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0年起酒泉市开始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项目,经过4年探索实践,构建起了膜下滴灌技术体系。重点介绍了平作膜下滴灌、沟作膜下滴灌、垄作膜下滴灌、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和沙基质栽培地膜底层防渗膜下滴灌等五项膜下滴灌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及古浪县发展膜下滴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浪县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膜下滴灌、地下滴灌及痕量灌不同灌水方式下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行了不同灌水技术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分入渗深度率高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灌水周期内灌水前期膜下滴灌大于地下滴灌和痕量灌、后期低于二者,土壤温度变化以膜下滴灌处理变幅最大、地下滴灌灌水周期内变幅最小。  相似文献   

5.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也目前最先进的灌溉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效益,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主要论述了玉米膜下滴灌的概念及滴灌系统组成、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效益、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要点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马铃薯膜下滴灌的发展优势、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膜下滴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推广进行深入思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膜下滴灌是将滴灌带铺设在膜下,利用地面给水管道将滴灌水送入滴灌带,滴灌带上设有滴头,使水不断地滴入膜下土壤中,以减少土壤水分的田间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该技术适合于干旱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介绍膜下滴灌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滴灌带的运行管理,并总结膜下滴灌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以为膜下滴灌系统的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阐述彰武县实施滴灌技术的必要性、膜下滴灌的优点以及膜下滴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其系统组成,最后总结实施滴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阐述彰武县实施滴灌技术的必要性、膜下滴灌的优点以及膜下滴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其系统组成,最后总结实施滴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节水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技术可使肥料的利用率达到60%;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可使蔬菜增收40%;该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肥料,水资源消耗少等优点,充分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效益。本文将以辣椒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为例,根据辣椒的生长习性与地理分布特点,对膜下滴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滴灌管网的设计安装,整地施肥、适时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是通过改良水稻栽培技术,采用根部滴灌灌水技术,实现在旱区种植水稻的目的。我市是江苏长江入海口旱作多熟制种植地区,三次旱改水未能取得成效,而采取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实现旱区种植水稻。本试验通过对膜下滴灌水稻不同密度试验,得出适宜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水稻技术,是通过改良水稻栽培技术,采用根部滴灌灌水技术,实现在旱区种植水稻的目的。我市是江苏长江入海口旱作多熟制种植地区,三次旱改水未能取得成效,而采取膜下滴灌水稻种植技术,实现旱区种植水稻。本试验通过对膜下滴灌水稻不同密度试验,得出适宜的膜下滴灌水稻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护地黄瓜生产中滴灌和膜下滴灌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龙园绿春”旱黄瓜为供试品种,研究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对黄瓜植株茎粗、株高、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物量以及对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滴灌处理相比,膜下滴灌处理明显增加了植株茎粗,除了定植期外,其他各个时期膜下滴灌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滴灌处理(P〈0.05);滴灌和膜下滴灌处理植株株高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覆膜对滴灌措施下的黄瓜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的生物量积累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黄瓜产量的提高。[结论]该研究为东北地区保护地发展节水滴灌技术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5.
1试验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形态指标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不同土壤盐分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期发生盐害的阈值,对完善膜下滴灌棉花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远的土壤环境问题考虑,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将成为解决南疆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有效途径。为了探讨南疆地区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模式的可行性,设置27(I1)、36(I2)、45(I3)、54(I4)和63 mm(I5) 5个无膜滴灌灌水定额处理,并以膜下滴灌灌水定额36 mm(I6)作为对照处理,研究土壤水分分布、棉花耗水及产量等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棉田的土壤含水率低于膜下滴灌;无膜滴灌条件下,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土壤含水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I5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而I1、I2、I3及I4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在60 cm深处达到峰值,之后随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少。相同灌水定额时,无膜滴灌I2处理的籽棉产量显著低于膜下滴灌I6处理,减产14.25%。无膜滴灌条件下,籽棉产量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加逐渐降低。其中,I4处理的籽棉产量最高,与膜下滴灌I6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因此,结合产量水平,棉花无膜滴灌的适宜灌水定额为54 mm,灌水次数以10次为宜,为棉花无膜滴灌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马铃薯膜下滴灌为试验,在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改良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内蒙古兴安盟地区实施玉米膜下滴灌吸肥肥效的试验,初步明确了在膜下滴灌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施肥方法。探寻到了一些该地区实施膜下滴灌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为该地区旱作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红金  李军 《现代农业》2013,(4):46-47
文章主要探讨了辽宁玉米膜下滴灌高效生产技术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大田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与常规灌溉投入产出和综合效益,预期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冬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节水、省工、省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多方面的优点,提出了推广膜下滴灌技术,进而建议在全镇范围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