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瘟的防治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感染所引起,通过消化道和密切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表现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疾病后期病鸭可见头颈部肿大;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定期免疫疫苗,采取综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感染鸭可用提升免疫力和清瘟病的中药尝试治疗,种鸭可注射同源精制抗体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又称为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各种年龄的鸭都易感染,但成年鸭的发病率较雏鸭高,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多。鸭瘟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蛋鸭的产蛋率也会下降。  相似文献   

3.
吴伟 《畜禽业》2007,(2):44
<正>灵寿县一饲鸭2000只鸭的饲养场,发生了鸭瘟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经过笔者及时诊断治疗,用药3d后,死亡明显减少,用药5d后不再死亡,病鸭逐渐恢复正常,控制了病情,为养鸭户挽回了经济损失,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灵寿良同村彭某饲养不同日龄的北京填鸭2000余只,其中一栋35日龄400余只发病。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12)
鸡、鸭、鹅等家禽是自古以来人类餐桌上十分常见的肉类菜肴,尤其在待客时更是必不可少。近年来,饲养家禽的人越来越多,但鸭瘟这一禽类传染病却不断威胁着禽类生物的健康。因此,饲养者应注重对鸭瘟的预防,加强对禽类的免疫接种,并在病发后予以妥善处理,以保障家禽的安全和个人的财产安全。综述了鸭瘟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养鸭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病原血清型众多,危害较大;雏鸭是该病危害的主要群体,成年鸭感染后可耐过;病鸭主要表现全身败血症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典型病变是气囊、肝脏和心脏出现纤维素性渗出;预防该病以加强管理和消毒为主,平常做好鸭群的防应激工作;治疗该病首选抗生素,治疗时建议以药敏试验结果为用药指导,避免耽误病情。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9,(12)
鸭霍乱病由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呈世界分布,传播较快,主要危害育肥期鸭和成年鸭。该病临床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全身症状和神经症状,死亡率较高。通过临床初诊结合实验室检查能对该病进行确诊;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鸡场管理,定期接种疫苗,有发病征兆的用抗生素进行大群预防。治疗该病首选对巴氏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感染严重的病鸭建议采用注射方法给药,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加强雏鸭(0~28日龄)的饲养管理,增强雏鸭机体抵抗力,提高育雏率,提高鸭群整齐度,为成年鸭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11)
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结合、安全、生态的稻田综合技术,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从2011年起我们连续5年开展稻鸭共育试验示范,通过鸭的品种选择,科学饲养管理生产出有机稻米和优质稻田鸭,提高了种养效益。文章介绍了稻鸭共育鸭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9.
鸭副伤寒病由沙门氏菌感染所引起,多发于3周龄以内的雏鸭,成年鸭耐过,以地方流行为主,应激可促使本病的发生,感染鸭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影响生产性能;预防该病必须加强鸭场的管理,控制病原的水平传播,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做好雏鸭的开口工作;抗生素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使用时需严格遵守用药规定,不可随意延长用药时间,防止出现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6)
小鹅瘟是主要感染雏鹅并引发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种蛋垂直传播和粪便水平传播,日龄越小,感染率越高,发病症状越严重,剖检可见肠道大面积渗出性肠炎,空肠下段和回肠出现堵塞性肠芯是该病的剖检特征;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测可准确诊断该病;抗生素对该病无治疗效果,高免血清可用于早期治疗和对易感鹅群的保护;加强引种管理,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和及时清理粪便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0)
近些年来,养鹅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门诊有时出现鹅感染鸭瘟的病例,由于基层兽医和养殖户的业务知识有限,不能及时诊断及控制,造成疫病蔓延,给养鹅业带来经济损失。文章就鹅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做了详细分析,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其贤 《畜禽业》2007,(5):39-40
<正>2006年10月,本人接疹鼎湖区一养鹅专业户的种鹅感染鸭瘟病例,由于诊治及时,措施恰当,损失不大。现将诊治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程 《畜禽业》2024,(3):26-30
为明确规模化鸭场病因,开展了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经细菌分离鉴定及PCR特异性扩增、产物测序鉴定方法,明确从规模化鸭场分离得到的细菌为鸭疫里默氏菌。检测结果为鸭场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对及时治疗病鸭、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养鸭场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育成期是指种鸭的5~25周龄,该阶段的种鸭生长快、好动、能吃、敏感;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保持育成鸭的增重尽可能接近目标体重,性成熟与体成熟一致,保证种鸭适时开产;育成鸭饲养好坏,不仅影响育成期种鸭的成活率、体重、一致性,还将影响种鸭日后产蛋数、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商品鸭苗质量等等;为此种鸭育成期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8)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鸭的一种重要常发病,虽然,人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御措施,来降低鸭疫的发展和流行。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性的出现和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以及防疫措施不到位,至今鸭疫未能得到根除,且常有发生,并有不断扩大或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流  相似文献   

16.
季燚 《畜禽业》2013,(6):85-86
<正>2012年12月,姜堰区某肉鸭养殖场饲养的6000雏鸭发病,其主要特征是下痢、消瘦、死亡率高,还有部分病鸭有神经症状,场主使用抗菌药物效果不佳。通过综合分析,诊断为鸭伤寒,并采取防治措施,病情得到了控制。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鸭群19日龄时发病,病程2~5d,场主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病鸭死亡较多。接报后我们立即赶往现场诊治,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17.
宋征  林兆京  伊启荣 《畜禽业》2012,(10):78-79
<正>鸭球虫病是由鸭球虫引起的一种仅严重危害鸭的寄生虫病,各种日龄的鸭均有易感性。本病的传播是通过被病鸭或带虫鸭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或用具等,饲养管理人员也能成为球虫卵囊的机械性传播者。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为了全面系统的摸清镇前镇鸭球虫病的感染情况,于2011  相似文献   

18.
徐尤田 《畜禽业》2009,(12):66-67
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对1118只15日龄患有鸭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麻鸭进行综合预防和治疗。结果如下:用药3d后,雏鸭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死亡数减少,7d后疫情得到控制,期间死亡病鸭185只,治愈率83.5%,疗效最显著。  相似文献   

19.
罗中爱 《畜禽业》2012,(4):68-69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DHV)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迅速、病程短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造成雏鸭的大批迅速死亡,给养鸭业造成惨重的损失。2011年3月,章丘市某养鸭户饲养的雏鸭发生了以肝脏肿大和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经过紧急注射高免血清,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正>使用鸭粪等动物粪便作为肥料来源,施肥养鱼是广泛存在的一种养鱼方式。但近年来,部分鱼塘以养鸭为主、养鱼为辅,大量排入鸭粪,部分鱼塘甚至变为鸭粪存放区,鱼塘变成了排污塘。大量施用鸭粪导致鱼类疾病高发、缺氧泛塘的比例明显增加、生产的鱼口味不佳,这些给水产养殖和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有效管理鸭粪施用于鱼塘是当务之急。一、鸭粪肥鱼塘常见特点1.容易发生浮头1吨生鸭粪约需要耗氧10吨,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