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实施以退耕还林还草、荒山绿化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 ,中西部地区都要抢抓机遇 ,真抓实干 ,全面展开生态建设攻坚战 ,为林业生态建设作出贡献。但是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是干旱严重地区 ,植株季节缺墒少雨 ,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握好造林植树环节 ,不少地方出现了“年年造林不见林 ,年年造林老地方”的现象 ,造林成活率低 ,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也挫伤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在总结多年林业生产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 ,认为要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 ,应采取措施 ,把好“五关” :1 细致整地关细致整地是保持…  相似文献   

2.
提高造林成活率,是林业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在干旱少雨的包头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更是林业发展中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技术课题。包头市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70-200mm左右,要想提高造林成活率,必须注重运用以下几项重要技术措施。一、整地正确、细致、适时地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  相似文献   

3.
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山区是我国西部生态建设的主要造林地区,由于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容易造成造林成活率偏低。为了保证高寒山区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现结合甘肃南部高寒山区造林实践经验,谈谈高寒山区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选择适宜树种高寒山区造林树种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充分考虑造林树种的抗旱、抗寒能力,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和品种,做到针、阔、灌相结合。精心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项主要环节。高寒山区采用先整地后造林的方法,苗木成活率明…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位于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是制约当地林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赛罕区在多年的造林过程中,应用了抗旱造林新技术,包括科学整地、覆膜保墒、容器苗造林、菌根苗造林、ABT生根粉、根部注射灌溉等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6.
雨季造林既不要抗旱,也无需防寒.只要方法得当,技术过关、成活率会很高.效果也会好.我国北方的6~8月.正是雨季、为突击造林的大好时机.为提高雨季造林的成活率.在技术上要把住以下五个关口:一、整地关 一般阳坡地段应挖鱼鳞坑,以利蓄水保墒.在土质较厚、杂草较多的半阴坡、半阳坡,应采用块状或带状整地,以改善林地透光条件.防止杂草丛生.加强土壤通气性.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7.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地区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本文从造林整地、苗木选择、栽植时间及方法、采用抗旱节水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今后河西走廊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提供了配套的技术措施和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沙地盐碱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对科尔沁沙地西部盐碱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开沟造林技术是适合当地特点的成功造林措施: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林木生长量比一般整地造林方式高一倍。在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程度严重的地区,采用筑台地造林,其成活率可高达90%,造林5年后即可郁闭成林,林木生长量为一般造林地的2倍:采用上述2种整地造林技术,可有效改善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状况,同时土壤含盐量和pH值均明显下降,在沙地盐渍化轻度地区可采用穿透碱隔深穴造林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的进步,林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植树造林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实际操作中,忽略细小的技术环节,也会影响造林成活率。 一、科学选择栽植点。在北方干旱山地造林,一是要在有灌草的地方选择栽植点,不要一味地砍掉灌木、铲除杂草,而是只需进行简单整地后造林,以保持水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二是在降雨后可能形成  相似文献   

10.
提前整地,覆盖造林,使用保水剂,采用营养袋苗,拦蓄、利用自然降水是提高干旱阳坡造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春季造林季节将近,全区各地正在进行春季造林的准备工作。今春全区大部分地区干旱,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顺利进行抗旱造林,可因地、因树种制宜,采用如下抗旱造林措施。开沟:于造林前一年或二季用机械开沟整地,可起到借墒、增墒、保墒作用,改变栽植穴内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立地是山西北部造林绿化面对的主要难题。从适地适树、就近培养乡土树种、良种壮苗造林以及提前安排预整地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该文结合生产试验,对提高塞罕坝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原理与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塞罕坝地区造林,采用机械开沟整地方式,比人工穴状整地造林成活率提高3.7个百分点,造林保存率提高19.3个百分点。提出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造林树种,采取有效的苗木处理方法和抚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14.
杨树剪枝浸根造林法在辽宁西部地区的试验成功,对于提高干旱风沙地区杨树造林成活率是一项很有效的技术措施。我区自然条件严酷,杨树又是我区主要的造林树种,推广应用此项技术将会提高我区杨树的造林成活率,而且造林后没有缓苗期。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干旱地区面积很大,三北地区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地区有林地少,荒山荒地多,干旱、风沙和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地区造林更显重要,但又有相当大的困难,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怎样才能提高北方干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是大家  相似文献   

16.
造林前整地     
造林前整地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加快林木成长。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通过整地可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所以细致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证造林质量的一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焦作市沿太行山经济林基地造林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造林用苗木质量不高、栽植质量差、未采用抗旱造林措施等。提高经济林基地造林成活率 ,要合理整地、选用良种壮苗、栽前对苗木进行处理、高质量栽植以及采用覆膜覆草等抗旱造林措施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集雨灌溉工程 ,及时浇水保苗。  相似文献   

18.
随着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步伐的加快,油松已成为半干旱地区首选的针叶造林树种,为提高油松在风大、干旱的恶劣环境中的造林成活率,采用容器移植苗造林是经济快捷之举。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速生易生。但人们常片面地认为它“贱生”,从而忽视造林前的整地工作。一些地方的群众以“一锄法”造林代替整地造林,造林效果很不理想。造林前的整地工作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提高造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国上获地可以改变土壤原有的理化性状,从而改善幼林成活和生长的条件。如通过块状挖坎整地可改变土层的结构,把较为肥沃的表上放到坎的底部。造林时苗木的根系在疏松肥沃的土层中吸收养料和伸展根系。而采用“一锄法”造林,只经一挖一踩,苗木根系常出现弯曲、窝根等现象,加上土壤紧实,栽后不易成活;…  相似文献   

20.
酸石榴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行山干旱阳破造林树种单一,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采用不同坡向、整地方法、造林时期、截干高度,进行酸石榴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阳坡,断沟状整地,8月上旬(雨季)截干(保留干高20~40cm)栽植,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