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状与贡献森林旅游是人们在林区以各种形式进行的野外游憩活动,包括观光、登山、漂流、探险、骑马、摄影、野餐、狩猎等各种项目。由于森林旅游业的大部分项目属于体验性旅游,因此它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过程中回归自然、陶冶情操的旅游需求,也展现了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森林旅游业的发展也表现了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进一步充分、有效利用,是森林资源利用的高级阶段。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各类森林公园总数已达到1078处,林地总经营面积达…  相似文献   

2.
论森林公园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森林旅游发展的状况和工作中的体会,论述森林公园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指出开发是为了保护,保护可以促进开发。从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物种资源和森林景观资源三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森林公园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开发森林旅游发展国有林场第三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庶云 《广东林业科技》1995,11(2):21-22,29
作者从市场经济条件下论述了国有林场开发森林旅游,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开发森林旅游业的优势及开发森林旅游业的前景.最后提出了对开发森林旅游业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人们在对森林资源产生一定认识的同时,也要对森林资源的用途和合理利用进行全面的分析,鉴于森林资源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为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的木材供应,还能为人类生存提供有效的氧气供应,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提升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多个地区开展了旅游业,采取康养计划,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为人们带去了更好更健康的旅游服务。介绍了云南森林康养业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产业的发展需求,探讨了大健康与大旅游背景下森林康养的科学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载体的最具时尚性、科学性、趣味性、欣赏性的热点旅游项目,大力开发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可以进一步唤起人们关注森林、保护森林、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意识和行为,也促进林业走出一条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以森林风景资源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业有效地化解了林业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广袤的大森林中合理地、有计划地开展森林旅游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向往自然、返璞归真的时尚需求,另一方面,也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我国多样化的森林景观资源和自然文化遗产,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使生态环境的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从认识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森林资源的产权问题目前均停留在经济一元化的思维惯性之中。即便是把产权问题与生态问题或法制问题联系起来,其核心认识还是由经济问题派生出来,如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排他性经济权益问题等。而森林资源的生态承载、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不可移动的自然垄断性,决定了对建立在森林及林地资源基础上的森林旅游开发须上升到伦理的高度加以认识。因此,分析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产权结构,须内在地包括伦理维度,从而以权利的道德属性规范森林旅游开发行为。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森林康养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融合了旅游、休闲、医疗、度假、养老等多个产业的一种新型商业经营模式。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加上近年来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森林康养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的森林康养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在运营模式还是开发程度上,与国际前沿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探究了森林康养与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措施,以实现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9.
南安五台山森林旅游资源现状及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五台山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 (包括森林、野生动植物、自然、文物景观资源), 并对开发五台山的森林旅游资源进行研讨, 对发展泉州的森林资源旅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泰国的森林旅游与森林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泰国森林旅游业的情况。泰国经济由"替代进口型"转向"外向型"的过程中,成功地利用了本国的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在发展森林旅游业时,采取森林资源开发与森林保护并重,发展旅游与改善环境并重,提高人民素质与加强法治管理并重的方针,取得了比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林业改革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国有林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事业,是充分发挥、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文明的资源开发方式。 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国有林区地域广博,山川秀丽,景色优美,物产丰饶,森林资源广袤,人文历史丰富,自然景观壮丽,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条件,是一片没被开发的旅游处女地,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有着重要的基础。 林区蕴藏着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丰富的林木、林地、林果、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建设森林公园,开发森林旅游事业的重要条件。 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林业的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2.
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阐述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关系,探讨在森林旅游中注入、挖掘森林文化,开展文化层次的森林旅游的重要性,对当前发展森林旅游、保护森林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森林资源较为发达地区,在过去的10a里,内蒙古森林旅游规模初显,一批可以吸引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旅客的景区建设完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管理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文章在介绍内蒙古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试图分析森林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建立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对自治区的森林旅游进行有计划地开发。  相似文献   

14.
浅析我国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试图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探讨森林公园的概念,明确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区中的地位,并提出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森林公园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  相似文献   

16.
文红  李建华 《湖南林业科技》2007,34(6):73-75,82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生态功能。森林资源是进行森林旅游开发的主体。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必然带来对森林资源的威胁。在森林旅游区,加强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生态林建设,实施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养山富民工程,必须实施森林资源利用补偿机制。我们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原则、模式、措施的建立进行理论思考,并提出了完善森林旅游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锦  高文 《陕西林业》2010,(5):21-21
<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走向大森林、回归大自然的森林旅游正在兴起,森林旅游不仅成为旅游中一种新的时尚,而且是一种健康之旅。要使森林景观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就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适度的开发利用。一、森林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  相似文献   

18.
森林与人类关系密切,自始至今。可以说,森林蕴育了人类,人类在森林中诞生。但这种自始的依存关系并不意味着林业与人类同时产生。林业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不仅是因为与人类关系密切,同时应包括人们认识到森林的价值,有意识地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并使之为人类服务。林业本身的含义就包括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和保护,没有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发展和保护,单纯利用森林资源的行为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业。因此,人类初期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还不是社会的林业活动。发展森林资源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扩大森林资源,应以植树造林,培育森林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秦皇岛海滨旅游资源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开发新的旅游点和旅游资源是未来该区旅游业发展的方向,秦皇岛北部的柳江盆地及周边的响山、后石胡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山上的森林资源为新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场所。本文提出了该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背景下,如何协调森林旅游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是各个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分析了泰宁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条件和优势,提出优化森林旅游项目,建设人才队伍,加强宣传、提高游客保护森林、亲近森林的意识3条建议,以实现森林生态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