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该病发病率商,死亡率一般为5%~15%.能够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腺病毒.沙门氏荫、球虫等病原更易感,使马立克,新城疫等疫苗接种的反应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以损害法氏囊引起法氏囊病肿大、出血,病鸡拉水样、白色稀便为主要特点,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只发生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降低了机体对接种其他疫苗的免疫效果,给养鸡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文章综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及基因组、流行新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前,养鸡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经济效益可观,但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感染3~6周龄的青年鸡,病毒在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中迅速繁殖,损伤法氏囊的B淋巴细胞,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临床上出现增重减少、死亡、机体严重脱水和骨骼肌出血。除直接引起鸡死亡与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引起其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据调查,目前该病已成为养鸡业最严重的疫病,不少养殖户因此损失惨重,本文将简要介绍该病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与防治技术。1流行特点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所有品种的鸡均可感染,一般轻型品种比重型品种  相似文献   

7.
郑钢 《农技服务》2010,27(7):895-895,93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阐述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类症鉴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养禽业中非常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简介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病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带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法氏囊,法氏囊是禽类特有的淋巴器官,鸡孵出时法氏囊已存在,性成熟前发育最大,此后逐渐萎缩,直至完全消失。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相似文献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伤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中的淋巴细胞为特征,临诊表现为精神不振,厌食,间歇性腹泻.震颤和高度虚弱;剖检以脱水.骨骼肌出血,肾小管尿酸盐沉积和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导致感染鸡免疫抑制。从而增加了机体对其他疫病的易感性,降低了对其他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有血清Ⅰ型和Ⅱ型,但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1]。由于法氏囊是鸡的中枢免疫器官,病毒主要侵害鸡法氏囊,从而使病鸡的抗体生成受阻,造成免疫抑制,因而导致接种失败,抵抗力明显下降,诱发混合或者继发感染其他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威胁鸡群健康的主要疫病之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尤其是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情况下传播迅速、死亡率非常高。在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之后采取有效的手段快速明确诊断并采取措施治疗对于保障鸡群健康意义重大。本文结合某养鸡场的实际情况分析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疗。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简称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率高、病程短,且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在世界养鸡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是我国近几年来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可达80~100%),病程短(为"一过型"),呈典型的尖峰式死亡曲线。该病可诱发或继发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疫病.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其病理变化以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为主要特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一般与新城疫、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混合感染,造成鸡羽大量死亡,同时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形成鸡群大量死亡。一、典型病例2006年4月12日昌吉市佃坝乡养殖户刘某饲养的2000羽肉鸡,18日龄时突然出现死亡,开始减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名甘保罗病、传染性腔上囊病。它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雏鸡的典型感染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隐性感染死亡率低,表现一过性症状。该病可导致雏鸡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由于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这就增加了防治难度,所以将最近发生的一病例作如下剖析。以便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对该病实施更好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病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以损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 ,导致鸡体免疫机能障碍为特征。本病不仅能造成雏鸡的大批发病和死亡 ,而且增加了雏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 ,现已被认为是鸡的仅次于鸡新城疫和鸡马立克氏病的第三大疫病。1 流行特点在自然条件下 ,只有鸡感染发病。主要发生于2~ 15周龄的鸡 ,3~ 6周龄的鸡最易感此病。本病往往突然发生 ,传播较快 ,一旦发现病鸡 ,同一鸡舍的鸡在短时间内都会被感染。病鸡是传染源 ,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2 1 临…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5-15%,是目前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