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作为全球性濒危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其野外种群数量少,对栖息地要求较为特殊。近年来黄嘴白鹭在长海县栖息繁衍主要分布在4个岛砣上,且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对辽宁省长海县黄嘴白鹭的种群数量、分布地点、栖息地状况以及影响分布的因子调查分析,为黄嘴白鹭种群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猕猴分布及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和2002~2003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猕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历山保护区内猕猴主要分布于转林沟等7个区域,群体数总计7群,种群数量为480~572只,同时对猕猴栖息地特征、繁殖、食性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臂猿的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主要基于对其鸣叫行为的监听,本文着重从长臂猿鸣叫的特征、鸣叫功能和进化机制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长臂猿鸣叫行为的研究进展,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臂猿的鸣叫行为,也为通过鸣叫调查长臂猿种群数量和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刘彤  周志强 《林业研究》2006,17(2):132-134
在74条样带436.872hm2面积上进行野外调查,对黑龙江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种群分布与生态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区34544hm2范围内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数量庞大,而且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的分布对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等生态因子具有选择性。700m-800m是种群的最适海拔范围;分布在阴坡的天然种群数量明显高于阳坡;山地的中部和上部更适合东北红豆杉生长;东北红豆杉种群多数分布在坡度15度以下的山地,随着坡度的增加,天然种群的数量明显减少。图3表4参18。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资源现状,我们于2013年3-5月,采用直接观察计数法、访问调查和洞穴数量统计法,对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分布、种群数量、栖息地现状以及生存和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于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进行了重复调查。对比2次调查结果发现:黑叶猴栖息分布范围、种群数目有扩大,总数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分析认为,由于黑叶猴的栖息生境保护较好、人为干扰较少,近20年来,黑叶猴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经扩大、增长,目前增速稍降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花尾榛鸡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花尾榛鸡在辽宁省东港、宽甸、凤城等15个县(市)皆有分布,面积约35000km^2,数量为46215只,平均分布密度1.3204只/km^2,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并针对现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防城港市金花茶组植物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防城港市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组植物资源进行数量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环境测量的方法,对防城港市金花茶组植物密度现状进行了呈述分析,研究了环境对防城港市金花茶种群动态影响。结果表明:防城港市金花茶的种群规模都比较小,分布面积和数量都在急剧地减少,概括出影响防城港市金花茶种群动态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澜沧县云南方竹种群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样方法对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茨竹河村人为条件影响下生长的云南方竹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云南方竹种群年龄结构中Ⅱ龄级所占比例最大,占48.8%,其次为Ⅰ龄级和Ⅲ龄级,分别占调查竹株总数比例的26.5%和18.4%;胸径主要分布范围为2.1~3.5 cm,占总体数量的87.4%;竹株高度则主要分布范围为3.1~12.0 m,占总体数量的87.3%。澜沧县方竹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分株年龄的增大,分株在整个种群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云南方竹种群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银杉(Cathaya argyrophlla Chun et Kuang)是松科常绿乔木,世界性珍稀植物,属我国一类重点保护植物,自然繁殖能力较弱,种群数量小,具有关资料介绍,全球1米以上银杉只有1300余株。笔者通过多年的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基本摸清了金佛山的银杉分布,种群数量和银杉的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岩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内蒙古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物种,为准确了解保护区内岩羊的分布及种群数量,2022年4~5月,采用样线法开展岩羊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通过调查得出:岩羊主要分布在格尔敖包(岩画沟)和鸡鹿塞,其次是苏木图沟和阿贵庙沟,零星分布在鸡鹿塞西沟、乌斯台沟和查斯口沟;种群数量估算为490±140只,密度为0.008±0.002只/hm^(2),遇见率为37.5%。  相似文献   

11.
在大兴安岭林区针对貂熊种群数量及分布范围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大兴安岭林区貂熊种群数量207只,其中大兴安岭西坡123只,大兴安岭东坡84只。该调查结果虽与1992、200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种群数量变化不大,但貂熊分布区域与1976年普查结果相比却明显缩减。  相似文献   

12.
野生亚洲象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3个地区,种群大小在288~338头。西双版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大小在228~279头,分为5个独立的种群。自2005年以来,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同步调查、跟踪调查、访谈等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分布及变迁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结果认为,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分布区从整体看有扩散的趋势,亚洲象从保护区范围向周边国有林、集体林扩散。现面临着栖息地减少和高度破碎化以及日益严重的农业开发干扰等问题。藉此提出在几个孤立的地理种群建立生态走廊带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华池林区零星分布珍贵树种少脉椴,对其生境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华池林区现有少脉椴分布总面积18.5 hm2,总株数142株,平均树龄50年以上;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山坡下部的侵蚀沟坡;分布区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土壤为子午岭典型森林土壤灰褐土;分布区人类活动较少。在生境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从加大保护与调查研究、扩大种群数量和挖掘少脉椴资源价值四个方面保护少脉椴种群。  相似文献   

14.
昆虫在自然界以种群形式存在。种群内的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即昆虫空间分布型。研究昆虫种群分布型,一方面可为我们揭示出昆虫种群空间结构特征;另一方面能为野外调查简化抽样技术,便于制定确切的抽样的方法。对于确定不同虫口密度和不同允许误差条件下的抽洋数量,提高测报质量和防治技术,特别是对分析防治效果,研究种群数量消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野外观测和访问调查,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资源、栖息地食物状况和致危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水獭种群不足10头,近30年来种群数量下降了97%;水獭栖息地由于过渡捕捞、农药污染、筑坝等人类活动,许多水生动物种类已减少或消失,水獭的食物严重不足,导致水獭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于2018年1~12月采用无人机调查法、跟踪调查法及访问调查获得西双版纳-普洱交界地区分布的亚洲象共189头,全部归入一个种群。根据种群、亚种群、象群及独象的等级划分和命名方法,将其命名为"西双版纳-普洱种群",下分5个亚种群,分别为勐养亚种群(70头)、六顺亚种群(45头)、思茅港亚种群(26头),云仙亚种群(4头),江城亚种群(44头)。结合历史文献和资料,对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的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种群数量较大的波动性说明该地区野生亚洲象活动较为频繁,种群扩散较为严重;2)栖息地的丧失、破碎化、种群扩散是西双版纳-普洱亚洲象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3)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种群扩散势必造成新分布区严重的人象冲突。  相似文献   

17.
于2018年4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野生八角莲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生长习性和生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八角莲主要分布在500~900m之间的阔叶混交林内,且生长在石缝、石坑、石面、土面上;海拔对八角莲种群数量分布没有明显影响,对八角莲的生长状况有显著影响;小生境对八角莲种群数量分布及生长状况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分布调查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的难度,发现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方法开展野生亚洲象野外调查、研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也无法获得准确的种群数量和分布数据;同时,亚洲象与人的冲突越来越严重,采用常规野生动物调查研究方法开展监测与预警既危险又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监测预警信息。自2016年6月以来采用的无人机技术,可以在确保调查、监测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获得准确、完整的亚洲象分布、数量、活动轨迹等信息,并发出准确的预警信息,充分显示了无人机的优越性,并在我国野生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及预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无人机技术在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与分布调查、监测预警、受伤及受困野生亚洲象野外救护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并展望未来在亚洲象调查研究、监测预警及保护管理中更广泛的应用,为将来完善无人机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6年4-6月,采用鸣音样点法和固定带宽样线法对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并以样线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下限,样点法得出的种群密度作为统计上限,计算得出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密度为36~48只·km-2;采用鸣音刺激调查分布范围,GPS标注定位,现场勾绘分布图,求积仪求得分布面积5.25km2;利用所得数据推算秦岭长青自然保护区黑喉歌鸲种群数量在189~252只。目前,黑喉歌鸲属于狭域分布,繁衍状况良好,应继续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