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奶牛蹄病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奶牛牧场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造成牧场牛只淘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蹄病淘汰的奶牛占4%~5%。奶牛蹄病临床上主要有蹄变形和腐蹄病两种。据报道,我国奶牛蹄病的发病率在30%以上,夏季炎热地区尤为严重。本病发生后奶牛蹄部疼痛不仅会影响发情,而且在治疗期间会导致弃奶和增加治疗费用,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患本病的奶牛痊愈后,在后续的生产和繁殖方面,对奶产量和繁殖影响均较大。因此,预防奶牛蹄部疾病的发生,对提高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1)对病羊应细心护理,加强营养,隔离饲养,并对口腔、鼻和蹄部病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可注射青霉素、头孢塞呋或磺胺类药物。2)严禁从疫区购入山羊,从外地购入山羊时,应加强检疫。3)对3月龄以上的幼山羊进行疫苗注射。  相似文献   

3.
正1)对病羊应细心护理,加强营养,隔离饲养,并对口腔、鼻和蹄部病变部位,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可注射青霉素、头孢塞呋或磺胺类药物。2)严禁从疫区购入山羊,从外地购入山羊时,应加强检疫。3)用疫苗对3月龄以上的幼山羊进行预防注射。  相似文献   

4.
绵羊结膜炎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绵羊眼角膜、结膜发炎的一种传染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永久性失明。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4只患结膜炎病羊,治疗过程经隔离、消毒、用青霉素和生理盐水冲洗眼部、用牛磺酸滴眼液加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滴眼,治疗后明显好转,4只病羊已痊愈。建议养殖户坚持自繁自养、科学饲养管理、常年做好羊圈清洁、及时隔离并治疗病羊、科学对羊舍消毒等,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1)对病羊应细心护理,加强营养,隔离饲养,避开烈日、风雨及曝晒的天气,并对口腔、鼻和蹄部病,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可注射青霉素、头孢塞呋或磺胺类药物。2)严禁从疫区购入山羊,从外地购入山羊时,应加强检疫。3)夏季应选择高地放牧,定期给山羊进行药浴,驱除体外寄生虫。  相似文献   

6.
<正>①对病羊应细心护理,加强营养,隔离饲养于避开烈日、风雨及曝晒的圈栏内,并对口腔、鼻和蹄部病变部,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可注射青霉素、头孢噻呋或磺胺类药物。②严禁从疫区购入山羊,从外地购入山羊时,应加强检疫。③夏季应选择高地放  相似文献   

7.
羊腐蹄病是由于受到节瘤拟杆菌和坏死梭杆菌的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病羊蹄部的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出现溃烂、病羊行走困难和跛行等。本文介绍了羊腐蹄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可对患蹄部进行药浴,对发病较急的病羊,需要防止发生败血症,并及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抗菌素进行全身治疗,根据病情情况还可以配合使用强心或解毒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1.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病羊隔离饲养;羊舍用3%热火碱溶液喷洒消毒;料槽、水槽用易克林溶液喷洒,洗刷消毒;给羊群饲喂全价饲料,合理补充钙磷。2.蹄叉腐烂:用30%硫酸铜溶液充分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再涂以鱼石脂,然后打上绷带,每日换药1次,连续3次。3.腐蹄: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挖,直到挖出腐臭脓汁,用30%硫酸铜洗患蹄,创内涂10%碘酊,再放入高锰酸钾粉打绷带。4.口腔周围及颌下病灶治疗:清除坏死组织后,创面涂以红霉素鱼肝油软膏自制或碘甘油,每天1次,直到痊愈为止。5.在对局部组织治疗的同时,…  相似文献   

9.
羊痘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痘病毒传染病,本病传播迅速,能在羊群形成暴发性传播,羔羊感染后具有很高的死亡率。随着病程发展,本病在病症初期、症状明显期、症状严重期和恢复期各有不同表现。治疗本病先需隔离消毒,用碘伏或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患处,溃烂处用凡士林拌抗菌素涂抹。预防此病要及时免疫接种、早发现早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和禁止从发病区域调运羊只等。  相似文献   

10.
正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其次,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再次,先将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剥除干净,用淡盐水或0.1%高锰酸钾水充分清洗创面,然后用紫药水或碘甘油涂抹创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如果羊还未痊愈,可采用药物治疗。用病毒灵0.1g/kg、青霉素钾或钠盐4~5 mg/kg,每日  相似文献   

11.
耕牛蹄底腐烂虽与腐蹄病有相似之处,但本病病变部位仅在蹄底,故暂定名为耕牛蹄底腐烂。本病在乌当洛湾各村寨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校兽医门诊的病类统计中本病占外科病的32.3%,在春秋季节发生较多,影响农业生产。近年来,应用导火线烧灼治疗307例,疗效很好,治愈率在95%以上,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现介绍于后。一、病因本病由于春耕、秋种,耕牛长期在水田里劳役,或牛舍潮湿,长期浸泡粪尿中使牛蹄角质软化,被石块或其他尖锐的异物刺破蹄底,  相似文献   

12.
奶牛肢蹄病的简易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母牛发病率高达 10 % ,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 ,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奶牛发生肢蹄病的主要症状是跛行 ,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 ,患牛卧多立少 ,严重者伴有体温升高 ,采食减少 ,泌乳量下降等症状。近年来 ,笔者采用了在病灶上方“人”字形注射治疗奶牛肢蹄病的简易方法。实践中应用 ,疗效好、见效快。现介绍如下。药物准备 :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3 5mL ,溶解青霉素 2 40万U~ 40 0万U。再抽取 2 %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6mL ,作 1次注射。注射部位 :病灶在四肢上部…  相似文献   

13.
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本病主要发生于蹄尖壁或蹄侧壁及蹄踵的真皮,多见两前蹄或两后蹄同时发病,有时四蹄同时发病。笔者曾观察治疗蹄叶炎病畜32例,其中肠阻塞继发蹄叶炎25例,肠炎及其它疾病继发的7例。治愈29例,心力衰竭死亡2例,蹄壳脱落淘汰1例。  相似文献   

14.
1蹄病 蹄病是牛蹄疾病的总称。蹄病是牛场的常见病,病因主要是牛只创伤体弱,营养素不平衡,活动场地潮湿,粪尿污泥长时间侵染牛蹄。由于蹄部疼痛,行走站立弓腰,吃力跛行。严重时牛蹄壳腐烂、变形,角质部为黑色,常卧地不起,表现全身性败血症症状。蹄部整修是治疗蹄病的方法之一,首先保定牛只,清洗牛蹄污物,用5%来苏儿液浸泡患蹄,用蹄刀进行腐蹄整修,切除腐烂的角质部。修整后用10%硫酸铜清洗,涂上10%碘酊,塞上松馏油棉球,也可用3%~5%高锰酸钾液处理。感染严重出现全身症状时,并用广谱抗生素。经常用2%~5%甲醛或10%硫酸酮消毒牛群,进行浴蹄,日粮中添加富锌类微量元素添加剂,可预防或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牛场中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本试验以乌鲁木齐市周边3个牛场为研究对象,连续5个月对跛行和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显示,3个牛场跛行牛只中99.77%由牛蹄病所致,总体发病率为20.91%,其中A牛场为23.08%、B牛场为31.74%、C牛场为8.86%,牛生存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越好的牛场牛蹄病发病率越低;蹄皮炎为主要牛蹄病类型,占80.37%,蹄底溃疡占14.25%,变形蹄占4.91%,蹄叶炎占0.47%。变形蹄以延蹄和拖鞋蹄为主,共占61.91%;48.84%的牛蹄病发生于两后蹄系部,23.14%的牛蹄病发生于趾间。治疗方面,A牛场、B牛场和C牛场患牛蹄病的牛只经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7.73%。结果表明,牛蹄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牛场中牛只跛行的主要原因,牛蹄病类型主要为蹄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和蹄叶炎,其中蹄皮炎最严重,且以后趾蹄皮炎发病率最高;采用腐蹄康散外用,蜂胶提取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外用,以及头孢噻夫钠、萘普生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联用这3种用药治疗方式均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牛场在加强牛蹄病预防...  相似文献   

16.
在种公牛日常饲养管理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种公牛肢蹄病发病率较高,影响牛冷冻精液生产。本文从牛场的建设、饲养管理、蹄部保健、防疫消毒、药物治疗5个方面总结了种公牛蹄病的防治,种公牛蹄病的治疗应坚持以防为主原则,早发现早治疗,将病情控制在前期,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  相似文献   

17.
羊口疮病是由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造成感染部位的破损、溃烂,并形成水疱、脓疱和溃疡;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口唇型、外阴型、蹄型和乳房型4种;预防本病必须加强羊群管理,及时清理病羊体表脱落物,羊舍定期消毒,疫区羊群必须定期防疫,免疫同株型的疫苗毒株,减少体表皮肤黏膜的损伤等,这些措施可有效降低本病的发病率;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局部涂抹抗生素膏剂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8.
蹄叉腐烂是马属动物常见蹄病之一。本病主要是因蹄底部受损伤后,病菌侵入或者由于蹄底长期踩于潮湿泥土中,造成蹄叉腐烂坏死、角质脱落并流出黑色恶臭分泌物,出现高度肢跛(敢抬不敢踏),患肢不能负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就会形成顽固性蹄叉腐烂,一般很难治愈。笔者多年来应用烟末油治疗马属动物顽固性蹄叉腐烂68例,收效明显,现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9.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本病由多湿多雨引起。1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配种期对患有梅毒、生殖器官炎及慢性消耗病和寄生虫病的兔子,应及时隔离治疗,停止交配。兔梅毒患部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涂搽青霉素软膏,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3万~4万单位,连用3~5天。(二)怀孕期检查怀孕母兔是否怀孕或流产,没怀孕的母兔要及时补配。怀孕后期,母兔对沙门氏杆菌、李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病不仅易感,而且死亡率高,应勤观察,早诊治。治疗沙门氏杆菌病的药物有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