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省湘阴县2018—2022年实施“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科技创新工程,承担双季优质超级稻周年生产模式示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与全县双季稻平均水平比,平均单产增加38.4%~48.1%,增效9 768.9~11 977元/hm2,纯氮减少19.8%~35.3%、纯磷减少42.7%~54.4%、纯钾减少11.9%~22.3%、农药减少35.3%~60.1%。总结分析了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情况,详细介绍了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品种优化、生产管理、抗灾稳产等方面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当中国出口面临“绿色”壁垒频频冲击时,一种以昆虫病毒为主的“活体微生物农药” 日前被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实现批量生产,这种最新研制的“活体微生物农药”被命名为“武大绿洲茶园”,是国家计委批准  相似文献   

3.
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007~2009年新药剂筛选试验基础上,2010年根据洞庭湖区双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组合农药,通过构建双季稻田农药精准减量技术体系,以期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并达到区内农药有效成分用量降低40%以上的目标。试验表明,减量施药处理对早、晚稻螟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大多高于常规施药处理,而对蜘蛛、黑肩绿盲蝽与隐翅虫等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小于常规施药处理。前者农药用量比后者减少70.90%~79.08%,增产0.12~0.20 t/hm2,增效90.0~291.0元/hm2。应用该技术体系有利于减轻农药残留、保护农业环境及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4.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光资源适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早晚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探究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的途径。试验对比了"双季稻+冬闲""双季稻+西兰花"两种模式水稻产量、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早稻产量、早稻季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早稻季肥料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是实现双季稻绿色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2012年,湘阴县被列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研究与示范区,通过试验示范,对洞庭湖平原双季稻区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的工作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初步成效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绿色防控的关键技术措施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郑贤陆  邓小华  陈晖  李解元 《作物研究》2003,17(3):144-144,146
分析了南方稻田“双季稻-亚麻”新三熟种植模式的特点和效益,总结了双季稻田特别是冬闲稻田免耕直播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湖南双季稻高产栽培4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湖南省近40年来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1)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以矮秆品种为主的“穗数型”栽培技术阶段;(2)70年代中至80年代末,以籼型杂交稻为主的“穗粒兼顾型”栽培技术阶段;(3)进入90年代,以中秆大穗分蘖力中等的杂交稻为主的“穗重型”栽培技术阶段。还介绍了10种有代表性的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并对21世纪的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温光资源适宜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早晚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栽培技术研究,旨在探究在保证粮食生产条件下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的途径。试验对比了“双季稻+冬闲”“双季稻+西兰花”两种模式水稻产量、水稻季氮肥偏生产力以及稻田周年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双季稻+西兰花”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连作早稻产量、早稻季氮肥偏生产力,降低早稻季肥料投入成本,大幅度提高稻田周年生产效益。“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是实现双季稻绿色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长沙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双季稻生产一直是特色和优势。2014~2015年,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进行了双季稻机插品种筛选、育秧基质选择、秧龄调控、机插秧密度等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组装,筛选出了一批适合长沙县区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系统研究并配套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长沙县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生育期适中、高产及氮高效的绿色超级双季稻品种,试验收集了34个绿色超级双季稻候选品种,于2015—2016年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坪头山村进行双季稻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对N肥减量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34个绿色超级双季稻候选品种的大田生育期为88~104 d;2015、2016年早稻分别减氮40%、33%情况下,与中早39相比,金优463、陵两优104、陵两优268、陵两优942、陆两优996的产量均增加5%以上,其中金优463、陵两优104、陵两优942产量均增加10%以上,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14%;晚稻减氮33%情况下,只有锦两优华占较天优华占增产5%以上,但其氮肥利用效率低于对照。从产量构成来看,早稻的产量与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和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而晚稻的产量则与每穗总粒数和每平方米颖花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贵州省安龙县德卧镇“金银花”的质量状况,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和2004年版《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检测了该地“金银花”样本的药用有效成分、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类农药的残留量。检测结果:样本绿原酸含量2.5%,木犀草苷含量0.037%;Pb,Cd,As,Hg,Cu含量分别为0.32、0.18、0.21、0.15、6.4 mg/kg;不含有BHC、DDT、PCNB。结果表明:德卧镇“金银花”样本绿原酸、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达到《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木犀草苷含量未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不得少于0.050%的最低指标。从外形和化学成分综合分析,该地栽培的“金银花”应为山银花。  相似文献   

12.
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双季稻区早稻高质高效发展。但推行中也存在适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支撑、市场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困难与问题。为此,提出加快“晚稻早种”适用品种选育、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提高“晚稻品种连种”模式的市场接受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绿色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是农业大省,水稻是云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快速增长、成本利润率快速下降、种稻效益低下、稻米自给率较低、品牌影响力不够、优质多抗高产品种供给不足、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和施肥技术欠缺”等一系列制约水稻绿色发展的瓶颈,从“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种稻比较效益,加大绿色高效的优质多抗高产新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与应用全程机械化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和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确保云南稻米安全,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的绿色稻米产业,促进云南水稻产业的绿色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海清 《作物研究》2009,(Z1):135-136
在双季稻区发展"油—稻—稻"生产,是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提出了湘潭市发展"油—稻—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 3 绿色(有机)稻米的生产与范例 3.1 绿色(有机)稻米生产中农药使用的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393-2000) 3.1.1 生产绿色稻米的农药使用原则 ①允许使用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16.
2020年3月23日,“三一工程”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2020年度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按照“三一工程”首席专家袁隆平院士提出的目标,会议确定了2020年在湖南省内“三一工程”12个县(市、区)攻关基地开展以第3代杂交水稻为核心的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每个基地示范面积为2 hm2,目标是作杂交晚稻的第3代杂交水稻单产达到12 t/hm2,早稻品种单产6 t/hm2,周年水稻产量达到18 t/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我区自广泛开展吨粮田开发试验示范以来,先后探索了多种耕作栽培模式,以实现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实践证明,“大麦配双季杂交稻”是双季稻田亩产过吨粮的优化模式。本文以娄底地区的实践,对大麦双杂耕作制栽培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穗粒结构分析,并对其三熟高产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8.
在茶叶生产中,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茶叶的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茶产业的发展。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绿色、健康的茶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上海一家粮油超市的总经理专程来到江苏省沛县大屯镇,与该镇农产品销售公司签订了50万kg的紫竹17优质米订购合同,合同价每kg5元,是普通稻米价格的2倍多。如今,在上海各大超市里,沛县大米因绿色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口感滑爽、清香扑鼻,而深受上海市民青睐,生产的“千荷湖”、“一季春”等绿色无公害大米也成为响当当的品牌。该县每年外销绿色米1亿多kg,收入2亿元。为使绿色稻米增值,增加农民收入,该县扶持了微山湖、天马、金穗等十余个稻米加工企业,配套了全自动电脑碾米机、色选机、抛光机等先进加工设备,年加工小包装绿色稻米1.5亿kg…  相似文献   

20.
三熟制油稻稻区品种搭配方式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稻稻制是洞庭湖地区的典型稻作制度。由于季节茬口矛盾大,生产上已形成了“重晚稻轻早稻”的习惯。品种搭配主要是以早配迟、中配迟为主,约占90%。早稻产量一般每667m’仅300kg左右。晚稻虽近500kg,但双季总产一般也只有800kg。为了实现国家水稻工程双季稻eevm‘单产跨“三纲”(1200kg)的目标,生产潜力的挖掘必须着眼于早稻,因而“国家水稻工程”临法基点确立了以品种(组合)“满负荷”搭配为核心的高产技术策略,在核心区24.6hm’的大面积上开展了示范研究,以缩短小区试验与大面积推广的时间与技术差距,为三熟制双季稻区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