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嘉兴市秀洲区是蚕桑重点产区 ,拥有桑园5667h ,年饲养蚕种20万张 ,产茧量7500t左右 ,蚕桑收入历来是我区广大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 ,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力和劳动者素质等矛盾日益突出 ,给传统的养蚕方式带来巨大冲击。为解决蚕桑生产 ,一些农户春蚕小蚕饲养 ,缺技术、缺设备、缺劳力的困难 ,降低养蚕成本 ,稳定蚕桑生产 ,技术部门与乡村干部群众先后总结推广了小蚕店、联户共育等模式 ,走出了共育新路子 ,但都存在一定弊端 ,如小蚕店销路不稳 ,联户共育节工省本效益不明显等。19…  相似文献   

2.
小蚕共育,就是将各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统一孵化,共同饲养到一定程度,再分发到农户手中饲养的一种模式.根据共育的规模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公司化共育、专业户共育和联户共育三类,目前浙江省多数采用的是专业户共育和联户共育.  相似文献   

3.
廖先谋 《广西蚕业》1999,36(4):27-28
本阐述了蚕业新区小蚕联户共育饲养管理技术,包括联户共育的设置、共育室的管理和技术标准等,对小蚕共育技术的普及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小蚕共育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目前生产上小蚕共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类型的共育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期望探索出适合广东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小蚕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推广小蚕共育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蚕共育是将小蚕集中在有专用桑园、饲养技术过硬、设备完善的单位或专业户饲养,四龄起蚕第二口叶后,分发给各家农户饲养的一种分段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能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消毒药品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效益.小蚕共育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产业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区越来越多蚕区推广了小蚕共育,给蚕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桑蚕业发展速度快,群众技术基础薄弱,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给局部地区的桑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本文就我区小蚕共育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技术推广工作提一些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1 小蚕共育的内涵、历史与组织形式   1.1 小蚕共育的内涵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点,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集中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小蚕健康成长,为大蚕饲育打好基础的一种养蚕措施,是蚕桑生产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经济饲育形式。   1.2 小蚕共育源远流长   小蚕共育作为一种饲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约在1930年前后提出对小蚕共育实行补助奖励政策,到1960年前后,实行小蚕共育的占养蚕户数的43.9%,到1980年,共有小蚕共育所2514个,占养蚕户数的91.8%,日本由于普及了小蚕共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软化病、脓病等受害蚕茧的比例显著下降,使蚕病发生率控制在2%以下,保证了蚕茧生产的稳产高产。   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有关蚕业学校和机关,曾在农村创办了小蚕共育组织,并派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有关消毒药品、加温燃料、桑叶、人工费用、蚕室蚕具租费等,均按参加共育的蚕种张数进行分摊。由于实行小蚕共育小蚕发育强健,饲养成绩好,费用又比独自饲养低,因此,自愿参加者日众。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小蚕共育得到更大发展,共育规模比过去大,共育组织几乎遍及各蚕区。   1.3 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市农村养蚕普遍采用了小蚕集体共育和联户共育两种基本形式,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1996年春蚕我们利用分工卸甲乡的机会,对这两种育蚕形式的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调查和分析。 我们调查了卸甲乡陈庄村的集体共育和南徐村的小蚕联户共育,以柏家村5组小蚕散发到各户为对照,具体养蚕成绩和经济效益见下表:  相似文献   

8.
胡水如 《蚕桑通报》1994,25(2):44-46
养小蚕用煤、柴两用灶小坑床的推广浙江省德清县蚕丝委胡水如一、推广的目的和意义蚕桑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养小蚕由原来的生产队共育变成联户共育,由于许多蚕农一缺技术、二缺设备,只能用桑柴、木屑、煤饼炉等加温,这种明火加温养小蚕的办法不仅成本高,而且...  相似文献   

9.
李华 《蚕学通讯》2014,(3):41-42
正小蚕共育就是将养蚕户的蚕种集中在一起,由专人负责统一孵化,饲养到一定程度,分发到养蚕户饲养的一种模式。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的是专业户共育的模式。现将小蚕共育的优势及技术要点阐述如下:1小蚕共育的优势1.1符合小蚕的生理特点"养好小蚕七成收",也就是说,养好了小蚕,大蚕丰收就有七成的把握了,这充分说明养好小蚕的重要性。虽然饲养小蚕的桑叶量和劳动量都比较少,但是,由于小蚕饲养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晟  苗道平 《江苏蚕业》2000,22(2):31-32
小蚕饲养好坏是决定蚕茧是否丰产、稳产的基础,而养好小蚕的关键在于能否组织好小蚕共育。见当前小蚕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共育规模萎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集体为主的共育体系基本解体。我县在80年代及90年代初,由上级投资扶持,在全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小蚕共育体系,全市平均小蚕共育率曾一度达到95%以上,但在蚕桑低潮中,共育体系几乎全面崩溃,大多数共育室被改作它用或无力维修而破陋不堪,致使散发种大量存在,小蚕共育率降到30%左右,蚕茧产量也由共育高峰时全年平均35公斤/张下降到27公斤/张。近年来…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小蚕饲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在小蚕共育的基础上,向企业化养蚕发展,饲养商品小蚕,向蚕农出售小蚕的小蚕店;另一种是有育蚕技术的户与一般养蚕户自愿结合,联户共育小蚕。这两种育蚕形式,在我们黄淮海中低产地区蚕桑攻关点——宿迁县丁咀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养好小蚕半丰收”,说明小蚕饲养在整个养蚕中的重要性。目前江苏小蚕饲养采用基本上实行了共育制度。小蚕共育是把一定数量的小蚕集中在一起饲育,使其在温湿度较为合理、桑叶质量较有保证、消毒较为彻底的环境下、生长快、发育齐,体质健的一种小蚕饲养方式。它是一种较为符合小蚕生理需要的养蚕技术措施,有利于消毒防病和小蚕管理,有效防止蚕病发生,确保蚕体强健好养,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小蚕共育可节省劳力、房屋、用工等,从而降低养蚕成本,在江苏已推广多年。但近年来,随着我县乡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养蚕业受到环境污染、劳动力紧张、生产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的挑战,给蚕技人员带来了新课题。笔者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多年,对小蚕共育方式、技术措施进行了一些总结改进,供同行们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小蚕共育是养蚕生产上稳定蚕作,保证丰收,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使小蚕共育能在落后的山区逐步推广实行,1985年我们分别在县河乡的关沟、梁台、红升、田沟村、桑场,进行了以联户、专业户共育和开办蚕店三种形式的小蚕共育试点,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关沟联户共育效果更为明显。1、共育的效果: 关沟村地处三乡之间,全村有86户养蚕户,占总农户的三分之二。1985年养蚕  相似文献   

14.
小蚕饲养是蚕桑生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蚕茧产量,按照家蚕的生理特点,小蚕应加温保湿饲养,农村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蚕桑生产由过去集体共育转变为家庭饲养,集体条件下的小蚕加温设施与家庭饲养形式不相适应,小蚕饲育温湿度达不到要求,甚至补催青都没有做好,致使蚕茧产量不高.  相似文献   

15.
<正> 盐城市郊区南洋岸镇是蚕桑生产新发展地区,对如何提高蚕茧产量、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如何调动广大蚕农的生产积极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抓好小蚕共育这一着又是问题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83年春,我们以镇星、三洼、五里等桑园面积少、饲养分散、产量低的村,以试办小蚕店形式进行小蚕共育。通过一年的实践,由专业户开小蚕店共育出的小蚕,  相似文献   

16.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章刚祥  童剑 《蚕学通讯》2001,21(3):47-48
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了土地的圈子,离土离乡进城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养蚕劳力老年化、妇女化、文化素质低下,蚕桑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小蚕饲养水平低,严重影响蚕桑生产效益.为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适应农村形势发展,我乡在县茧丝绸公司的支持、帮助下,于2001年春蚕期在联欢、曹家创办了两家小蚕公司,公司以饲养小蚕、出售小蚕解决农村养蚕实际问题为目的,进行小蚕专业化饲养,打破传统的养蚕方法,推行十天养蚕法,在饲养模式上进行一项改革.现将有关饲养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管理集约化、技术标准化、蚕作安全、成本低下为特点的企业化育小蚕(小蚕店)在我市推广应用已有多年,这项符合养蚕发展方向的小蚕饲育、经营形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千家万户养蚕的需要,提高了小蚕共育率,确保了蚕茧的稳产高产和质量的提高。我市是我省重点产茧县之一,现有桑田面积4200多hm2,全年养蚕15万张左右,种桑养蚕户近6万户,由于养蚕比较效益的下降和不少小蚕共育专业户改行等原因,原有的小蚕共育体系被打乱,共育率大幅度下降,不少承包户自收自育,造成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企业…  相似文献   

19.
小蚕联户共育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小蚕联户共育是根据小蚕的生理特性,创造适合的饲育环境,组织养蚕农户将一定数量的蚕种同育一室的饲育方法,实行统一消毒防病,统一采用标准化饲育技术,促使小蚕发育齐一,体质强健,确保蚕儿存活头数,以提高蚕茧产、质量及经济效益。根据桐庐县种桑养蚕户多,农户养蚕设施简陋,养蚕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小蚕联户共育入手,着重研究推广养蚕技术新体系,为进一步探讨小蚕专业化饲育打下基础,以提高全县蚕桑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郁志华 《蚕桑通报》2012,43(3):46-47
海宁市是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海宁市"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开展,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小蚕共育解决了一些农户在小蚕饲养阶段过程中缺设备、缺技术、缺劳力的矛盾和困难,在保障蚕桑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质量、稳定蚕桑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共育蚕种受到大家的欢迎。下面介绍斜桥镇一小蚕共育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