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切根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常规育苗苗木主根发达,侧根少,影响造林成活率。采用砂床催芽,芽苗截根定距移栽,8月底或9月初苗期切主根和侧根,抑制主根生长,促进侧根根系发育,提高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并节约良种,降低育苗成本,是培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容器苗造林是山区提高造林质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成活率,延长造林时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立地条件,加速苗木生长。文章就三峡库区低山河谷地带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营养杯苗造林 ,能够保持苗木根系完整、不伤根 ,使苗木充分利用营养杯中原有的营养土和水分 ,不用缓苗 ,直接生长。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相比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造林成活率高的特点和优势。使用营养杯苗造林将有效地提高北方干旱瘠薄阳坡和沙地造林成活率 ,提高林业工程建设质量。其技术要点为 :1 育苗地的选择选择交通便利、距水源较近、背风向阳、无病虫危害、便于管理的地块作为育苗地。2 营养杯的选择根据树种特性和材料来源选择营养杯。营养杯制作的材料有粘土、泥炭、纸、塑料等。营养杯规格用高和直径表示 ,根据苗木种类、速生…  相似文献   

5.
正交试验表明,起苗后的置留时间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最大,剪叶数量影响次之,苗木高度影响最小.起苗后的置留时间不同对造林成活率影响差异显著.最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组合为当天起苗当天造林、剪叶1/2、苗木高30c m左右,其成活率可达92.7%.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地区侧柏容器苗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 ,由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 ,降雨偏少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用容器苗造林已成为黄土高原针叶树种主要造林方式之一。为了给黄土高原地区提供大批优质侧柏容器苗 ,关中地区渭河两岸群众 ,积极利用当地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 ,大力发展侧柏容器苗 ,然而在育苗技术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以致于出苗率低、苗木质量不高。为了指导群众育好苗 ,我们通过自己多年的育苗经验 ,总结出了一套简单实用的侧柏容器育苗技术 ,现介绍如下。1 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疏松 ,土层厚在 2 0 cm以上的沙壤地上 ,且灌溉和交通…  相似文献   

8.
杨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木是造林的基础,良种壮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系统总结出杨树硬枝扦插育苗技术,并简要阐述了扦插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苗圃生产杨树良种壮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日本落叶松裸根苗、轻基质容器苗和黑塑料杯容器苗的苗木质量及造林效果的对比研究得出,轻基质容器育苗能够显著提高落叶松的苗高、地径及一级侧根数量,苗木质量较高;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轻基质容器苗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及造林苗的新梢生长量,是适宜在冀北山区推广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云南高氏甜龙竹苗木质量分级及造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障高氏甜龙竹(商品名)苗木质量,提高造林效果,在昆明市嵩明县、富民县,保山市昌宁县,玉溪市元江县开展了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试验,以苗高、地径为分级指标研究了高氏甜龙竹1年生苗的分级标准。结果显示,不同地区苗木的分级标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富民县和元江县对Ⅰ级苗的要求较高,富民县Ⅰ级播种苗要求苗高≥8.31 m、地径≥4.63 cm,元江县Ⅰ级扦插苗要求苗高≥6.55 m、地径≥3.67 cm。高氏甜龙竹不同育苗方式,其苗木生长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播种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均好于扦插苗,特别是根系的生长状况和每丛株数,播种苗的平均根系数量、根系总质量、每丛株数分别是扦插苗的7.07倍、7.13倍和6.69倍,表明播种苗以后的生长潜力更大。不同等级的高氏甜龙竹苗木的造林效果,无论是播种苗还是扦插苗,Ⅰ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达到100%,Ⅱ级苗的造林成活率也可达到95%以上,Ⅲ级苗的造林成活率均低于82%。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2.
容器育苗在孟滦林管局从80年代初就以推广应用,目的是解决冀北石质山地十年九春旱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在试验推广初期,严格容器苗培育应用操作程序,苗木质量高,雨季栽植,造林成活率均保持在95%~98%之间,达到了一次成林的目的,为防沙治沙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几年来,由于容器苗培育方法和造林时间发生了变化,对造林成活率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调查研究,现将几种不同的育苗方法、造林时间、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营苗圃作为苗木生产重点单位,保证苗木质量,提高苗木造林后的生命力和苗木成活率,是苗圃生产者的首要目标,起苗管理自然成为提高苗木质量最重要的环节。多年来,通过起苗对造林成活率影响的观察以及不同苗木购买者的信息反馈,笔者认为加强起苗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苗木是造林的物质基础,苗木质量的优劣是决定造林成败的关键。回顾我省三十多年来,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不高、幼树生长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有些地区使用不合规格的苗木造林所致,影响了我省造林事业的发展。为了纠正某些地区忽视苗木质量、单纯追求数量的倾向,实现苗木标准化、社会化和商品化,以适应造林事业的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本文根据笔者1982—84年参加制订全省苗木质量、产量标准调查工作,结合科研、生产单位的育苗技术经验总结,就如何实现苗木标准化,提高育苗质量的苗木施肥、密度和分级等技术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大林 《中国林业》2011,(16):53-53
河北坝上属于高寒山区,造林成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气候恶劣、产苗地与植苗地气候差异明显,苗木从外地购进很难适应当地气候。近几年,随着造林任务的加大,提高造林成活率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造林成活率关键是要做好苗木选育工作,只有在本地育苗、本地栽植,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笔者多年培育针叶苗木,现已获得成功,本文就针叶树育苗管护试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发展苗木生产,现对近几年来江苏省的苗木生产现状与展望论述如下.一、苗木生产现状(一)苗木生产实绩及其原因浅析 据统计,1984—1987年全省平均每年育苗16.4万亩,比1983年增长60%.以1985年育苗最多,达21.8万亩,其中观赏苗面积达11.0万亩,占总育苗面积的50%.这几年在育苗生产安排上,由过去的指令性生产转变为指导性计划,各地可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育苗任务;在经营性质上,由生产型转变为经营型;在苗木品种上,也由培育单一造林用苗转变为多品种的造林苗和观赏苗,而且苗木产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每公斤种子的产苗量,火炬松、湿地松由过去不足1万株提高到2万株左  相似文献   

17.
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琴 《中国林业》2012,(3):53-53
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不断推进,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育苗技术在造林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及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各地采取了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是在特定的容器中培育苗木,在起苗、包装、运输时不易伤根,贮藏时不易丧失生命力,造林后没有缓苗期,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快;受季节限制少;育苗时易控制环境,节约用种,提高圃地利用率。现将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一、容器育苗技术1.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苗圃地选择在造林地附近或其中  相似文献   

18.
该项技术分为容器育苗和容器苗造林两部分。主要技术包括:容器制做;配制基质(营养土);种子处理与播种;容器苗的水、肥管理;容器苗造林等措施。运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能够提高苗木繁育系数、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延长当年的造林时间,加速荒山绿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容器育苗是近几年来随着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广泛的育苗技术,其具有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对马尾松轻型基质容器苗的良种选用、基质配置、容器选用、种苗上袋进棚、苗期管理等技术提出措施和对策,旨在指导生产运用,以提高单位面积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林农造林质量和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容器苗造林具有育苗期短、造林季节长、苗木质量和规格易于控制、造林成活率高、便于育苗和造林作业机械化等优点.近年来,塑料容器苗植苗造林巳成为干热河谷地区荒山绿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林业生产上普遍采用之育苗容器规格大,基质分量重.如渡口地区荒山造林现用容器多是7×18和9×21厘米两种规格的塑料袋,基质为稻田土或黄心土加5%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