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3.水的管理 南方雨水多,且多集中在春季及梅雨季节。必须抓好排涝工作,防止积水。葡萄园内积水容易造成土壤中缺氧,根系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幼树的生命。藤稔葡萄垄上栽、浅栽为防止园内积水的有效方法。早春2月底3月初,若天气干旱,要灌催芽水;开花前10天(4月底)要灌催条促花水。若雨水多,要注意排涝。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冀南地区中低肥力下冬小麦节水稳产的适宜灌溉方式,以该区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邯6172为试验材料,在足墒播种条件下,灌溉方式设未灌越冬水+灌起身水(T_1)、灌越冬水+灌起身水(T_2处理)、未灌越冬水+灌拔节水(T_3处理)和灌越冬水+灌拔节水(T_4) 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水和春一水灌溉时间均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以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T_2处理效果最好,冬小麦株高、旗叶面积、旗叶干重、冠层截获有效辐射(PAR)和子粒产量均最高。在冀南地区中低肥力条件下,T_2处理对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效果显著,可以作为该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地水稻陆续开始成熟,水稻收获前后的管理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不仅米质下降,产量也会降低,收益更会受到影响。水稻抽穗开花期应保持浅水层,防止断水干水;抽穗后,应采取间歇灌溉的方法,即灌浅水,自然落干再灌新水,前水不见后水,以达到稻田土壤水汽协调以气养根的目的;黄熟中期即可排水落干,促进早熟,以便收割。一般收割前5-7天停止灌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水分管理对免耕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灌溉对根系的伸长、生长、生理及分布具有较大影响,水稻各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处理水稻单株根干质量、单株生物量、根半径、根表面积、总根数、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淹水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处理实收产  相似文献   

5.
模拟不同水源条件的稻田水管理模式 ,试验解析田间水量转换及其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 :处理间田间水量转换有明显差异 ,常规管理田间水分分配为 :蒸散占 1/2 ,翻耕整地占 1/6 ,植物构成占 1/2 1,田间渗漏占 1/14 ,其他环境耗水 (维持 )占 1/5。长年水层灌溉田间蒸散和维持性环境耗水偏大 ;耕灌雨养管理翻耕整地和田间渗漏比例过高。水分生产力 ,长年水层灌溉与常规管水的稻谷产量的表现一致 ,为 6 .6 5 kg/mm· hm2 · a,耕灌雨养处理较低 ,为 6 .13kg/mm· hm2 · a。群体光合累积效应处理间差异表现与产量差异表现相同 ,早稻差异很小 ,晚稻差异显著。叶片水分生产效率 ,早稻以水层灌溉最高 ,晚稻是常规管理最高 ,耕灌雨养处理早晚稻都较低。不同生育期这种大小关系有变化。田间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蒸腾、冠层温度和叶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1灌溉夏季虽是雨水较多的季节,但往往会出现先干后汛或先阴后干等不稳定天气。因此,应在干旱阶段及时灌溉苗木。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灌透灌匀,注意防止冲刷幼苗。在苗木生长后期,除遇到特别干旱天气外,一般不需灌溉。如苗圃受到洪涝灾害,要及时疏通沟渠,排除渍水和污泥杂物,及时整理好苗木和苗土,做到明水直流、暗水直落。待苗木恢复生机后再进行松土、除草,以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发育。所有沟渠配套体系,必须在雨季到来之前提前开挖好,以便及时排水降渍,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再生水灌溉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清水灌溉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水质再生水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对玉米根际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再生水灌溉情况下,玉米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但pH、EC与灌溉用水pH、EC呈正相关.在土壤营养方面,与对照相比,后期灌三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全钾和全氮含量、前期灌二级再生水情况下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显著增高,这与玉米收获期鲜重和于重测定结果一致,说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和后期灌三级再生水均抑制了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玉米生物量下降.在土壤微生物方面,再生水灌溉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与前期灌二级再生水相比,后期灌二级再生水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8.
以永春4号为试验材料,在分蘖到拔节期,设置常规渠水灌溉为CK(4月29日)、T1(4月28日头水灌溉)、T2(4月24日头水灌溉)、T3(4月19日头水灌溉)和T4(5月10日头水灌溉)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头水灌溉时间对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1、T2、T3处理均能显著增加小麦穗长、穗重、茎秆重、小穗数、穗粒数及穗粒重,并显著降低了不孕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秆比,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0.23%、11.46%、18.75%.而T4处理则不利于小麦生产发育,减产21.98%.由此可知,以T3的处理效果最为理想,在显著增产的同时,能显著增加小麦株高、密度、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这表明提前灌头水均有利于宁夏灌区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提高,且以提前10 d灌头水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3.水的管理南方雨水多,且多集中在春季及梅雨季节.必须抓好排涝工作,防止积水.葡萄园内积水容易造成土壤中缺氧,根系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危及幼树的生命.藤稔葡萄垄上栽、浅栽为防止园内积水的有效方法.早春2月底3月初,若天气干旱,要灌催芽水;开花前10天(4月底)要灌催条促花水.若雨水多,要注意排涝.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6,(6):42-43
必须抓好育秧的各个环节,做好精选种子,消毒、浸种、催芽工作,消除造成烂秧的各种因素,避免深水淹灌,插(压)谷太深,避免低温天气寄秧,遇低温天气要及时灌水保温防根受冻,做到以水调温等措施来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水氮策略对张家口坝上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影响,设置双因素试验,因素1为施肥量:氮肥270 kg/hm2(F100)、氮肥270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100)、氮肥229.5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85)、氮肥189 kg/hm2+调理剂600 L/hm2(PF70);因素2为灌水频率:高频灌溉,6 d 1灌(D6);中频灌溉,8 d 1灌(D8);低频灌溉,10 d 1灌(D10),分析不同水氮策略对马铃薯根冠结构、产量、品质及其水氮利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灌溉频率和施肥量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其水肥利用有显著影响。高频灌溉(D6)的马铃薯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茎粗、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3 678.6 cm、34.7 cm3、787...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优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在黏土、壤土和砂土中的最佳灌溉模式,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在这3种土壤中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郑麦9023大多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质地中差异不显著,但对不同灌溉处理的反应有所不同,在足底墒的情况下,黏土全生育期内灌拔节水和灌浆水2水,壤土和砂土灌越冬水、拔节水和灌浆水3水的灌溉模式可以兼顾小麦品质、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莜麦灌溉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了青海莜麦一号在柴达木盆地种植过程中不同产量水平下生产1 kg籽粒的需水量、总需水量和阶段需水量,以探讨莜麦不同产量水平与需水量的关系、以及高产的科学灌溉措施.结果表明,要取得7000 ~ 9000 kg的高产水平,主要不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水量,而应在基本满足对水分需求的基础上,把改进耕作措施、增施肥料以及提高灌溉技术等放在首位;苗期灌溉最好是在二叶一心时期,中期在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覆盖器官分化期灌拔节水效果都较好,后期一般在灌好扬花水的基础上、灌透建库水.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灌溉冬小麦的铅和镉累积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再生水灌溉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是再生水能否安全利用的重要基础问题。通过冬小麦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冬小麦植株铅、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铅、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混灌和轮灌较再生水纯灌可以降低土壤铅含量,但对土壤镉含量没有明显的减低作用。再生水灌溉处理小麦各器官的镉含量分布是根>叶>茎>籽粒,铅含量分布是叶>根>茎>籽粒,叶片铅含量较其他器官高可能与大气铅污染有关。再生水灌溉后,小麦各器官镉含量较清水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铅、镉含量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应用再生水灌溉,小麦籽粒中铅、镉含量均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但镉含量较清水灌溉有升高现象,在生产应用中要有所注意。  相似文献   

15.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幅度减少灌溉水量的浪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以空育131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其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控灌和浅湿干灌溉下,空育131根系发育好,茎叶生长协调,株高、穗长、穴数和穗数等农艺性状优于常规灌溉处理;水稻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用水量分别为6900和8625 m3,比常规灌溉节水34.3%和17.9%;控灌和浅湿干灌溉相对常规灌溉,有利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增产分别为 4.4%和1 .4%,控灌增产376.50 kg?hm‐2,直接经济效益增加975.00元?hm‐2.因此,节水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节约了田间用水量也可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新疆规模化推广使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形式:(1)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2)微喷灌节水技术;(3)作物根层渗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以棉花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棉花滴灌全生育期比地面灌溉节水40%~45%;微喷灌节水50%左右,由于在作物结果期微喷灌易造成植株局部环境气温较低,影响作物坐果率和易滋生病虫害等,应用规模有所减少;根层渗灌较滴灌更为省水,有利于消灭地表杂草,减少病虫害发生和棉铃霉烂,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在实际中,还有膜上灌溉以及常压软管微孔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但由于节水效果尚不显著,应用规模也在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5,(10):15-15
恶霉灵灌根法当发现树冠叶片出现萎蔫或新梢顶端嫩叶有干尖和焦边时,立即将树干周围的土壤挖开,露出大根,然后用恶霉灵水溶液灌根(每10克恶霉灵对水10千克),7天再灌一次。然后用新地表土回填。9281涂抹灌根法挖开有根腐病症状的苹果树根部的土壤,露出大根和主要侧根,进行根部检  相似文献   

18.
根灌技术是从灌溉土壤到灌溉根系的先进灌溉方法,总结该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分析其在大棚蔬菜上的应用,以提高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一、水稻薄露灌溉技术的含义: 水稻薄露灌溉的"簿"是指灌溉水层要薄,即2厘米以下(习惯上深灌为6厘米以上,浅灌为3~6厘米);"露"是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水层不能长期淹盖表土层.  相似文献   

20.
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及补水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我国玉米主产区在播种期经常遭遇季节性干旱,严重限制玉米播种、萌发和苗期生长,与之相适应的灌溉措施有待于完善。本研究以郑单958为材料,在控制条件下布置盆栽试验,研究玉米播种期水分胁迫以及播后补水对玉米出苗和根系生长的影响,明确补充灌溉的缓解作用,并确定在不同土壤墒情下播种后的适宜补灌量。本研究设定7个处理: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下设定湿土点种、播后补灌15.0 mm和22.5mm蒙头水,中度水分胁迫下设定湿土点种、播后补灌15.0mm和22.5mm蒙头水。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墒情变差,玉米出苗率下降,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减小,根冠比增大,根系的生长受到阻碍。2)播种后浇灌蒙头水是有效缓解土壤干旱带来不利影响的农艺措施之一,显著提高玉米出苗率,缩短出苗时间,促进根系生长,根条数、根层数、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增加,与不补水相比,补灌蒙头水处理的根长增加13.5%~146.6%,根表面积提高22.9%~166.8%,根体积增加32.9%~117.6%。3)补灌蒙头水对水分胁迫越重的处理效果越显著,且补灌量越大,缓解程度越高。其中,播种时土壤墒情为田间持水量的50%~65%时,适宜在播种后补灌22.5mm的蒙头水缓解旱情,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