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优良的竹子有性杂种——撑麻青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撑麻青1号竹是以撑篙竹(B.Pervariabilis)为母本,用麻竹(S.latiflorus)和青皮竹(B.textilis)混合授粉育出的竹子,经六年的观测比较而评选出的。撑篙竹与麻竹是不同属的竹子,撑篙竹秆形通直,材质坚韧,是华南地区的一等用材  相似文献   

2.
撑篙竹是我区主要用材竹种之一,竿形通直,材质坚韧,但竿较小,直径在4~6厘米之间;大绿林竿高大,直径在6厘米以上,大的超过10厘米,笋体大,味美可食,是我区特有的笋材两用竹,但出笋较少,产量低。柳州地区林科所为了提高撑篙竹和大绿竹的产量和质量,拓宽竹子用途,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杂交优势,将撑篙竹与大绿竹进行杂交,并经多年选育,获得了撑×绿3、6、8、30号4个杂交新竹种,这些新种与其父  相似文献   

3.
竹子终年常绿,高风亮节,用途广泛,是历代文人用诗歌、绘画咏费的植物之一。竹类固其分形扶疏,园林绿化易于成是,景观优美,且费工较少、管理简便,经济效益好,故人们常将诗情画意逐渐融入园林造景之中。不同竹种可营造不同的园林景观。一般来说,可营造大面积竹林景观的,有楠竹、淡竹、桂竹、刚竹、粉单竹、慈竹、绿竹、青皮竹、撑篙竹、麻竹等大型竹种。点缀园林风景的有大中型竹种,尤以秆形奇特、姿态秀丽的竹种为佳。如斑竹、紫竹、方竹、黄金间碧玉、碧玉间黄金、佛肚竹、龟甲竹、罗汉竹、粉单竹、花毛竹、金分等。绿篱用竹以丛…  相似文献   

4.
以撑篙竹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撑篙竹生物量分配规律,为竹林经营和竹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挖竹蔸、砍伐立竹,每竹检尺、分段称重,分析竹秆鲜重与胸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每段竹秆鲜重的分配,以及竹蔸、竹秆、枝梢以及竹叶分配规律。结果单株竹秆鲜重(W/kg)与胸径(D/cm)、高度(H/m)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22 DH+0. 001(DH)2(R2=0. 992);单株鲜重与胸径的最优回归方程为W=0. 199 D+0. 358 D2(R2=0. 985)。竹蔸的重量占了全株的6. 29%,竹秆重量占72. 96%,第1~5秆段鲜重依次减少,竹叶份量最少,占全株重的3. 65%。各器官以及竹秆各段重量分配规律可供撑篙竹秆合理利用作科学参考。在竹林生产经营中,可利用胸径、高度及采伐量预测竹林产量,同时可以通过秆重估算竹蔸、枝梢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竹子有性杂交育种的研究,在四年时间里,进行了13个组合的杂交,已育出一批杂种竹。杂种与它的母本比较,绝大部分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以撑篙×麻竹的杂种34号为例,3年生竹丛新竹高达9米,径达6.3厘米,而同期播种的纯种撑篙竹最高的2.7米,径1.5厘米,杂种的高生长是母本撑篙的3.3倍,径生长是4.2倍。由于竹子可以无性繁殖,因而可在杂种第一代进行选择,选其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直接用于生产。四年的试验结果已看到竹子通过有性杂交和利用杂种优势,有可能作为提高竹材产量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撑篙竹秆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广西南宁市的撑篙竹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竹秆全高、秆材长、胸径和节间数,以及每节间直径、长度和壁厚等秆形指标,统计分析撑篙竹的秆形结构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撑篙竹全高、秆材长与胸径之间呈显著相关,节间的数量、长度和壁厚等因素与胸径、节间号等秆形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在拟合的相关方程中以幂函数和线性方程获得较高的估测精度;撑篙竹高径比值随着胸径的增加而降低;自基部至梢部,节间长度呈“短—长—短”的变化规律,最长节间出现在第15~20节;壁厚率呈“高—低—高”的变化规律,基部节间壁厚率大于50%,中部空腔大,壁厚率19%~21%,往梢部壁厚率逐渐增加至40%;节间直径呈“细—粗—细”的变化规律,最粗直径位于7~9节,处于胸高位置之上。秆形特征的研究可为撑篙竹林的抚育管理及竹材利用提供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竹子有性杂交育种的研究,在四年时间内,进行了十五组合的杂交,已培育出一批杂种竹。1976年我们对1972年保存下来的65丛杂种进行了比较鉴定,初步认为撑篙×麻竹25号、34号、36号与撑篙×(麻竹 青皮)1号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材质较好等特性,计划与生产部门协作,扩大试验,以便进一步鉴定其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省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号召,近几年来引种青皮竹、撑篙竹初获成功。为了解决大力发展青皮竹、撑篙竹时种源不足的困难,各地都开展了丛生竹育苗方法试验。现将我们的实践和各地群众有关青皮竹、撑篙竹的主要育苗方法作一介绍。一、竹节育苗竹节育苗是青皮竹的主要育苗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竹丛中选择生长正常,围径5厘米左右的二年生竹(一、三年生竹成活率低),平地面将竹竿砍下,剪去梢头几个细弱的竹节,再把竿上各节的侧枝贴基部剪  相似文献   

9.
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的数量性指标。计算茶秆竹和撑篙竹的节间长度与纤维长度的相关系数,结果是茶秆竹自竹环内部到中部,外部分别为0.725、0.337、0.574,大于临界值0.381;撑篙竹为0.629、0.638、0.618,大于临界值0.361。表明纤维长度与节间长度线性相关显著。纤维的仲长可能是节间伸长的一个因素,当纤维细胞加厚前能充分伸长,将会引起节间伸长,故两者密切相关。竹材的纤维长度、节间长度与其利用有很大关系。如果弄清两者的关系,探讨其原因,则对竹材今后利用,制订经营管理措施具有实际意义。许多学者曾经深入研究一些竹子的纤维长度与节间长度的变化,发现两者变化非常一致,因而认为竹秆纤维长度的增长与缩短,与节间长度有关。本文作者试图通过计算纤维长度与节间长度的相关系数,将为这个结论提供数学依据。参考何天相等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为大量纤维测定的结果,即茶秆竹Pseudosasa areabilis(McCl.)Keng f.的三年生9条竹秆共测了30750条纤维;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同样竹龄4条竹秆共测了16500条纤维。  相似文献   

10.
十种竹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长在浙江、广东的毛竹、青皮竹、撑篙竹、粉丹竹,车筒竹、淡竹、水竹、早竹、紫竹、刚竹等十种竹材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皮竹综纤维索含量较高,木素含量较低,是化学利用的好竹种。同时对比了十种竹子不同竹龄化学成分的差异,得知竹子生长期一年之后,综纤维素、α-纤维素等略有下降,而木素含量基本不变或稍有增加,从化学利用出发,竹龄过长无甚益处。  相似文献   

11.
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绿竹[Dendrocalamusoldhami(Munro)Kengf.]属禾本科竹亚科绿竹属,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丛生竹种(指没有竹鞭,地下茎粗短,竹秆呈丛生状的竹子,也称合轴丛生竹)之一,主要分布在闽台、两广和浙江省平阳、瑞安、苍南等地。绿竹出笋期长,其笋形似马蹄,俗称"马蹄笋",笋味鲜美,营养丰富,肉色白,味甜松脆可口,可鲜食或制作笋干、罐头,为笋中上品。竹秆通直高大,节间长、匀称、竹壁厚,坚而韧,竹材纤维含量丰富且易于离解,是制造高、中档纸的优良用材,而且秆中层可入药,有清热解暑之效。绿竹竹林密度大、枝繁叶茂、色泽浓绿、株型优美、秀雅宜人,宜于庭园观赏和河溪两岸、房前屋后绿化栽  相似文献   

12.
以黄秆乌哺鸡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竹子个体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黄秆乌哺鸡竹各个相关结构因子之间的线性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竹子各个结构因子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胸径是影响竹子其他生物量因子的决定因子;单株竹秆质量、竹壁厚以靠近竹基部表现最为明显,是竹材具可利用性的有效段位.研究结果可为估算竹子的生物量与生产力、描述竹子的秆形特征、量化各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几个丛生竹开花授粉特性及麻竹苗期初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麻竹、绿竹、大头典、吊丝单、撑篙竹几个丛生竹种进行开花生物学特性观测和人工授粉;对麻竹进行苗期选择.结果表明:麻竹花雌雄蕊异时成熟,柱头和花粉发育良好,易于授粉;绿竹属3个竹种竹花雌蕊退化,花粉少或无,授粉困难;撑篙竹花雌雄蕊同时成熟.2002~2003年、2003~2004年分别收获麻竹种子388粒、麻竹种内和麻竹×绿竹种子1 495粒,育苗成苗率分别为32.5%,36.5%.19个月龄的麻竹实生苗平均每丛发笋量为8.89秆,平均竹高187.08 cm,平均地径1.66 cm;在竹高、地径方面占优势的群体发笋数量中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试验,对优良丛生竹种大木竹(Bambusa wenchouensis)和撑麻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枝插繁殖中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带秆主枝(或主侧枝)远优于带主枝的次生枝,且1年生左右半木质化+直径1~1.5cm的枝条优于2年生以上完全木质化+直径1cm以下的枝条;生长调节剂(ABT 1号和多效唑,无论浓度和浸泡时间)对两竹种插条生根和成活的促进效果不明显;黄沙、壤土分别适于大木竹和撑麻竹扦插;总体而言,大木竹比撑麻竹更适于此法繁殖,成活率可达7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热值,结合其生物量计算对应的能量现存量,比较其现状差异,并探究丛生竹系统中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优势的竹种,为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中国8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慈竹)的竹叶、竹枝、竹秆等器官为对象,分析其单位面积生物量,利用量热仪测定干物质热值,计算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结果】8种丛生竹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6.68~77.72 t·hm-2,其中龙竹最高,麻竹最小;各器官单位面积生物量表现为竹秆竹枝竹叶,不同丛生竹生物量分配不同;8种丛生竹各器官干物质热值为16.407~19.948 k J·g-1,相同器官的干物质热值随竹龄增大而略有降低,竹种间器官平均干物质热值均以缅甸竹最高,最低的为绿竹的竹叶(16.652 k J·g-1)和竹枝(17.522 k J·g-1)及慈竹的竹秆(17.710 k J·g-1);除慈竹外,其他丛生竹的热值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慈竹表观为竹叶竹秆竹枝;各丛生竹地上部分单位面积能量现存量(MJ·m-2)表现为龙竹(142.17)粉单竹(115.41)慈竹(112.97)缅甸竹(95.26)青皮竹(87.50)绿竹(85.31)黄竹(85.14)麻竹(31.34)。【结论】丛生竹是潜在的能源竹种,受林分特征、气候因素和竹种本身特性等因素的影响,8种丛生竹的热值、生物量及其分配差异显著。8种丛生竹的生长环境条件各异,以能量现存量最为基本单位进行竹种间的比较更加可靠。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及其分配存在差异,单位面积生物量差异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比较8种丛生竹能量现存量的现状,龙竹较其他竹种具有效大的优势,有利于今后丛生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给蓬勃发展的丛生竹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以川南地区人工栽培的3种丛生竹材用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竹秆特性,测量胸径、全长、秆高、尖削度、竹壁厚、节间长等指标。对各指标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拟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胸径与竹秆高度、秆质量、总节数等因子相关性显著,拟合的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相同胸径下,全长方面,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秆质量方面,硬头黄竹秆质量最大,梁山慈竹和撑绿竹相当,约70%的秆质量都集中在中下部。随着竹秆相对高度上升,相对壁厚的下降速度依次为硬头黄竹梁山慈竹撑绿竹,相对直径大小为梁山慈竹硬头黄竹撑绿竹,但在相同胸径下,硬头黄竹胸径处的竹壁最厚。  相似文献   

17.
竹子有性杂种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从1972年开始进行竹子有性杂交育种的研究,4年内进行了15个杂交组合,已培育出一批杂种竹,初步认为撑高×麻竹25号、34、36与撑高×(麻竹+青皮)1号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材质较好等特性。一、育种目的和杂交亲本性状概述我们试图通过竹子有性杂交,培育出经济价值高,能顶得上毛竹用途的大径杆丛生竹新类型,为此我们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人口密集、高层建筑林立,环境受到污染,为改善环境,促进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须搞好城市绿化。我国分种资源丰富,观赏竹亦不少。开发利用观赏竹为绿化国土、美化居室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经济效益前景看好,大有作为。1观赏竹类型1.1竹姿优美的竹子竹姿优美的有孝顺竹、凤尾竹、观音竹、慈竹、青皮竹、崖卅竹、吊丝竹、泰竹、井岗寒竹、矮箭竹、秀叶箭竹、华桔竹、少穗竹、江华大节竹、唐竹、美丽箬竹、阔叶箬竹、垂技苦竹、长叶苦竹、华丝竹、大明竹、川竹、矢竹、茶秆竹、鹅毛竹、翠竹等。1.2秆形奇特的竹子秆形…  相似文献   

19.
遵照毛主席“竹子要大发展”的伟大教导,1974年3月我圃从广东顺德县引进丛生竹三个品种,共计6220株(共中青皮竹1849株;撑篙竹2062株;尼竹2309株)进行育苗试验。据6月份调查测定,三个品种丛生竹成活率都在90%以上,每株竹苗出笋4—6株,生长情况良好。现在新竹一般高3—4米,最高的达5米。直径一般达2厘米左右,其中青皮竹最大的达2.1厘米,撑篙竹达2.5厘米,尼竹达2.8厘米。一年来的育苗实践,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撑麻7号竹材构件因子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立竹地径与全高、相同年龄立竹秆壁厚呈显著的正相关,而同一径级、不同年龄立竹的竹秆壁厚存在差异;竹秆相对高度竹壁厚度与秆径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立竹径级与竹秆相对壁厚无相关,平均相对壁厚0.146;竹秆平均节间长与立竹地径无显著的相关性,平均节间长26.75 cm;构建了立竹地径与材积的数学模型V=0.01 226-0.005 948D 0.00116 D2-0.000051 D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