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加快,促进了林业工程的发展。为了满足环境绿化的需要,对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大管理力度,进而提高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水平,促进林业迅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分别介绍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与移植造林技术,为提高林业工程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苗木培育和造林是林业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林业的整体发展。若苗木培育和造林工作不够科学,苗木的成活率将得不到保证,进而显著降低造林质量。因此,工作人员要对林业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要点熟练掌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规范开展培育和造林工作,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林业工程为背景,针对其苗木培育与造林技术开展的绿化工艺探索。苗木培育流程:苗木优选与前期处理、种子优选与处理、土壤处理、播种、施肥。移植造林方法:造林时间科学选择、科学设计造林具体规格、移植关键技术。借助系统性的苗木培育方法、有效的移植造林技术,全面建设林业工程的绿色生长环境,使林业工程获得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业工程苗木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育苗、造林、经营和伐木都是其重要环节,本文就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林业工程的培育技术及林业工程苗木的移植造林技术,并介绍了林业工程苗木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5.
苗木培育是造林工作中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是开展林业工程苗木移植造林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中,需要我们切实强化工程苗木的培育,并在苗木培育好之后,及时地进行移植造林,有效快速推进林业工程建设。本文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从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两个方面,对林业工程中的两大关键性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总结有益经验,助推林业工程建设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林业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苗木栽培的过程中,苗木培育的技术要点及移植造林技术直接决定了苗木的成活率,由此看来,只有加强对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的重视,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本文将对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技术的要点及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分析,探讨苗木培育及苗木栽培技术的优化措施,希望可以帮助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林业工程主要是进行森林资源培育、开发和林产品加工活动,其中,在林区资源培育上,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方法的应用,可以保证给苗木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论文对林业工程中的苗木培育技术以及移植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优化苗木培育技术及移植造林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业工程是一项复杂、内容广的系统性工程。林业工程苗木的培育和移植影响着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同时采用科学的培育和移植造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本文介绍了苗木的培育技术,包括种子和育苗地的选择及处理、播种、施肥及苗期管理,同时也阐述了移植造林技术,包括造林规格及时间选择、移植造林、病虫害防治等,以期为提高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林业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来看,林业工程的苗木培育技术的应用效果并不是很好,比如在苗木培育方面、移植造林方面都有技术应用缺失的现象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具体分析了林业工程苗木培育技术和移植造林技术和苗木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林业工程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从苗木培育到移植造林,除了对林业生产技术要加以重视以外,对造林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安阳林业苗木培育和移植造林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乡镇绿化、公园景观美化、优质的生态环境修复建设等,都离不开优质苗木。林 木种苗是我国植树造林、园林绿化、乡镇美化的保障;培育足够的优良的林业苗木才能促进森林 城市的美化,促进美丽乡村林果化,促进金山银山的造林绿化。加快林业树木优质苗木的繁殖培 育工作迫在眉睫。然而,当前林业标准苗木生产、优质苗木培育工作,存在着良莠不齐,管理技术 水平不高,苗木种类不新、苗木病虫害严重、苗木质次量差、大多选择苗木培育地块不科学、管理 不合理、人为性、随意性等问题。为此,2015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们成立了优质苗木培育繁殖 科研小组,针对当前林业苗木繁育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国家苗木 繁育标准的推广,培育优质健壮的合格苗木,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探索出林业苗木繁育新方法。 为今后林业苗木的速生、快长、提供了科学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育苗时林业造林工程中保证林木存活率基础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育苗技术关系到苗木阶段的苗木质量和苗木后续的成长状况。确保苗木健康生长,并且能够在 有利的生存条件下生长需要更高的育苗技术,本文详细分析了育苗的情况,利用容器育苗的技 术方法和采用合理有效的育苗管理方法,从苗木质量上提高林木存活率,从而存进林业顺利的 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而生态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林业育苗工作的开 展,林业育苗的发展情况会对生态工程产生直接影响,这关系到生态绿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本 文对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针对目前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问题的解决帮助培育更多优质苗木,推动生态工程的发展,改善自 然环境,促进我国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4.
对羽叶山黄麻进行了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苗期生长差异明显;育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影响明显,大田苗造林成活率极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对伏旱季节的适应能力差;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能平稳生长,受伏旱季节影响不明显;直播造林苗分异明显,优势株形成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不同的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苗木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爆破整地明显有利于苗木地径生长;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直播方式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黑色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对造林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所以针对这样的 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就需要着重把握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因素的 特征,从而有效采取相对应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确保林业工程实现更显著的效益。基于此,本文重 点探讨和分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对应的对策,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我国林 业工程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树木生长速度,保证营造林质量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为在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建造水土保持林,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树种黑果腺肋花楸进行栽培园的营建。该文对栽培园营建的立地条件、园区规划及整地方法进行阐述;对栽植过程中运用的苗木分级、蘸泥浆处理、造林前苗木根部清水浸泡处理、生根剂的应用、保水剂蘸根造林以及容器苗造林等苗木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对林下生草覆盖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描述,为实现"三北"地区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速生高抗林木新品种高效培育技术体系与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现阶段国家对林业的需求是生态环境改善及木材“量”的严重短缺,林业用材林培育目标是提高林木产量,为此育种的关键任务是速生高抗林木新品种培育,其培育重点是高质量营养体的营养生长问题。在种业发展方面苗木生产比重远远大于种子,无性系林业繁育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苗木生产的比重。在现阶段,林木品质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树种的选择得到解决,也更符合林业发展实际;林木抗性育种的难点主要是林木对物理环境和病虫害的抗性要求更高,除了一般的条件限制因素之外,还需要经历整个培育周期数十年内的极端条件。鉴于林业的特殊性,应该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从而解决我国林业面临的国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及低碳经济需求的三重压力;同时指出林业种苗业科技创新对“速生高抗林木新品种高效培育技术体系与产业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分析了营造林与生态林业建设的关系,阐述了影响营造林质量 的3 项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生态林业建设中的营造林工程要点和提高我国营造林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绿化植物的生态型及区域划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毅  常根柱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1):173-175,185
绿化植物的生态型是绿化植物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目前对绿化植物生态型的划分标准在国际研究层面尚无定论,我国亦处于研究之中。根据我国目前绿化植物的表相特征(地域分布、气候指标)和生态类别(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区系生态型)以及遗传关联性,结合已有绿化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将我国的绿化苗木(乔、灌木)划分为5个生态型:①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及其周边地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树木的生长环境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干旱少雨,降水量小,60%的降雨量集中于秋季,空气干燥、蒸发量大;②西北沙漠、戈壁超干旱型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蒙新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沙漠、盆地、荒漠戈壁一带;③暖温带过渡型树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广大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500mm)、温度(年均温10℃)、湿度(50%)等气候条件适中,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树木种类繁多却有南北过渡特点;④南方沿海热带型树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及沿海一带,气候特点以湿热为主;⑤青藏高原抗寒型树种: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的大部,甘肃西南部和川西北高原的高寒草原森林地带。自然条件是:地势高亢,气候寒冷,一般海拔高度为3000~5000m,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5℃。绿化植物以常绿冷季型树种为主,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也有大量栽植。将草本绿化植物划分为3个生态型:①超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100~250mm;②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以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及其边缘地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有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类型,区域内年平均气温6~9℃,≥10℃积温2500~3000℃,降水量380~500mm,无霜期120~180d,年日照时数2700~3000h。代表性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数量不等的旱生灌木、小半灌木、旱生草本;③喜湿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沿海地带,北方的河流、沼泽、湖泊周围也有分布。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和高降水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每年都需要消耗数量庞大的林业资源,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林业事业 的支持。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在林业管理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制定一套完善的林业造林管理 体系,对林业造林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企业的管理大同小异,林业造林的管理也需 要合理的制度与方法,在管理过程中,要从资源的分配、人力的分配以及资金的运用几方面考 虑,同时要注意林业造林安全问题的管理,造林、护林、养林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