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态势以及生态育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为育种者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2.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新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开发利用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3.
早熟丰产小麦新品种早麦5号简介早麦5号由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小麦遗传育种课题组用浙江的“早熟908”与自育的“75(3)2—2”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早麦5号属半冬性品种,早熟、抗病是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4.
黄淮麦区旱生型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等单位成功地选育出晋麦33号、临旱88-3、晋麦47号、临旱93-5等几个在黄淮麦区旱地区试中表现突出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已在该麦区的秦、晋、鲁、豫、冀五省旱地麦田大面积推广。本文分析了该类型旱地新品种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了黄淮麦区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黑龙江省不同小麦产区的气候条件与生态特点;在相继育成克旱10号、新克旱9号、克丰3号等系列高产、多抗性、优质小麦优良品种,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分别获国家发明奖及部、省、厅多级奖励后,"八五"期间又取得了较大进展,育成了克旱2号、克旱13号、克涝五号、克旱14号、克丰6号等小麦新品种。同时,后继苗头品系材料多,种质资源材料极为丰富,科研人员配备合理并有丰富的育种经验,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本文对该所近几年来小麦常规育种的进展情况及育种经验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黄淮麦区旱生型冬小麦品种及其选育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等单位成功选育出晋麦33号,临旱88-3,晋麦47号,临旱93-5等几个在黄淮麦区旱地区试中表现突出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已在该麦区的秦,晋,鲁,豫,冀五省旱地麦田大型面积推广,本文分析了该类型旱地新品种的特性与遗传组成,提出黄淮麦区旱生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康媛 《大麦科学》2011,(4):21-23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在"十一·五"期间共育成推广了七个小麦新品种,即克丰11号、克丰12号、克丰13号、克旱20号、克旱21号、克春1号、克春2号。"十一·五"期间小麦育种特点为优质、高产、多抗,小麦生产上主推优质强筋小麦和超高产小麦品种。克旱1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号、克旱21号在小麦大面积生产上表现突出,克丰10号、克旱16号分别在2009年、2010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克旱21号、克丰12号在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在"十一·五"期间共育成推广了七个小麦新品种,即克丰11号、克丰12号、克丰13号、克旱20号、克旱21号、克春1号、克春2号。"十一·五"期间小麦育种特点为优质、高产、多抗,小麦生产上主推优质强筋小麦和超高产小麦品种。克旱16号、克丰10号、克丰12号、克旱21号在小麦大面积生产上表现突出,克丰10号、克旱16号分别在2009年、2010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克旱21号、克丰12号在2010年、2011年分别获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8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晋麦98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于2004年利用超优67为母本、临旱6326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抗旱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应性广。其于2014年11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六届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14009。1生物学特性晋麦98号为冬性,早熟、抗寒、抗旱、抗干热  相似文献   

12.
国审小麦品种周麦22号具有高产、稳产、多抗和广适等突出优点,是目前全国种植面积居于前列的品种,也是优异的育种亲本材料。为研究周麦22号的分子遗传学基础以及筛选周麦22的特异引物,利用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340个SSR标记对周麦22号及其亲本周麦12号、温麦6号、周麦13号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表明,温麦6号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最大(37.35%),其次是周麦13号(36.14%),周麦12号贡献最小(26.51%);周麦22号和其3个亲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结果与系谱分析不一致,表明在选育过程中亲本遗传物质的传递发生了偏分离;在不同基因组水平上,3个亲本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率差异较明显,在A、B、D三个染色体组上对周麦22号的遗传贡献各有侧重;从34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28个周麦22号的特异标记,并通过与周麦22号的姊妹系、相似品种、衍生品种及黄淮麦区主推的小麦品种相比较,进一步筛选出1个周麦22号的特异引物Xgwm577,建立了一种能够准确、快速、简便、稳定检测周麦22号品种真实性的检测手段,为周麦22号进一步的遗传改良和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小麦品种(系)在改变生态条件后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事实,提出了小麦育种的新方法─—生态遗传育种法。对生态遗传育种的理论依据、生态变异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及生态遗传育种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优质小麦与次质小麦进行不同比例的配麦制粉,并对其面粉质量进行了全项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新克旱9号这样的次质小麦(面团弹性过大、延伸性过小),用延伸度大(21~25cm)、弹性较小(最大抗延阴力200~350e·u)的中筋优质小麦(如91B569和克旱13)与其搭配,面粉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而用弹、延性均较强的类型(如克丰6号)或弹、延性均较小的类型(如龙辐3号)与其搭配,面粉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搭配比例以优质麦、次质麦各半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依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环境关系,选用旱肥型的新克旱9号、抗旱型的东农7742、水肥型的克丰4号和耐湿型的克涝3号4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在稀播条件下对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旱肥型新克旱9号的总叶面积峰值最高,为360 cm2,显著高于其它类型。旱肥型、抗旱型品种新克旱9号、东农7742的旗叶面积峰值高于其它两个品种,其叶面积对产量的作用较水肥型、耐湿型品种明显;旱肥型品种新克旱9号株高、株穗数及千粒重对产量作用关系较大,抗旱型品种东农7742株穗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水肥型品种克丰4号株穗数对产量作用大,耐湿型品种克涝3号的株穗数、主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小麦品种(系)在改变生态条件后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事实,提出了小麦育种的新方法-生态遗传育种法。对生态遗传育的理论依据、生态变异性状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及生态遗传育种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山西南部小 麦生产上近 10 年 来推广种 植的 9 个当 家品种的 分析,阐述 了晋南水 地高产小麦品种生态型的主要特性,考察 了 9 个品 种的系谱与遗传组成特点,并由此提 出了选育本区生 态型高产小麦品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于2003年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2014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编号为晋审麦2014008。1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半匍匐,芽鞘浅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75cm左右,叶片绿色、无蜡质,穗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配麦技术改善面粉质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乃新  兰静 《麦类作物》1997,17(3):20-22
本研究利用优质小麦与次质小麦进行不同比例的配麦制粉,并对其面粉质量进行了全项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新克旱9号这样的次质小麦(面团弹性过大,延伸性过小)用延伸度大(21~25cm),弹性较小(最大抗延阴力200~350e.u)的中筋优质小麦(如91B569和克旱13)与其搭配,面粉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而用弹,延性均较强的类型(如克丰6号)或弹,延性均较小的类型(如龙辐3号)与其搭配,面粉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0.
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方法及系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抗旱节水小麦的定向培育方法,对抗旱节水型衡麦系列品种选育过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多年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围绕"节水抗旱、抗逆高产、广适稳产、优质早熟"的育种目标,着眼解决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与农业生产矛盾突出的问题,为培育抗旱节水型广适小麦品种,利用常规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广泛筛选遗传背景远缘且生态差异较大的优异亲本组配组合,创新采用不同世代水旱交替双向综合选择技术,先后育成16个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提高了选择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在系谱上,衡观35等为代表的衡麦系列品种与蚂蚱麦、碧玉麦和洛夫林10号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且含有对光周期不敏感的Ppd-Dla等优异基因。这些品种目前已由冀中南冬麦区推广至黄淮冬麦区(南、北片)、北部冬麦区(天津)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湖北襄阳)等区域种植,展示出生态广适、节水稳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