼风和过堂风入侵,鸡只外感风寒发生感冒和呼吸道症状,甚至挤压扎堆而死。因此,养殖者应时刻关注天气变化,确保鸡舍保温性能良好,做好鸡群防寒保暖工作。具体做法:首先在建设鸡舍时,选用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如果鸡舍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维修,堵塞所  相似文献   

8.
在高大平房仓的屋顶及拱板的下弦板上设置保温隔热层,并配备保温密封门窗;对储粮采取冬季通风降温、春季密闭保冷、夏季换气排热,同时实行PH3与CO2环流熏蒸杀虫技术。这些综合措施可使高大平房仓储粮度夏时的最高粮温控制在22℃,平均粮温控制在14℃,且粮情稳定,品质陈化速率减缓。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管理中,应认真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饮水情况是否正常,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等环境条件是否适宜,这样不仅可以及时淘汰病弱残鸡、节省饲料、控制疾病传播,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避免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东地区普遍采取冬季机械通风降温方法,使粮堆平均温度下降至10℃以下。夏季,粮堆内部温度较低,但粮堆表层温度受气温、仓温影响,形成温度较高的热皮,造成粮堆表层结露,影响储粮品质。在平房仓内安装制冷空调,在气温回升时,启用制冷空调,营造准低温储粮环境,确保稻谷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西南山区环境湿度相对较大,冬季温度下降,湿冷的环境条件易使牛只体感温度降低,导致育肥牛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妊娠母牛流产、犊牛断奶成活率降低等,严重影响着当地肉牛养殖经济效益。本文将从牛舍保温与通风、饲料营养、饲喂管理、提前驱虫、环境卫生与消毒等方面对我国西南山区冬季肉牛饲养管理进行介绍,以供养牛场(户)生产参考。一、牛舍保温与通风肉牛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要求有所  相似文献   

12.
<正>高温高湿条件下,关注影响鸡舍纵向通风效果的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些构成了种鸡场通风管理的技术关键。一、正确设计纵向通风高温高湿季节为确保种鸡场舍内环境适宜,必须确保鸡舍的通风设计正确,要求参考以下几方面:第一,设备通风效果应达到纵向风速2.0~2.5米/秒(进入鸡舍的风速应根据鸡舍的宽度决定),舍内至少每分钟全部换气1次,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所有侧墙进  相似文献   

13.
对储粮进行降水通风,一般要求粮温不低于15℃才能达到通风降水的效果。而粮温过高又不利于储粮安全。冬季气温低有利于储粮通风降温,对储粮降水通风效果不明显。夏季气温高有利于降水通风,但稻谷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其品质就会下降,影响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对于稻谷不耐高温存储的特点,只有选择气温不高,还能满足降水要求的春季进行通风降水。  相似文献   

14.
在炎热的夏日,鸡舍采取纵向通风是提高舍内空气流速、加快鸡只散热的最好办法。纵向通风虽然只是简单地提高鸡舍热量的排放,但是能使鸡只感觉环境凉爽,从而保证鸡只的舒适与健康。  相似文献   

15.
正高温高湿条件下保持鸡群生长舒适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加舍内风速达到风冷效应,二是使用湿帘降低舍温。这两种方法应首选增加舍内风速,促进鸡舍空气流动和加大空气交换总量,其次选择冷却降温。下面我们从鸡只的散热方式、蒸发冷却、温度与湿度、提高舍内风速等方面来讨论怎样做好高温高湿条件下鸡舍的通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罗叶强 《科学种养》2012,(12):37-37
1.改建母羊舍和羔羊舍,控制好羔羊舍的温度在贵州山区,冬春季天气阴冷、潮湿,多凝冻天气,外界气温特别低。为了防寒保暖,母羊舍和羔羊舍顶部最好先盖1层40厘米厚的草帘,再用石棉瓦进行覆盖;羔羊舍最好采用地圈,并垫上柔软的干稻草、铡碎的其他秸秆等,或在舍内设置草楼,以达到隔热、攻防凝冻的目的。新生羔羊体质很弱,对外界环境温度要求较高,1日龄舍内温度应不低于32℃,2~5日龄为30℃,6~10日龄为28℃,11~15日龄为25~27℃,并逐渐过渡至常温,但冬季舍内温度  相似文献   

17.
一、环境控制的原则 1.运用湿帘降温和纵向通风相结合的方式,为鸡群降温。 2.鸡舍温度在13~28℃时,环境控制器根据温度控制风机开启台数和湿帘开启时间,使鸡舍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舍内温度在30℃以下时,环境控制器通过增加通风级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孢菇的出菇温度为12~24℃。以18℃为最适出菇温度。所以双孢菇的出菇期主要集中在秋季与春季。秋菇采收结束后。为夺得春菇高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冬春季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冬季管理 冬季气温较低。5℃以下就很少出菇。此时若对菇房放任不管,经过一个冬季。土层过分干燥,菌丝萎缩干瘪,对菌丝的生长和出菇均有影响。因此需给以适当的水分和必要的通风,培养健壮的菌丝,为春季出菇创造有利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2日,沛县某规模猪场发生一种以鼻塞、打喷嚏和个别猪鼻部扭曲为特征的疾病,经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一、发病经过和临床症状该猪场占地约1.5万米2,共有猪舍14栋。栋与栋之间横向距离为3米,纵向距离为2.5米,且猪舍建设为南北走向。舍内没有通风换气设备,屋顶未设天窗。进入猪舍时氨味扑面而来,特别刺鼻,令人窒息。据饲养人员反映,大多数猪鼻塞、打喷嚏,已  相似文献   

20.
奶牛是一种怕热耐寒的动物,体表被毛短而密,保温性能好,汗腺不发达,皮肤散热少,对体温调节能力有限,因此环境温度对奶牛的影响很大。奶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0~20℃,温度超过这个范围,易破坏奶牛体热平衡,发生热应激反应,奶牛出现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采食减少,口渴喜饮,产乳量和乳汁营养价值降低,发情时间缩短,受精率和妊娠率下降,发病增加等一系列症状。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持续时间长,气温较高,严重影响着奶牛的生产和健康,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夏季采取通风降温、调整日粮组分等措施预防奶牛热应激,帮助奶牛安全度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