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定西市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 ,始终把沙棘作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推广种植 ,使全市沙棘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沙棘资源建设 ,控制了水土流失 ,改善了生态环境 ,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定西应把沙棘作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树种 ,推广栽培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并重 ,加快沙棘产业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始终把沙棘作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树种推广种植.使全市沙棘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沙棘资源建设.控制了水土流失;发送善了生态环境.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定西应把沙棘作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树种,推广栽培,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和产生开发并重,加快沙棘产生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3.
沙棘又名醋柳,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小浆果落叶灌木或亚乔木,其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耐高温等特性。沙棘根系发达,有固氮根瘤,萌蘖力强,枯枝落叶多,生长速度快,总生物量高,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沙棘多为灌木,为深入了解沙棘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作用,本文对辽宁省建平县境内的沙棘灌木林进行调查,并与其他树种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沙棘有许多其他树种不具备的优良特质。  相似文献   

4.
榆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树种单一,急需引进新的树种,而大果沙棘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性,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最佳树种之一;沙棘又是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较高的珍贵植物资源,在榆林地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抗旱、耐瘠薄的生态环境治理的先锋树种——沙棘为试材,采用不同品种及苗木种类,进行秋季刨穴,春季定植大苗或夏天雨季造林试验,研究探索石质荒山沙棘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成林,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6.
沙棘造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优良树种。沙棘对不良环境适应性强,抗旱抗风沙、耐盐碱耐瘠薄,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营造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之一。基于此,针对选育优良树种、培育良种壮苗、进行细致整地、进行科学栽植、加强抚育管理、搞好平茬及病虫害防治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7.
朱京炜 《现代农业》2008,(12):63-63
沙棘在我国分布广泛,尤其是在西北、华北地区,因为它具有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贫瘠等特点。被用作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经过多年种植实践与开发利用,使之成为不仅能作为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防护林、生态林,同时也能作为创造经济效益、节省资源的经济林、薪炭林。作为当地适生树种,应充分发挥沙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使种植沙棘成为为贫困山区、沙区的群众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沙棘是青海省高原特色植物,是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树种之一,广泛分布在青海省各个地区。由于沙棘果树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从俄罗斯引入大果沙棘,并实现人工培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确定最佳施肥量,进行了田间施肥试验。由试验结果可知,青海互助县地区种肥施用量300 kg/hm~2时,大果沙棘的苗期株高、根茎、干果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沙棘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瘠薄、有根瘤、固氮等特性,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优点,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好树种.  相似文献   

10.
沙棘(Hippophae.L)起源于青藏高原,是西藏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优良树种,但苗木繁育困难,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经过连续3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高海拔半干旱地区大田沙棘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固沙造林先锋树种之一,也是经济价值较高和用途较广的经济树种。它具有适应风沙、干旱,耐盐碱、耐瘠薄、耐严寒、耐高温等不良气候土壤条件的特性;又具有生长迅速,繁殖容易,防风固沙作用大,培肥地力强,营养丰富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沙棘植物叶片、果实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叶片、果实的生态作用的研究,为合理利用和开发沙棘资源,繁荣山区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1沙棘特性沙棘又称醋柳、酸刺、黑刺等,为多用途树种,其果实、叶、根,枝干都可开发利用。沙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枯落物丰富,根系发达且有根瘤菌,是良好的防护林树种,可用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良土壤。2主要种类和优良品种2.1主要种类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Hippophae)树种的总称,全世界共有5种。我国有4个亚种。这4个亚种为:中国沙棘、蒙古沙棘、中亚沙棘、云南沙棘。其中又以中国沙棘亚种分布最为广  相似文献   

13.
沙棘木蠹蛾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来自内蒙古、四川和宁夏的21个树种(品种),其中包括15个沙棘种(品种),集中种植在宁夏彭阳,采用笼内人工接虫和野外自然感虫试验,观察了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以本地感虫树种中国沙棘作为对照,将其分为4个级别:1)拒产卵树种(柳叶沙棘、云南沙棘、榆树、桃树、苹果和杏树);2)低产卵树种(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霞光、棱果、肋果、太阳、沙枣和梨树);3)高产卵树种(浑金、乌兰格木、优胜和楚伊);4)喜产卵树种(橙色和阿亚甘卡)。此外,沙棘木蠹蛾在植株树干上的产卵高度、产卵方向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产卵高度与植株地径正相关,产卵方向以南面居多。  相似文献   

14.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方式下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各树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侧柏>油松≈沙棘>刺槐,油松与沙棘混交造林后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各树种叶片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刺槐≈沙棘>油松>侧柏,沙棘与油松或刺槐混交后,油松与刺槐的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而沙棘变化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树种的水保效益及其适应性可以发现,沙棘与油松混交可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较为适宜的一种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大通县退耕还林作业区的实际现状,大部分的退耕地选择了沙棘为主要造林树种,为了验证树种选择的准确性,我们选择了沙棘林地蓄水能力、沙棘林对土壤性质的改变作用二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沙棘特性及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棘又名酸刺、醋柳、黑刺,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西部地区分布极为广泛的一种乡土树种。沙棘枝叶茂密,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抗干旱风沙、耐盐碱瘠薄、御严寒酷暑,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同时,沙棘果、叶、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营养保健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沙棘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野生加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占世界沙棘总面积的95%。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沙棘发展规划,到2010年我国将新增加沙棘面积3000万亩…  相似文献   

18.
湟中县沙棘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是青海省湟中县主要的乡土树种之一,沙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对于湟中县生态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湟中县沙棘资源分布及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以期为湟中县沙棘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 巴里坤县种植沙棘的必要性 沙棘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小浆果灌木或亚乔木,它具有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耐高温等诸多优越生物学特性。沙棘果、叶、茎、皮、根都可以加工成人类所需要的饮料、保健食品和药用品等,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沙棘根系发达、有固氮根瘤,生长速度快,总生物量高等特点;具有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作用,是一种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身的重要树种。  相似文献   

20.
沙棘做为耐旱,耐瘠薄的树种、生长迅速及根系发达等特性,已成为朝阳市荒山绿化和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但是现有的沙棘品种大多已退化,沙棘木蠹蛾危害严重,培育和引进沙棘新品种已成为沙棘培育和荒山造林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