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草原高寒资源是大自然的主体部分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甘南草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和涵养区,在中国西部生态环境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保护和建设好甘南草原,不仅影响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维系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危。  相似文献   

2.
正甘南是我国的五大草原牧区之一,境内海拔1100~4 900m,大部分地区在3 000m以上,天然草原辽阔,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特色畜种品种优良,草畜资源得天独厚,优良的天然草原草质和牲畜品种为高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传统落后的农牧业发展方式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围绕把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甘南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这  相似文献   

3.
葛少芸 《草业科学》2010,27(6):71-76
由国家正式批准实施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为保护已列入全国50个水源涵养区的海东——甘南高寒草甸草原水源涵养三级功能区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但项目区由草原、森林和湿地组成的完整水源涵养体系,由于草原的退化、沙化和盐渍化(草原"三化")而严重受损。其中,草畜失衡是造成草原"三化"的主要根源之一。本研究在分析和论证草原"三化"及其生态功能衰退影响的基础上,强调应充分利用甘南黄河补水项目实施的绝佳契机,就如何落实草原"草畜平衡制度"提出了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南高寒草原高原鼢鼠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鼢鼠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降低草原载畜量,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地表土丘,导致植被盖度降低,地表土裸露,引起草原退化、沙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严重的生态灾难。通过对高原鼢鼠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完善,提出了适合甘南高寒草原高原鼢鼠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草业科学》2007,24(3):70-70
“高寒1号”生态草是国内外资深专家针对我国高寒地区草地改良、生态治理和植被恢复而科学配比的牧草草种组合。它在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和东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甘肃甘南和云南迪庆等高寒地区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野鼠类个体虽小,但数量众多,对草原的危害相当严重。在中国干旱草原、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地区,被鼠类破坏的草原面积竟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30%以上。生活在草原上的鼠类特别喜食牲畜爱吃的优良牧草,如羊草、针茅、冰草和冷蒿等。据测定,一只布氏田鼠每日吃干草14.5g,全年可消耗牧草约5.3kg;栖居在甘南草原上的高原鼠兔日食鲜草7713g,一只成年鼠兔在牧草生长季节的4个月里,可吃掉牧草9.5kg。  相似文献   

7.
甘肃牦牛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 ,是不与人类争土地、争粮食、争生存空间的原始家畜品种 ,是高寒地区不可替代的生物物种。牦牛 ,藏语称“雅克”(英语YAK) ,多分布于高寒草原牧区 ,不仅是高寒草原藏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象征 ,而且已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独立板块。1 甘肃牦牛生产基本情况甘肃有天然草地 1780万 hm2 ,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地一带 ,其中可利用面积 16 0 7万 hm2 ,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4.6 %,仅次于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 ,位居全国第六。省内草地占耕地的 4.5…  相似文献   

8.
甘南草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质牧场,是甘肃省最大的草原,全国第五大绿色草地。甘南丰富的草原资源,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无限壮美的草原风景,是开展草原观光旅游的最佳选择。开展草原观光旅游有利于提高国民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甘南草原旅游、草原环境和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牧草作为我国畜牧产业的物质基础,具有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价值。其在防治风沙、保持水土及改良土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甘南地区作为我国高寒地带,其在牧草种植方面也有一定的特殊需求,需要提前做好牧草种植技术要点的分析把握。本文以甘南草原为例探讨牧草种植技术的要点,以期对牧草种植起到指导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资源,其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素有"高原之舟"之称,按地形地貌、品种特性等又将牦牛分为藏东南山地型和藏西北草原型。藏羊数量多、分布广、品种资源丰富,大体分为高原型、三江型和河谷型3大类群。因此,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牦牛、藏羊资源,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发展生态养殖,对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甘南高原草地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雄  张荣 《草业科学》2010,27(10):182-184
甘南高原天然草地面积约272.2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0.28%。通过对甘南高原环境状况、水域资源、家畜资源和草地资源现状的介绍,了解现阶段甘南高原草地所面临的问题——由于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人为不合理的经营利用,导致草原植被长期得不到恢复和更新,使天然草原植被日趋恶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提高人们对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论甘南高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简述了甘南高原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分析了甘南高原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指出甘南高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状况已直接威胁到本区域乃至黄河、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开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已刻不容缓,提出了甘南高原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南州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甘南牦牛、藏羊、河曲马、河曲藏獒等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的地方优良  相似文献   

14.
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孙磊  魏学红  郑维列 《草业科学》2005,22(10):10-12
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其北部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天然牧场--羌塘草原.目前,羌塘草原局部地区已严重超载过牧,导致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维护和建设好高寒草地这一重要的藏北生态环境,不但对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存条件起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述了青藏高原牧区传统游牧方式及生态意义。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游牧是草原传统的基本生产方式,是高寒草原的一种生产适应方式,其中蕴含了人类的生存智慧。面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危机,由人、草、畜三要素构成的草原生态系统,为高寒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生态启示。  相似文献   

16.
陈润 《四川草原》2009,(8):29-31
通过对甘南州草原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牧区禁牧(休牧)舍饲是恢复甘南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甘南州草原辽阔,草畜资源得天独厚。独特的甘南牦牛、藏羊、河曲马、河曲藏獒等畜种资源是长期以来在甘南草原特定的生态条件下,经过当地藏族群众辛勤选育和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适应高寒严酷条件的地方优良畜种。甘南藏羊在无补饲、无棚圈的高寒牧区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具有产肉性能高,耐粗饲,早期发育快,肉质嫩、无膻味、不腻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甘南州草原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牧区禁牧(休牧)舍饲是恢复甘南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天祝县地处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境内海拔2040-4874m,年平均气温-1-1.3℃,无绝对无霜期,属典型的高原高寒牧区,牦牛是这一地区特有的传统优势畜种之一。近年来由于雪灾、寒流霜冻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草原退化、生态植被的破坏等因素,使本来就处于高寒牧区严  相似文献   

20.
我国90%的天然草原已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润丰 《草业科学》2003,20(12):83-85
截至目前 ,在我国近 4亿hm2 的天然草原中 ,已有 90 %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 ,并且正以 2 0 0万hm2 /a的速度扩张 ,草原生产力不断下降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在全国草原保护与建设座谈会上 ,农业部总经济师贾幼陵说 ,我国天然草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41 7% ,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资源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地带 ,草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目前除自然因素外 ,造成草原加速退化的重要原因是 ,超载过牧、乱采滥挖、乱开滥垦等人为破坏草原生态和对草原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