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主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慢性皮肤坏死。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在感染动物的组织触片或血片中,呈单在、成对或小丛状,从慢性病灶中分离的菌呈不分枝的长丝状。  相似文献   

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特征为败血症,亚急性型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疹块,慢性型主要特征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1]。本文介绍了2例猪丹毒的诊疗经过,并总结了防治该病的经验和体会。1流行病学1.1流行特点猪丹毒主要发生于架子猪,易感性随日龄的增  相似文献   

3.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主要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慢性皮肤坏死。猪丹毒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纤细小杆菌,在感染动物的组织触片或血片中,呈单在、成对或小丛状,从慢性病灶中分离的菌呈不分枝的长丝状。本菌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可称土壤性病原微生物。2%福尔  相似文献   

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  相似文献   

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疹块型”及“慢性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型”。该病多发于夏季高温季节,主要危害3-6月龄猪和母猪。一般为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偶尔可见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主要发生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由猪丹毒杆菌引起,属于细胞内寄生、革兰氏阳性菌。急性型呈败血症;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不规则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则主要侵害心内膜炎和关节炎。偶见于其他家畜。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以急性败血症和亚急性皮肤型多见,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7.
浅谈猪丹毒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8.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SE),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猪丹毒病有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三种,其中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很少见报道。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感染,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来说,慢性型猪丹毒病多由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转变而来,也有原发性的。但笔者在临床所见的两起原发性皮肤坏死型猪丹毒病病例皆为仔猪,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型传染病,急性型猪丹毒呈败血症状。亚急性型猪丹毒出现皮肤疹块,俗称"打火印",慢性型猪丹毒主要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该病可感染各年龄的猪,但主要侵害育成猪和育肥猪。猪丹毒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对养猪业危害很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积极预防该病对猪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猪丹毒流行情况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swine erysipelas)也叫"钻石皮肤病"(diamond skin disease)或"红热病"(red fever),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和皮肤坏死型。1882年Pasteur首先从患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人通过创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以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出现皮肤疹块,慢性型产生心内膜炎、关节炎及皮肤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导致猪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其他传染病,给养猪户(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猪发生关节炎,以关节肿痛和运动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主要由传染病、营养缺乏、外伤和细菌感染等所致。若没有及时治疗,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肥育猪生长缓慢,重者导致瘫痪,甚至死亡,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临床实践近十年,就猪发生关节炎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浅述如下:1疾病分类和病因分析1.1传染病致关节炎1.1.1慢性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所致。一般由急性型转为慢性,常见的有慢性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三种。慢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体温不高,受害关节炎性肿大、疼痛,以腕关节、跗关节较为常见,走路摇…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性疾病,体温升高、呈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类型临床症状的细菌性疾病,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养猪业规模化,散养户只注重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猪丹毒、肺疫、伤寒等病的防疫被忽略。因此,猪丹毒病时有发生,兽药店专业技术差,往往出现误诊,给养殖户造成损失,在此提醒散养猪户重视该病防治。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急性型的发病特征是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表现为皮肤紫红色疹块,呈菱形、圆形、方形不等,慢性型表现为疣状心内膜炎和关节炎。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等。本文介绍了上海地区某猪场猪丹毒的诊断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猪以高热,出现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为特征。猪丹毒一般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3~12月龄猪,其病程为2~4 d。1流行病学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有时也呈暴发性流行,一般常发生于炎热多雨季节,而冬春较少  相似文献   

17.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猪丹毒杆菌又称丹毒丝菌,为细长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感染猪丹毒的病猪耳朵、颈、头皮肤有瘀血、出血,背部皮肤有长方形、方性红斑。特征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为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较多,冬季少发,人也可感染该病。  相似文献   

19.
猪丹毒是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因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极强。 (一)发病特征 猪丹毒常发生在夏秋炎热多雨季节,为急性热性传染病,由胞内菌猪丹毒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7d。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pathiae)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死亡率可达80%-90%。主要侵害架子猪,临床症状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疹块型,转为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