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是实现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厘清不同收入来源对贫困的影响效果,对针对性采取措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防止脱贫户返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村居民收入与贫困的理论逻辑分析,利用2010-2018年全国23个未脱贫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对贫困的影响.结果 表明: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对减缓贫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转移净收入对减缓贫困作用不明显;不同收入来源对减缓贫困的边际贡献依次为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不同收入来源对贫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内部之间的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斌  武海利  贾文利 《北方园艺》2021,(10):147-155
突发的疫情冲击使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抓住当前脱贫攻坚关键点和难点对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意义重大.该研究利用A-F多维模型,基于脱贫机会和风险应对视角测度了新疆贫困地区脱贫机会和风险应对缺失的广度、深度、强度.结果 表明:当前脱贫攻坚重点是在降低脱贫机会和风险应对缺失的广度上,而非农发展脱贫机会和外部风险冲击平滑2个维度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难点维度,农业发展脱贫机会维度改善不容忽视.在此基础上,提出短期政策应优先考虑增加脱贫机会,消除绝对贫困;长期政策应聚焦风险防控能力提升,以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稳定脱贫成效,改善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3.
《西南园艺》2011,(6):22-22
加快贫困区县脱贫致富,对于推动重庆科学发展、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0月24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贫困区县脱贫致富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50%的贫困区县脱贫摘帽。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区域性整体脱贫得到解决。林果业具有赏食兼用、药食同源和生态绿化等功能,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骨干产业,成为广大贫困县域产业的良选,在县域结构性调整与精准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1加快生态建设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1.1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发展林业要立足于增加资源、改善生态,满足全社会在物质、文化、生理、心理、交往等方面对林业的需要。同时在林业发展中注意解决包括农民在内的生产经营者的收人问题和合法权益,增加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的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贫困林场、森工企业和自然保护区贫困职工的脱贫以及基本设施建设问题,要让林业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步入小康社会建设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生态扶贫就是将生态环境建设与脱贫两者相融合,一方面能够切实将贫困区域人们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出来;另一方面能够在进行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增加贫困区域人们的经济收入,这也是符合当前生态环境脆弱区域以及保护区域进行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生态补偿机制,概述生态补偿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分析生态扶贫作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民族文化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时期,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民族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将民族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合进园林建筑设计中,才能够将民族与艺术更好地结合展现,实现民族文化与园林景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有14个贫困县(市、区)、2018年有18个贫困县(市、区)摘下了"贫困帽",目前全省还有33个贫困县,其中有16个为深度贫困县,发展蔬菜产业是深度贫困县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介绍了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的蔬菜产销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度贫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14年国家将电商扶贫纳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各界开始高度关注贫困地区的电商发展,国家出台了电商扶贫的相关政策,大量电商平台和社会力量开始探索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的纵深发展。现任陕西省果业中心主任、著名三农学者、农村电商专家魏延安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深化当前贫困地区的农产品电商扶贫实践创作完成了《精准扶贫:中国电商扶贫新实践》一书,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20年10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0.
长武县地处陕西省西北部,是全国苹果优生区,也是陕西省苹果主产县之一,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长武县立足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苹果产业,开展产业扶贫、实现产业脱贫,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融扶贫带动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准扶贫是一种针对性强的治贫方式,需要根据贫困区域的具体环境进行精确的帮扶。产业扶贫以及金融扶贫是当前精准扶贫中两种重要的形式,通过金融扶贫来带动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将可以实现相应地区人口的永久脱贫,从而完成扶贫的目标。主要从以金融扶贫带动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的可行性、模式以及保障措施3个方面对其运行机制进行分析。从而为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罗勇 《花卉》2018,(10)
造林植树、绿化环境,是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脱贫致富是我国目前为实现全面小康而要完成的艰巨的任务。如果能实现将"造林"与"脱贫"两个政策相结合,一定会达到双赢的效果。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证明,绿化造林能加速脱贫致富,而脱贫致富又能促进绿化造林的政策的实现。营林管理措施是绿化造林的直接影响,同样对于脱贫攻坚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歌石樱桃协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在以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中.通过调整结构,发展生态种植、绿色种植、旅游种植,在提质量、增效益、省工省力上下功夫,推进樱桃生产转型升级,从而助推果农增产增收,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4.
白晓波 《花卉》2020,(10):178-179
产业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手段,依靠产业发展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最终实现脱贫的目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将重点论述林业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优化策略,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阳 《现代园艺》2009,(8):86-87
如何把沿河风光带规划成为一个具备防洪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及旅游观光的绿色文化走廊,把它打造成为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观光产业带是规划沿河风光产业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综合体现,也是文化大繁荣和"体育强国"梦想实现的基石。我国民族地区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集中、种类最繁多、文化最多样的地区之一,但是受全球化以及现代化文明的冲击,存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临消失、传承后继无人等诸多问题,我国民族地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再不加以重视,将会失去其保存原始的的本真性价值。如何将我国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活态"传承?并将其融入民族地区学校教育进行体育保健教学?成为了本文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总结为提高贫困人口收入,实现增收脱贫目标,阿克苏地区在黑木耳产业西移、林果资源丰富及浙江援疆力量的扶持背景下,多措并举、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引导阿克苏地区贫困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取得了较好成效。介绍阿克苏地区黑木耳产业发展现状,列举采取的措施:苦干实干夯实发展基础;培训打造本土技术队伍;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原则,打造一流的黑木耳生产场地;定点定人全程托管技术服务;扩大宣传,推进多元化销售。  相似文献   

18.
邓丽 《西北园艺》2022,(3):33-34
针对河西走廊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从园地选择与规划、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苗木栽植、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河西走廊地区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西乡村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广西农村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乡村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整体生活质量偏低。加上千篇一律模仿城市规划建设,失去了乡村当地应有的文化特色。本研究希望利用乡村景观规划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优化以及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着重强调发展核心景观——乡村文化广场和乡村生态走廊,利用广场和走廊分割以及合理布局乡村土地,优化农村景观。  相似文献   

20.
郝嘉伟  李煜 《现代园艺》2022,(1):157-159
中国各民族的传统色彩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它源于人民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热烈而质朴的渴望.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色彩之一的蒙古族色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蒙古族传统民族色彩来源于蒙古族牧民与草原生活、游牧迁徙和劳作关系的密切联系,反映其思想、情感、文化审美.以成吉思汗陵景区为例,剖析蒙古族民族色彩在景观设计要素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