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7,(11)
<正>有个小男孩性格暴躁,常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更不愿和他交往,他因此而变得很孤僻。虽然他很想改了自己的坏脾气,但总是无法控制。有一天,父亲拿了一袋钉子给他,然后对他说:"孩子,当你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拿出一根钉子钉在后院的墙壁上,把它当成你发脾气的对象。"孩子答应了。开始的第一天,孩子在墙壁上钉了30根钉子,第二天钉  相似文献   

3.
纤夫谣     
《新农村》1999,(10)
每当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拉索夫》,就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是家乡串场河上的拉索夫。一副纤扳,一根纤绳,伴随他度过了大半生。记得16岁那年,父亲递给我一根绳头,看看天,说“你运气不错,  相似文献   

4.
<正>从"绿色革命"到"棕色革命"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种植,甚至把自家后院变成一片玉米地。成年后的霍华德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换过很多工作,好在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农民。1986年,在股神父亲的帮助下,霍华德终于拥有了一块自己的土地,虽然每年都要向父亲上交为数不少的租金。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2012,(23):45
<正>儿子都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男子汉的气概都没有。父亲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这位武术大师帮助他训练自己的儿子,重塑男子汉的气概。拳师答应父亲半年后一定把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半年后,男孩的父亲来接男孩回家,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比赛来向这位父亲展示这半年来的训练成  相似文献   

6.
木匣子     
正父亲是一个很节俭的人,他喜欢自己动手,编草席,搓麻绳,做板凳,修补农具。整理房间时,父亲会把我们丢弃的小物件收起来,放在用废木板钉制的木匣子里。出门在外,他总喜欢埋头走路,走着走着就能发现被遗弃的旧螺母、废铁钉,捡起来擦干净,揣在兜里带回家。不久,那只木匣子就被塞得满满的,犹如微型垃圾中转站。我不喜欢屋里放着一堆破垃圾,几次想把它扔了。但父亲说,那可是他的宝啊,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呢。  相似文献   

7.
采访刚开始的时候,孙柏华一直说他自己没什么值得写的,都是应该做的。即使后来说起,也都是说些别人的事情,我就请求他给我讲故事,于是他才慢慢地把那些记忆深处永远难以割舍的故事片段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8.
一个农民,初中只读了两年,家里就没钱继续供他上学了。他辍学回家,帮父亲耕种三亩薄田。在他19岁时,父亲去世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他要照顾身体不好的母亲,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祖母。八十年代,农田承包到户。他把一块水洼挖成池塘,想养鱼。但乡里的干部告诉他,水田不能养鱼,只能种庄稼,他只好有把水塘填平。这件事成了一个笑话。听说养鸡能赚钱,  相似文献   

9.
家风     
正年终祭祖归来,几杯酒下肚,父亲便开始了他的"百家讲坛"。父亲说,想想你爷爷,一辈子虽说没享什么福,但也是值了;当年他病在床上的时候,除了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村里还有好些个邻居过来守夜照顾,去世的时候也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葬,一辈子也算风风光光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人也不是第一次听父亲絮叨这些了,习惯性的并不搭话,由着父亲继续说些零碎的过去。但,我知道父亲真正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10.
家风     
陈沐 《中国农资》2021,(3):16-16
年终祭祖归来,几杯酒下肚,父亲便开始了他的"百家讲坛"。父亲说,想想你爷爷,一辈子虽说没享什么福,但也是值了;当年他病在床上的时候,除了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村里还有好些个邻居过来守夜照顾,去世的时候也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葬,一辈子也算风风光光了。母亲和我们兄弟几人也不是第一次听父亲絮叨这些了,习惯性的并不搭话,由着父亲继续说些零碎的过去。但,我知道父亲真正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11.
陈孝荣 《新农村》2009,(11):42-42
小学和初中一直在村里就读,直到上了高中我才离开家到几十里地外的渔峡口九中。那天是父亲送的我,我背了吃食和学习用品,父亲挑了被子和箱子。离家前的几天,母亲就一直在我的耳朵絮絮叮嘱,说先把苞谷面放饭盒里,然后再放上洋芋泡,炖熟了再端回来和着腌菜吃。还说洗衣服的时候把领口和袖口多打点肥皂,多清洗几遍。我和父亲离去的时候,母亲又说,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哩,别弄得不像个人。在母亲眼里我总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其实那时我已经是14岁的少年,会料理自己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12.
<正>终于,人人叫他倔老头儿了。这在过去,至少三年以前是绝不可能的事。那时候他脾气、力气、精力都在,动不动就拍桌子瞪眼睛,哪有人敢往枪口上撞。等他真的老了,像一个破了洞的口袋,气势眼瞅着越漏越少,老伴、儿孙才把私底的嘀咕放到桌面上来。多数时候他一点脾气没有,歪在沙发里笑眯眯听人数落,一副悉数认账的模样。多少年,全家人在他面前养成了温顺的脾气,都是他吵他的,一家老少默不作声。集体迁就是为他  相似文献   

13.
爷爷的抗战     
<正>爷爷今年九十了,他眼不花耳不聋,身体还很硬朗。他每天要到街上逛逛,去和那些老街坊们拉拉家常,遇到邻居之间闹矛盾,他总是过去劝劝。我记忆中的爷爷总是笑眯眯的,脾气很好,我们小时候无论怎么闹腾,他都不生气。但是,每当电视上出现某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纂改历史、企占钓鱼岛等内容时,他总是暴跳如雷:"如果小日本敢再来欺负咱们,我一定再送他一颗‘花生米’尝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爷爷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一天傍晚,爷爷  相似文献   

14.
二十年前,一个小男孩家境贫寒。为了维持生计,父亲在路边摆了一个维修自行车和小型机动车的摊点。生意好的时候,男孩常去打下手,给父亲递递零配件和修车工具。  相似文献   

15.
(接上期)一开春,懒汉王成名培植的树苗就被乡里拉走了。他正在数钱,彩凤告诉他队长正在陪信贷员喝酒。说队长为了给社员能贷款种地,把自己心爱的大白狗都给杀了。那信贷员叫李发,是个吃拿卡要的败类。吃着人家的狗肉,还把狗排和狗大腿全都装进事先拿来的丝袋子里,这还不算,他还非  相似文献   

16.
创业者:王瑞 【失败经历】王瑞大一的时候看到好友拿自己的相机拍出很卡通的“大头贴”非常可爱.他想起自己老家从来没有这种照片.是个市场空白。正好他的父亲在老家县城的一所中学旁边开了一家礼品店.于是那年暑假他把第一台大头贴机带回了老家.生意一直还不错。  相似文献   

17.
新房的主人     
<正>弟弟给哥哥打去电话,说有个朋友的新楼房要装修,问他干不干。哥哥说,挣钱的事儿咋不干?弟弟说,我这个朋友刚从乡下搬来,装修的事也不太懂,你按照你的想法装就可以了。哥哥说,信得过我就对了,肯定没问题!弟弟一直想着帮助哥哥,因为他觉得欠哥哥的太多了。弟弟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是哥哥靠着瓦匠的手艺把他供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后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08,(6):I0039-I0039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些学术领域的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算盘     
正家中书柜里摆着一把旧算盘,这是父亲生前用过的,每当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父亲对我的教诲。父亲是连队的一名会计,从我记事起,就经常看见父亲伏在办公桌前,一手翻着单据,一手不停地打着算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亲便教我学打算盘,"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二上二,二下五去三……"父亲一边口诵珠算口诀,一边教我拨打算珠,我也  相似文献   

20.
正8月的广东天气炎热,台风时常光顾。雷州半岛的一个小村庄刚刚又接到了台风预警。支书李光根赶紧通知各家各户做好防台风的准备,当他走到村东头周坡家的时候,看到这个平时好吃懒做的家伙还在院子里的躺椅上翘着二郎腿哼哼呢。李支书告诉他台风快到了,就急急忙忙到下一家去了。台风"幽灵"很快就过去了。大家纷纷出来清理污泥,打扫院落。忽然,东街的李二嫂急匆匆来到支书家里,告诉李光根自己的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