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以湖南省大型灌区大圳灌区为例,分析了大圳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现状条件,论证了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作的思路措施,对科学谋划全省大型灌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投影寻踪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克芬  方崇  张春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321-11323
从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出发,结合评价目标要求和相关的文献资料,从社会性、资源性、经济性、技术性和生态环境性等5个方面,提出了灌区节水改造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将该方法应用于关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效益评价中,结果表明,该技术避免了评判专家主观确定权重,评价结果客观准确、方法简单,为灌区改造综合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纯技术效率测度(BCC)、技术效率测度(CCR)、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法,对京津冀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2—2013年的土地利用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投入要素规模偏大,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北京市相对效率较低均为规模无效导致;(2)京津冀地区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呈扩大趋势;(3)北京市、天津市、秦皇岛市等地土地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较多,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石家庄市、沧州市、廊坊市、邯郸市等地土地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较小,技术进步不足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延明  陆克芬  方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246-13248
针对我国典型大中型灌区存在的问题,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理论,提出了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灌区改造综合评价的投影寻踪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其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对节水改造效益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06—201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江苏省城市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从2015年江苏省城市技术效率的静态分析结果来看,江苏省的城市技术效率普遍较高,但大部分地级市仍未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根据2006—2015年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分解结果来看,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江苏省城市生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江苏省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需要着重提升技术水平,对生产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一步提高城市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河南省的统计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农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效率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河南省整体农业综合效率偏低,地区间发展不均衡,规模效率是导致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根源;河南省几个传统农业大市并非农业发展强市;2013—2015年河南省各地区农业发展总体处于全要素生产率缓慢上升状态,综合效率指数上升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贡献较小;河南18个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不尽相同。最后,基于分析结论,从生态效益视角对河南省农业发展效率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引大黑武灌区如何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了解江苏区域农业发展情况,正确认识农业发展现状。选取2005—2014年江苏统计年鉴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江苏省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每年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同时,江苏各区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北和苏中,其中,苏南地区优势明显,苏中与苏北地区的差距较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问题,针对大型灌区建立了用水水平、工程状况、管理水平和种植结构方面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采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具体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标准,并通过符号量化处理,确定不同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等级。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模型原理简单、计算简便,可以为安徽省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评价提供一种较为实用可行的分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代化灌区的内涵,结合湖南省大中型灌区工程的现状及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不足、用水方式粗放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湖南省的灌区现代化建设首先应根据不同的灌区类型和社会经济地域差异进行分类后逐步实施,可通过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灌区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加强水费征收、改变灌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灌区信息化模块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和生态保护等方式进行。灌区现代化建设标准的确定应与当地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江西省早籼稻生产率状况,提高农户早籼稻生产率,利用2009-2013年江西省早籼稻生产成本收益追踪调查数据,采用产出定位的随机前沿方法,使用广义 Malmquist 指数分析江西省早籼稻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江西省早籼稻生产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早籼稻生产率贡献较小。2)江西省早籼稻生产率北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其中,奉新县和南昌县最高,会昌县和遂川县最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计算2011—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碳排放效率,并对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级市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总体上呈苏中地区>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特征;技术创新是江苏省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率偏低是江苏省碳排放效率未达到生产前沿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赵琳 《山东农业》2002,(9):23-23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搞好灌区管理是实现灌区良性循环的关键。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大灌区干部职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在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同时,对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改革,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灌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修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构成灌排系统的主体。全省实有耕地面积656万公顷,总灌溉面积532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1%;建成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灌区762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65处。大中型灌区是山东省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各类灌区年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工程的完善和优化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水利工程科学合理的建设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度,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水利行业要把信息技术充分的、合理的利用起来,构建水利信息化体系,对水资源实施监控和高效管理,把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本文主要对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现代化灌区是水利现代化的基本体现,建设现代化灌区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本文对现代化灌区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对我国31个省(市、区)2004—2013年农业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均值为0.954,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比较合理,尤其在农业资源要素的使用上;从农业生产效率分解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来看,19个DEA有效的省(市、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最优,表明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投入各要素得到了较好的配置。在研究期内,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呈上升状态,增长了10.5%,其主要贡献源于技术进步效率的迅猛提升;技术效率增长缓慢,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速度。基于农业生产效率及Malmquist指数分类测算结果可知,我国31个省(市、区)可分为强有效增长型、高有效增长型、弱有效增长型、低有效增长型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提出不同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景电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中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并对该项目的可持续性进行讨论,旨在为项目建设中精细化管理效益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熵值法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国内外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应用于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并以陕西关中9大灌区为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熵值法能有效减少主观因素对项目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项目评价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20.
综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陕西省16个国家级产粮大县(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16个县(区)2007—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最大;从各个县(区)来看,武功县的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领先于其他县(区);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结构来看,2005—2009年间16个县(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